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泰和专利>正文

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81619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为于可检测所交换流体温度、湿度、流体成分变化的位置,设置温度检测装置、湿度检测装置、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三者或至少其中之一,所检测信号作为调控泵送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参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是将传统固定式双 流路热交换装置,改良为具有可自动调控交换流体流量的运作功能,以适时改变其流体与 热交换体之间温度的分布状态,或调控所泵送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的比例,此外并于固定 式热交换装置内部的热交换体夹设或涂布渗透式或吸附式等吸湿材料、或本身为兼具吸湿 功能的热交换转盘时,进一步构成全热交换功能的除湿效果。
技术介绍
传统供泵送气态或液态流体的双流路热回收装置或全热回收装置包括(1)固定式流体热回收装置;(2)固定式流体全热回收装置;(3)回转式流体热回收装置;(4)回转式流体全热回收装置。上述热回收装置通常被选择运作于设定流速,当输入侧及输出侧的温度差,或所 拟交换气态或液态流体空间之间,流体成分差值不同时,或流体流速与拟交换气态或液态 流体空间的温度差不同时,其热交换效率会被影响,此外传统的热交换器也未具有借调控 热交换流量,以调节所拟交换气态或液态流体空间之间的流体成分差值,及未具有可配合 其温度差值或湿度差值以主动调控热交换流量达节能效果的自动调控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将传统固定式双流路热交换装置,制成可自动调控交换流体的流 量的运作功能,以供调控交换流体的流量、调控温度的分布、调控湿度的分布、调控交换的 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本技术中的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为具有可自动调控交换 流体流量的运作功能,以适时改变其流体与热交换转盘之间温度的分布状态,或调控所泵 送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的比例,此外并于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内部的热交换转盘夹设或涂布 渗透式或吸附式等吸湿材料、或本身为兼具吸湿功能的热交换转盘时,进一步构成全热交 换功能的除湿效果,其主要构成为在热交换装置的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 a、第二流体口 b、第三流体口 C、第四流体口 d中的第二流体口 b及第四流体口 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 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而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以借电源的电能,经操控装置操控驱 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中的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泵动两流体流经热交 换体的流向为不同,其中热交换装置与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可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 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功能的两个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体泵,分别设置于第 二流体口 b及第四流体口 d,以供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 双向流体泵,可个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作驱动,借由操控装置的操控,可15依需要作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1)由两个双向流体泵作负压的泵动,使通过 热交换体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2)由两个双向流体泵作正压泵动,使通过热交换 体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 a、第二流体口 b、第三流体口 C、 第四流体口 d中的第二流体口 b及第四流体口 d,分别设置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双向流 体泵,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以借操控装置操控由电源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 置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大小;电源为提供此项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热交换装置运作的电源,包括为交流 或直流的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的装置;操控装置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及操控接 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的双向流体泵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 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幻操控流体与热交换装置中热交换体的温度分布状态;或4) 由前述1)、2)、3)项中至少两项作整合操控;热交换体为内部具有两流体通路并具有吸热或释热功能的热交换体,而两流 体通路个别具有两流体口,以供分别泵送流体,并使两流体间可作热交换的传统热交换结 构;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大小的时机可为1)预设流体流量及变换时间的开环式操 控;或幻以人工随机操控。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双流路热交换装置或全热交换装置的运作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可自动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技术可自动操控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实施例结构方块示意图之二。图4为本技术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应用于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 示意图之一。图5为本技术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应用于热交换体的实施例结构方块 示意图之二。图6为本技术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应用于全热交换体 的实施例结构方块运作原理示意图之一。图7为本技术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应用于全热交换体 的实施例结构方块运作原理示意图之二。图8为本技术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 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一。图9为本技术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的 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二。图10为本技术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液态流体 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一。图11为本技术进一步配置温度检测装置及湿度检测装置及气态或液态流体 成分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二。部件名称11 温度检测装置21 湿度检测装置31 气态或液态流体成分检测装置 100 热交换体111,112 可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第二双向流体泵、120a、120b、120c、120d 第一单向流体泵、第二单向流体泵、第三单向流体泵、第四单向流体泵123 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200 全热交换体300:电源250:操控装置1000 热交换装置a、b、c、d 第一流体口、第二流体口、第三流体口、第四流体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传统双流路热交换装置或全热交换装置的运作原理示意图,如图1 所示中通常具有两个不同流向的流体泵动装置及四个流体口,以在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 的热交换体100的两边通过不同流向泵送具有温差的两路流体,两路流体分别经由设于不 同侧的流体口送入,以及经由设于另一侧的流体口排出;例如在寒冬由室内对室外换气用 的热交换装置为例,室内较高温气流经由第一流体口 a泵送进入热交换装置1000,而经热 交换体100的一边流路,再由第二流体口 b排出至室外,以及由室外经第三流体口 c泵送较 低温的室外新鲜气流进入热交换装置1000,而经热交换体100另一边的流路,再由第四流 体口 d排出进入室内,而第一流体口 a与第四流体口 d为设置于通往室内侧,而第三流体 口 c及第二流体口 b为设置于通往室外侧,当稳定运作时,第一流体口 a至第二流体口 b间 的热交换装置1000中的热交换体100的一侧,将形成由第一流体口 a的较高温而温度逐渐 降低至第二流体口 b的较低温的温度分布,以及由第三流体口 c至第四流体口 d间的热交 换体100的另一侧,则将形成由第三流体口 c的较低温而温度逐渐升高至第四流体口 d的 较高温的温度分布,而热交换效率则由流动的流体性质、流速、以及热交换装置中热交换体 的特性及其两侧间流体的温差而定;若应用于热交换体夹设或涂布渗透式或吸附式等吸湿 材料时、或热交换体本身兼具吸湿功能而构成全热交换体,则上述具有两个不同流向的流 体,将在热交换装置1000内部全热交换体200,供通过不同方向流体的两进出口端及两侧 形成稳定温度差值及湿度饱和度差值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调控交换流量的固定式热交换装置内部的热交换转盘夹设或涂布渗透式或吸附式吸湿材料、或本身为兼具吸湿功能的热交换转盘时,进一步构成全热交换功能的除湿效果,其主要构成为在热交换装置(1000)的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中的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而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电源(300)的电能,经操控装置(250)操控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中的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泵动两流体流经热交换体(100)的流向为不同,其中:热交换装置(1000)与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为呈一体或分离式设置,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功能的两个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分别设置于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以供将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动,上述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个别设置电力马达作驱动或共享同一马达作驱动,借由操控装置(250)的操控,依需要作以下一种以上功能模式的运作,含:1)由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作负压的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2)由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作正压泵动,使通过热交换体(100)的两路流体作不同流向的泵送;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双流路流体的第一流体口(a)、第二流体口(b)、第三流体口(c)、第四流体口(d)中的第二流体口(b)及第四流体口(d),分别设置产生负压力或正压力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泵(112),供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以借操控装置(250)操控由电源(300)所驱动的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所泵送热交换流体流量的大小;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组件或固态电子电路组件、或微处理器及操控接 口所构成,以供操控构成双流路流体泵动装置(123)的第一双向流体泵(111)、第二双向流体(112)的1)开关功能运作;或2)操控所泵动热交换流体的流量;或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泰和
申请(专利权)人:杨泰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