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用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7899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手术用器械。该手术用器械包括支架和纳物袋,所述支架包括空心管和握把,所述握把设于空心管一端,所述握把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纳物袋包括敞口端和封闭端,敞口端设有能收紧敞口端的拉绳,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的自由端连接有拉头,所述拉头穿过握把上的通孔,并卡设于握把上,所述空心管的内径值大于拉头的外径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手术用器械,该手术用器械结构简单、实用性好,可操作性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手术用器械
技术介绍
现有手术用的器械根据不同的手术分为很多种,现在主要说的是微创手术用器 械,微创手术一般都是在人体穿刺若干小孔径的穿刺孔,将摄像头送入体内,进行手术,同 样手术用的器械也从穿刺孔伸入,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切除物和手术废物装入通过支架送入 体内的纳物袋,最后将纳物袋取出人体。以上的手术将纳物袋送入体内及取出人体的操作 步骤存在安全隐患,纳物袋上的拉绳容易随纳物袋一起进入体内,则有可能缠绕手术中的 其它器械,妨碍手术地顺利进行;另外,拉绳较软,一般在送纳物袋进入体内时,需要有力拉 住拉绳或者将拉绳栓在某一处地方,防止拉绳一起进入体内,则需要另外安排人员或者医 生自己用手拉住,此时手术的效率就不高,并给医生进行手术形成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手术用器械,该手术用器械结构简单、 实用性好,可操作性强。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手术用器械,包括支架和纳物袋,所述支架包括空心管和握把,所述握把设于 空心管一端,所述握把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纳物袋包括敞口端和封闭端,敞口端设有能收紧 敞口端的拉绳,所述拉绳的自由端连接有拉头,所述拉头穿过握把上的通孔,并卡设于握把 上,所述空心管的内径值大于拉头的外径值。所述拉头一端呈圆柱状,一端呈鼓形栅条状,所述鼓形栅条外径最大处的直径值 大于所述握把通孔的内径值。所述拉头呈圆柱状,所述拉头外表面设有突起,所述握把的通孔内表面相应设有 突起。所述握把的通孔内表面设有突起。所述拉头上设有小孔,所述拉绳穿过小孔并固定,与拉头相连接。所述空心管和握把一体制成。本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手术用器械包括支架和纳物袋,所述支架包括空心管和握把,所述 握把上开设有通孔,纳物袋的敞口端设有能收紧敞口端的拉绳,所述拉绳的自由端连接有 拉头,所述空心管用于放置纳物袋和作为拉头的通道,所述握把方便医生把持操作,所述握 把上的通孔用于卡置拉头,并且拉头可穿过通孔进入空心管,所述空心管内径值大于拉头 的外径值,保证了拉头可顺利通过空心管。所述拉头一端呈圆柱状,一端呈鼓形栅条状,所述鼓形外径最大处的直径值大于 所述握把通孔的内径值,所述鼓形栅条在受压力的情况下直径可变小,故可以卡置于握把的通孔中,当有力作用于拉头时,可以克服握把通孔内壁对拉头的摩擦力,从而脱离握把进 入空心管;其次,所述握把的通孔内表面还可以设有一圈突起,所述突起用于卡置拉头,减 少鼓形栅条与通孔内壁的接触面积;另外,所述拉头外表面设有突起,所述握把的通孔内表 面相应设有突起,拉头也可以通过以上突起进行卡置,当力作用于拉头时可脱离握把进入空心管。所述拉头上设有小孔,所述拉绳穿过小孔并固定,与拉头相连接,所述小孔方便栓 拉绳,对拉绳进一步固定;所述空心管和握把也可以一体制成,方便支架成型。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手术用器械第一实施例;图2为本技术所述手术用器械第一实施例中拉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手术用器械第二实施例;图4为本技术所述手术用器械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手术用器械第二实施例中拉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对应的标号如下1、支架;11、空心管;12、握把;121、通孔;122、突起;2、纳物袋;3、拉绳;4、拉头; 41、小孔;42、栅条;43、突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述实施例一作为本技术所述手术用器械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支架1和纳物 袋2,所述支架1包括空心管11和握把12,所述握把12设于空心管11 一端,所述握把12 上开设有通孔121,所述纳物袋2包括敞口端和封闭端,敞口端设有能收紧敞口端的拉绳3, 所述拉绳3的自由端连接有拉头4,所述拉头4穿过握把12上的通孔121,并卡设于握把12 上,所述空心管11的内径值大于拉头4的外径值。本实施例中,所述拉头4 一端呈圆柱状,一端呈鼓形栅条42,所述鼓形栅条42外径 最大处的直径值大于所述握把12的通孔121的内径值,并且小于空心管11的内径值。所 述鼓形栅条42在受压力的情况下直径可变小,即栅条42之间的间隙可压缩,并且栅条42 具有恢复原状态的动力,故可以卡置于握把12的通孔121中,当有力作用于拉头4时,可以 克服握把12的通孔121内壁对拉头4的摩擦力,从而脱离握把12进入空心管11,此时鼓形 栅条42恢复原状,并可以穿过空心管11。以上操作步骤之后,所述纳物袋2在体内,所述拉 头4在体外,两者之间通过拉绳3连接,体外的拉头4对医生具有警示的作用,提醒医生纳 物袋2还在体内。本实施例中,所述拉头4上设有小孔41,所述拉绳3穿过小孔41并固定,与拉头4 相连接。所述小孔41方便栓拉绳3,对拉绳3进一步固定。当然,所述握把的通孔内表面也可以设置突起,所述突起用于卡置拉头,减少鼓形 栅条与通孔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所述空心管和握把也可以一体制成,方便支架成型;所述拉绳也可以直接栓在拉头上。那么,也都在本技术保护范围 之内。实施例二 作为本技术所述手术用器械的实施例,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 的区别在于所述拉头4呈圆柱状,所述拉头4外表面设有突起43,所述握把12的通孔121 内表面相应设有突起122,拉头4通过以上突起进行卡置,当力作用于拉头4时可脱离握把 12进入空心管11。当然,所述拉头外表面的突起和握把的通孔内表面的突起可以为一整圈,也可以 由一个或者两个或者三个或者四个突起组成。那么,也都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实施例中,其余结构和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二一致,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权利要求一种手术用器械,包括支架和纳物袋,所述支架包括空心管和握把,所述握把设于空心管一端,所述握把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纳物袋包括敞口端和封闭端,敞口端设有能收紧敞口端的拉绳,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的自由端连接有拉头,所述拉头穿过握把上的通孔,并卡设于握把上,所述空心管的内径值大于拉头的外径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头一端呈圆柱状,一端呈鼓形 栅条状,所述鼓形栅条外径最大处的直径值大于所述握把通孔的内径值。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头呈圆柱状,所述拉头外表面 设有突起,所述握把的通孔内表面相应设有突起。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术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的通孔内表面设有突起。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头上设有小孔,所述拉绳穿过 小孔并固定,与拉头相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和握把一体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手术用器械。该手术用器械包括支架和纳物袋,所述支架包括空心管和握把,所述握把设于空心管一端,所述握把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纳物袋包括敞口端和封闭端,敞口端设有能收紧敞口端的拉绳,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的自由端连接有拉头,所述拉头穿过握把上的通孔,并卡设于握把上,所述空心管的内径值大于拉头的外径值。本技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手术用器械,该手术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术用器械,包括支架和纳物袋,所述支架包括空心管和握把,所述握把设于空心管一端,所述握把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纳物袋包括敞口端和封闭端,敞口端设有能收紧敞口端的拉绳,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的自由端连接有拉头,所述拉头穿过握把上的通孔,并卡设于握把上,所述空心管的内径值大于拉头的外径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达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台新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