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同时产生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卧式套管式高温余热回收装置,包括高温联接管(3)、高压外联箱(5)、高温内联箱(7)、锅炉外筒体(8)和由套管组成的余热锅炉管束(13),其特征是所述的套管由隔热管(10)、内套管(11)和外套管(12)组成;在所述的锅炉外筒体(8)中安装有隔板(15);在锅炉外筒体(8)上安装有连通隔板(15)两侧并将饱和蒸汽发生区的饱和蒸汽引入过热蒸气发生区与余热锅炉管束(13)的过热蒸汽发生段(16)进行热交换以产生过热蒸汽的饱和蒸汽联管(18);在锅炉外筒体(8)上安装有过热蒸汽出口管(19)及饱和蒸汽出口管。同时解决了过去难以实现的在一台余热回收器中同时产生中压或高压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难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装置,尤其是一种化学反应器的余热回收装置,具体地 说是一种对材料要求不高、制造成本较低又能在一个设备中直接副产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 的卧式三重套管高温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①目前,反应器后的余热回收装置,通常是将高温气体通过引出管连接余热回收 装置(废热锅炉或水加热器)完成的,传统的结构见图1、图2,在较高压力、较高温度和 有腐蚀性介质的条件下,这种用管道连接的废热回收装置的设计和制造的难度都很大(例 如,氨合成反应器的气体温度为450°C,压力为15. 0-30. OMpa,且有高腐蚀性的H2、NH3等气 体),这时不仅连接管道要选用非常昂贵的高级合金钢管,而且回收器的锻件、管材,也要选 用同样高级的材料,因此在选材、采购、设计、制造、安全运行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难度,不 得不长期依赖进口,难以国产化,而且价格也非常高昂。目前,我国许多装置为了立足国内, 降低投资,采用的办法是降低反应器出口温度,以降低对材料、制造难度方面的要求,但这 样又使回收蒸汽的等级和产量下降(只能产生中低压蒸汽),这就影响系统的最佳化,使装 置运行的经济性明显下降。②几乎所有的余热回收装置只能副产饱和蒸汽,当需要过热蒸汽时,则后面要再 串联蒸汽过热器(见图3)。这样就需要两个设备,流程较长,需要管道连接,对于高温、高压 和腐蚀介质的工况下,显然上述①的问题更加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余热回收装置存在的连接管道和回收装置用材 要求高,制造成本和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一种可大部分采用普通材料进行制造、成本低,制 造方便的能同时产生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卧式套管式高温余热回收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同时产生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卧式套管式高温余热回收装置,包括高温 联接管3、高压外联箱5、高温内联箱7、锅炉外筒体8和由套管组成的余热锅炉管束13,其 特征是1)高压外联箱5通过连接法兰4与反应器1直接相连,高温内联箱7安装在高压 外联箱5中,高温内联箱7的进口端与高温联接管3的一端相连,高温连接管3的另一端伸 入反应器1中;余热锅炉管束13的换热部分安装在锅炉外筒体8中;2)所述的套管由隔热管10、内套管11和外套管12组成,隔热管10套装在内套管 11上,且0 <隔热管10长度L1 <内套管11长度L,隔热管10和外套管12之间设有间隙, 内套管11的进气端穿过锅炉外筒体8伸入高压外联箱5中并与安装在高压外联箱5中的 高温内联箱7相连通,内套管11的出气端位于外套管12远离高压外联箱5的封闭端中,外3套管12的出气端与高压外联箱5相连通,高压外联箱5连接有气体出口 6。3)所述的锅炉外筒体8中安装有隔板15,,隔板15的一侧为饱和蒸汽发生区,另 一侧为过热蒸汽发生区,相应地余热锅炉管束13位于饱和蒸汽发生区的一端形成饱和蒸 汽发生段9,而位于过热蒸汽发生区的一端形成过热蒸汽发生段16,过热蒸汽发生段16穿 过隔板15位于过热蒸汽发生区中,在所述的饱和蒸汽发生区注有产生饱和蒸汽的软水,在 锅炉外筒体8上安装有连通隔板15两侧并将饱和蒸汽发生区的饱和蒸汽引入过热蒸气发 生区与余热锅炉管束13的过热蒸汽发生段16进行热交换以产生过热蒸汽的饱和蒸汽联管 18 ;在锅炉外筒体8上与饱和蒸汽发生区及过热蒸汽发生区相对应位置处分别安装有过热 蒸汽出口管19及饱和蒸汽出口管;4)所述的隔板15通过膨胀节14与锅炉外筒体8内壁相连。所述的隔热管10长度L1 =内套管11长度L,形成完全式三重套管废热锅炉。所述的隔热管10长度L1 = 0,形成完全式双重套管废热锅炉。当0 <隔热管10长度L1 <内套管11长度L时,形成普通式三重套管废热锅炉。所述的隔板15通过膨胀节14锅炉外筒体8相连。过热蒸汽段16的管外安装有能增加传热系数的折流挡板17。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采用卧式结构,将废热锅炉与反应器底部直接连接,从而可省去传 统使用的高温高压引出管,避免高级合金钢管的使用,易于国内解决,节省投资。2.本技术采用高压联箱内设置内部高温联箱的分隔结构,使高压和高温两个 克刻条件由外联箱和内联箱分开承担,降低了外联箱的材质要求和制造难度,既节省投资, 又更加安全。3.本技术采用套管式锅炉管结构,使高温气体先流过不受压的内套管,将温 度降低到合适的温度后,再进入受高压的外套管,即与水传热的高压锅炉管,从而使锅炉管 的材质易于解决,既节省投资,取材容易,又运行安全。4.本技术通过隔板15的作用将余热回收锅炉分隔成气_液交换区和气_气 交换区,解决了过热蒸汽产生的难题,保证了在同一个锅炉筒体中既能产生饱和蒸汽,又能 产生过热蒸汽,充分扩展了余热利用的效率,为后续用气设备提供了新的气源,这也是本实 用新型区别于现有技术的关键之处。5.本技术的套管式锅炉管的传热原理见图5,包括外套管12与水侧的传热和 内套管11与外套管12之间的传热,后者的传热要点是高温气体、在内套管11远端折入 外套管12时的温度t2应该稍低于外套管12材料的安全使用温度,而这一温度是由内套管 11通过三重套管中隔热管10的长度L1和内套管11与外套管12的非隔热长度L2决定的, 温度为、的高温气体通过非隔热段L2的传热,将温度从、降至安全温度t2,而此时气体经 外管与水传热温度为tw,副产蒸汽后温度从t2降至t3出废锅,从而使整个锅炉处于安全的 最优的条件下运行。6.本技术所提供的余热回收器的应用范围很广,反应气体的温度范围为 3000C _950°C,压力为1.0-32. OMpa,副产蒸汽或水的温度范围为204°C _375°C,压力为 1. 6Mpa-22. OMpa ;副产过热蒸汽的温度范围为300 600°C,压力为1. 6 22. OMpa07.本技术可大部分采用普通材料进行制造、成本低,制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的立式废热锅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传统的卧式废热锅炉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传统的副产过热蒸汽的余热回收装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三重套管的结构及传热过程示意图。图中2为反应器1中安装的催化剂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4、图5所示。一种能同时产生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卧式套管式高温余热回收装置,包括高温 联接管3、高压外联箱5、高温内联箱7、锅炉外筒体8和由套管组成的余热锅炉管束13,高 压外联箱5通过连接法兰4与反应器1相连,高温内联箱7安装在高压外联箱5中,高温内 联箱7的进口端与高温联接管3的一端相连,高温连接管3的另一端伸入反应器1中;余热 锅炉管束13的换热部分安装在锅炉外筒体8中,所述的套管由隔热管10、内套管11和外套 管12组成,隔热管10套装在内套管11上,两者之间形成一个死气隔热层20,且0 <隔热 管10的长度L1 <内套管11长度L,隔热管10和外套管12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内套管11 的进气端穿过锅炉外筒体8伸入高压外联箱5中并与安装在高压外联箱5中的高温内联箱 7相连通,内套管11的出气端位于外套管12远离高压外联箱5的封闭端中,外套管12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同时产生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卧式套管式高温余热回收装置,包括高温联接管(3)、高压外联箱(5)、高温内联箱(7)、锅炉外筒体(8)和由套管组成的余热锅炉管束(13),其特征是:1)高压外联箱(5)通过连接法兰(4)与反应器(1)直接相连,高温内联箱(7)安装在高压外联箱(5)中,高温内联箱(7)的进口端与高温联接管(3)的一端相连,高温连接管(3)的另一端伸入反应器(1)中;余热锅炉管束(13)的换热部分安装在锅炉外筒体(8)中;2)所述的套管由隔热管(10)、内套管(11)和外套管(12)组成,隔热管(10)套装在内套管(11)上,且0≤隔热管(10)长度L1≤内套管(11)长度L,隔热管(10)和外套管(12)之间设有间隙,内套管(11)的进气端穿过锅炉外筒体(8)伸入高压外联箱(5)中并与安装在高压外联箱(5)中的高温内联箱(7)相连通,内套管(11)的出气端位于外套管(12)远离高压外联箱(5)的封闭端中,外套管(12)的出气端与高压外联箱(5)相连通,高压外联箱(5)连接有气体出口(6)。3)所述的锅炉外筒体(8)中安装有隔板(15),隔板(15)的一侧为饱和蒸汽发生区,另一侧为过热蒸汽发生区,相应地余热锅炉管束(13)位于饱和蒸汽发生区的部分形成饱和蒸汽发生段(9),而位于过热蒸汽发生区的部分形成过热蒸汽发生段(16),在所述的饱和蒸汽发生区注有产生饱和蒸汽的软水,在锅炉外筒体(8)上安装有连通隔板(15)两侧并将饱和蒸汽发生区的饱和蒸汽引入过热蒸气发生区与余热锅炉管束(13)的过热蒸汽发生段(16)进行热交换以产生过热蒸汽的饱和蒸汽联管(18);在锅炉外筒体(8)上与饱和蒸汽发生区及过热蒸汽发生区相对应位置处分别安装有过热蒸汽出口管(19)及饱和蒸汽出口管;4)所述的隔板(15)通过膨胀节(14)与锅炉外筒体(8)内壁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仲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国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