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工诱导石斑鱼性逆转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该药物为由甲基睾丸酮、睾酮、丙酸睾酮、甲状腺素组成的混合激素,加上海藻多糖或α-淀粉制成适合于埋植在鱼体内的药条形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的药物专用于作为埋植于雌性石斑鱼体内以诱导石斑鱼性逆转的外源性药物。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外源混合激素药条肌体埋植法,经试验,对雌性石斑鱼性转时间缩短为80天以内,效果稳定可靠,至今未发现性别复原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中的鱼变性药物及其制备和用途。石斑鱼隶属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全世界400多种,我国大陆沿海已记录45种(祝茜,1998),其个体发育中普遍存在“先雌后雄”的性转变过程,雄亲鱼均高龄化(一般6龄以上);大型种类(如巨石斑鱼)虽到4龄雌性就已成熟,并可排卵;但到10龄以上,体重30多千克时才转变成功能性雄鱼。长达6年以上的性逆转进程,不仅消耗大量鱼用饵料,而且雌雄间体的存在,延误了人工繁殖的时间;等生长发育到雄性精巢可释精时,种群数量已十分稀少且极难捕获。石斑鱼的人工繁殖属于世界性海水养殖难题之一,而石斑鱼性控技术又是人工育苗的关键。石斑鱼养殖经济效益巨大,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都花大量资金对性控技术进行攻关研究,希望人工育苗产业化;但性控成功,进而发展到人工育苗的,未见科研报道和相关专利。新加坡学者Chao和Lim,泰国学者Tookwinas,日本学者本原稔,菲律宾学者Duray,我国台湾学者叶信利,大陆学者方永强、洪万树等分别对巨石斑鱼(Epinephelus tauvina)、点带石斑鱼(E.malabaricus)、桔点石斑鱼(E.suillus)、青石斑鱼(E.awoara)、赤点石斑鱼(E.akaara)等做过性转控制和人工繁殖方面的实验研究。他们的方法多数集中于甲基睾丸酮单一药饵投喂法,少数采用甲基睾丸酮单一药液注射法,这两种方法虽简单,但费工费时,实验用鱼实际摄入剂量无法控制,性转效果差,性转雄鱼精子活力不强;而且停用药饵投喂或药物注射5-7个月后,性转雄鱼又恢复到雌鱼状态卵巢发育良好,精巢退化,部分性别复原的雌鱼还能自然产卵;即使有暂时性转成功,以此性转雄鱼作为父本,雌雄也很难配对,即使偶尔配对人工受精,孵出的仔鱼也很难成活,更谈不上人工育苗产业化。因此,他们的研究工作大部分夭折,少部分仍在继续研究,但未见突破性进展。90年代后期,台湾民间通过改善亲鱼培育体系,利用网箱养殖天然雌、雄亲鱼自然产卵受精,并将受精卵或孵出鱼苗销往广东沿海地区,但受精卵孵化成苗率不足1%;因受雄亲鱼数量限制,鱼苗数量极为有限,而且价格昂贵。这种途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石斑鱼人工育苗产业化及大规模养殖对种苗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埋植于石斑鱼体内以诱导其性逆转的药物及制备方法,达到能缩短性转时间,性转稳定可靠的效果,以适应石斑鱼人工育苗产业化及大规模养殖对种苗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人工诱导石斑鱼性逆转的药物配方组分是经过多年的筛选而确定的,该药物的配方组分如下甲基睾丸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17αMT) 11-30%;睾酮(Testosterone) 25-59%;丙酸睾酮(Testosterone Propionate) 5-20%;甲状腺素(Thyronine) 3-19%。本专利技术的人工诱导石斑鱼性逆转的药物是作为埋植法的外源性药物,一般做成药条的形式,可以在所述配方组分中加5%-10%海藻多糖或15-25%α-淀粉制成适合于埋植在鱼体内的药条形状,所述的药条以圆柱状为最佳。本专利技术药物采用以下的工艺步骤制备(1)将甲基睾丸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17αMT)、睾酮(Testosterone)、丙酸睾酮(Testosterone Propionate)及甲状腺素(Thyronine)四种激素按以下配方组分比例均匀混合甲基睾丸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17αMT) 11-30%,睾酮(Testosterone) 25-60%,丙酸睾酮(Testosterone Propionate) 5-20%,甲状腺素(Thyronine)3-19%;(2)在上述混合物中加5%-10%海藻多糖或15-25%α-淀粉充分混合均匀,用无菌海水硬骨鱼生理盐水调制成粘团状,然后将其挤压成药条;(3)将成形后的药条放于灭菌干燥培养皿中,在无菌条件下干燥。可将所制得的药物直接应用或保存于已抽真空的棕色广口瓶中,为将来备用。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的药物专用于作为埋植于雌性石斑鱼体内以诱导石斑鱼性逆转的外源性药物。埋植前先测量每尾鱼的体长和体重,并鉴定年龄,用采卵管抽取活体性产物在显微镜下观察确定性细胞和性腺的发育状况,根据年龄、体重及性腺发育状况选定埋植的剂量为15~19mg/kg体重的外源混合激素药条。埋植的部位经过严格筛选后认为在头后背部两侧肌体埋植效果最佳,其范围在头部鳃盖上缘后8~15cm,偏离背中线两侧3.5~5cm处;植入药条时,用亲鱼夹把已适度麻醉的亲鱼固定好,将适量药条埋植入鱼体背部肌肉,伤口基部用适量含消炎药粘合物涂盖,完成后将已植入药条的亲鱼放入大水槽中,使用双层沙滤海水,待苏醒后缓慢移入强化培育池。经过以上操作植入本专利技术药条的亲鱼不仅100%存活,面且性转效果也十分理想。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外源混合激素药条肌体埋植法,经试验,对雌性石斑鱼性转时间缩短为80天以内,而且更为稳定可靠,至今未发现性别复原问题。以此性转雄鱼与天然雌鱼配对受精,已孵出仔鱼21万余尾,育成3cm商品鱼苗3万尾。实验证明埋植法无论是性转效果的稳定性,还是操作过程的高科技含量都比常规药饵投喂法和注射法都更为先进一步。实施例一当使用甲基睾丸酮(17α Methyltestosterone,17αMT)23%、睾酮(Testosterone)56%、丙酸睾酮(Testosterone Propionate)16%及甲状腺素(Thyronine)5%四种激素混合,加8%海藻多糖充分混合均匀,用无菌海水硬骨鱼生理盐水调制成粘团状,用力挤压制成圆柱状药条,实验用亲鱼用0.5%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埋植的药条位于头部鳃盖上缘后14cm,偏离背中线两侧4cm处透皮穿刺入背部肌肉;伤口基部用适量混有1%麝香草酚和0.01%呋喃西林的粘合物蛋清甘油消炎后,使用双层沙滤海水浸浴实验用亲鱼,待苏醒后缓慢移入强化培育池。经过以上操作植入混合激素药条的亲鱼不仅100%存活,而且当年80天内实现由雌变雄的性逆转过程,至今未发现性别复原。实施例二当使用甲基睾丸酮(17α Methyltestosterone,17αMT)28%、睾酮(Testosterone)40%、丙酸睾酮(Testosterone Propionate)17%及甲状腺素(Thyronine)15%四种激素混合,加18%α-淀粉充分混合均匀,用无菌海水硬骨鱼生理盐水调制成粘团状,用力挤压制成圆柱状药条,实验用亲鱼用MS222麻醉,埋植的药条位于头部鳃盖上缘后12cm,偏离背中线两侧4cm处透皮穿刺入背部肌肉;伤口基部用适量混有1%麝香草酚和0.01%呋喃西林的粘合物蛋清甘油消炎后,使用双层沙滤海水浸浴实验用亲鱼,待苏醒后缓慢移入强化培育池。经过以上操作植入混合激素药条的亲鱼不仅100%存活,而且当年76天内实现由雌变雄的性逆转过程,至今未发现性别复原。实施例三当使用甲基睾丸酮(17α Methyltestosterone,17αMT)27%、睾酮(Testosterone)49%、丙酸睾酮(Testosterone Pr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诱导石斑鱼性逆转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配方组分如下: 甲基睾丸酮(17α Methyltestosterone,17α MT) 11-30%; 睾酮(Testosterone) 25-59%; 丙酸睾酮(Testosterone Propionate) 5-20%; 甲状腺素(Thyronine) 3-1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记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