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止逆元件及具有该止逆元件的流体单向流动控制阀,所述止逆元件是以质地较硬但稍具弹性的塑料制成,其设置于内部具有一开口与一环形挡垣的座体中,且位于液体的流动路径上。该止逆元件具有一分流肋,及分别连接于分流肋相对应两侧的一内环与一外环。其中,内环具有一第一接触面于贴抵该座体挡垣的一第一抵面时,造成阻断液体的流动路径;外环具有一第二接触面与多个进流孔,在该第二接触面贴抵该座体挡垣的一第二抵面时,该些进流孔供液体通过并循流动路径前进。(*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体流向控制结构,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止逆元件及具有该止逆元件的流体单向流动控制阀。
技术介绍
现有应用于管路中的液体流向控制的结构是在一控制阀中装设有一止逆元件,利用止逆元件的位置变化以达到控制液体单向流动的目的。前述控制阀结构经常应用于冷热水混搭使用的场合中,并在单独使用冷水或热水的情况下,可避免来自不同管路的冷水或热水窜流至相对管路中。图1揭示一种现有止逆元件的应用。该止逆元件1设置在控制阀当中的一螺套2中,且与螺套2内壁保有间隙。该止逆元件1受到一弹簧3顶抵而保持在抵住螺套2的肩部2a。在出水侧S1的水压大于进水侧S2的水压时,该止逆元件1封住进水口2b以阻断液体流动路径;而在出水侧S1的水压小于进水侧S2的水压时,止逆元件1将被上推并压缩该弹簧3,使得进水侧S2的水能通过该进水口2b续往出水侧S1方向窜流。上述止逆元件1虽可达成控制水以单向流动的目的,惟因止逆元件1必须受到弹簧3的作用始能稳定维持移动,并在出水侧S 1的水压大于进水侧S2的水压时,借助弹簧3顶推方能确实压贴螺套2肩部2a。然而,在弹簧3因长期作动致生弹性疲乏及结构老化时,将导致止逆元件1难以维持在稳定移动的状态,并且无法紧密压贴螺套2的肩部2a以封住进水口2b,因此容易造成不同管路的冷水或热水有相互窜流的可能。图2揭示另一种现有止逆元件的应用。该止逆元件4为具有一遮面4a与一延伸条4b且剖面概呈“T”型的塑料件。止逆元件4的延伸条4b穿过控制阀当中一进水座5的一穿孔5a,且延伸条4b上形成有一截面大于穿孔5a面积的鼓起部4c,鼓起部4c抵于进水座5底面,使得止逆元件4固结于进水座5。止逆元件4的遮面4a具有可挠性且贴附于进水座5内面5b,在出水侧S1的水压大于进水侧S2的水压时,该遮面4a遮蔽进水座5的多个进水孔5c,以阻断液体流动路径;而在出水侧S1的水压小于进水侧S2的水压时,进水侧S2的水将从各进水孔5c窜入并冲击遮面4a变形而续往出水侧S1方向窜流。上述止逆元件4虽可达成控制水以单向流动,惟止逆元件4呈固定不动,仅在遮面4a受有来自进水侧S2的强大水流冲击时方会形变,在长时间的强大水流冲击下,易造成遮面4a与延伸条4b的连接部位产生裂缝,终有剥离致失阻断水流动路径功能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逆元件,具有稳定移动并确实阻断液体流动路径的功效。本技术的另一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该止逆元件的流体单向流动控制阀,可确实达成液体的单向流动控制目的。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止逆元件应用于一流体单向流动控制阀-->中,该止逆元件以质地较硬但稍具弹性的塑料制作,其设置于内部具有一开口与一环形挡垣的座体中,且位于液体的流动路径上,前述挡垣具有一第一抵面及相对该第一抵面的一第二抵面。该止逆元件包含有一分流肋、一内环与一外环。其中,分流肋具有相对的两侧;内环设于分流肋的一侧,且具有一表面及一第一接触面,该第一接触面面对该挡垣的第一抵面;外环设于分流肋的另一侧,且具有一表面及一第二接触面,该第二接触面面对该挡垣的第二抵面,又,外环具有多个进流孔贯穿其表面与第二接触面。通过此,于内环的第一接触面贴抵挡垣的第一抵面时,该止逆元件阻断液体的流动路径;于外环的第二接触面贴抵挡垣的第二抵面时,该止逆元件的该些进流孔供液体通过并循流动路径前进。本技术另提供一补强环结合于该内环的表面,该补强环的外径相当于该座体的开口直径,具有强化内环对抗剪力破坏的效。一种止逆元件,设置于内部具有一开口与一环形挡垣的座体中,且位于液体的流动路径上,前述挡垣具有一第一抵面及相对该第一抵面的一第二抵面;其中,该止逆元件包含有:一分流肋,具有相对的两侧,且对应位于该座体的开口处;一内环,设于该分流肋一侧,且具有一表面及相对该表面的一第一接触面,该第一接触面面对该挡垣的第一抵面;以及一外环,设于该分流肋另一侧,且具有一表面及相对该表面的一第二接触面,该第二接触面面对该挡垣的第二抵面;另,外环具有多个进流孔贯穿其表面与第二接触面。所述的止逆元件,其中,所述的止逆元件还有一补强环,该补强环结合于该内环的表面。所述的止逆元件,其中,该补强环的外径相等于该座体的开口直径。所述的止逆元件,其中,该分流肋由二支肋交错构成,相邻支肋之间形成一开放槽;该外环的该些进流孔各别对应一该开放槽,且与开放槽相连通。所述的止逆元件,其中,该分流肋的该二支肋呈垂直交错设置。所述的止逆元件,其中,该分流肋具有一中心点及三支肋,该三支肋一端连接于该中心点,且彼此间以等间距方式设置,相邻支肋之间则形成一开放槽;该外环的该些进流孔各别对应一该开放槽,且与开放槽相连通。一种流体单向流动控制阀,安装于一管路中且区分成一出水侧与一进水侧,该流体单向流动控制阀用以控制液体以单向流动,其包括有:一中空座体,该座体内壁形成有一挡垣及一开口位于液体流动路径上,该挡垣具有一第一抵面及相对该第一抵面的一第二抵面;一止逆元件,可移动地与该座体结合,该止逆元件具有相隔固定距离的一内环与一外环,该固定距离大于该挡垣厚度,该内环具有一第一接触面面对该挡垣的第一抵面;该外环具有一第二接触面面对该挡垣的第二抵面,且外环具有多个贯穿的进流孔。所述的流体单向流动控制阀,其中,该止逆元件包括有一分流肋,分流肋的两侧各别连接该内环与该外环。所述的流体单向流动控制阀,其中,该外环具有一相对该第二接触面的表面,该些进流孔贯穿该表面与第二接触面;该分流肋由二支肋交错构成,且相邻支肋之间形成一开放槽与对应的进流孔相连通。-->所述的流体单向流动控制阀,其中,还包括有一补强环;该内环具有一相对该第一接触面的表面,该表面供该补强环结合。所述的流体单向流动控制阀,其中,该补强环的外径等于该座体的开口直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提供的一种止逆元件,具有稳定移动并确实阻断液体流动路径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现有止逆元件的应用示意图;图2为另一种现有止逆元件的应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止逆元件应用于流体单向流动控制阀的立体图;图4为图3的半剖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流体单向流动控制阀的分解立体图;图6与图7为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止逆元件立体图;图8为图3的剖面示意图,揭示止逆元件阻断出水侧与进水侧之间的连通路径;图9类同图8,揭示止逆元件未阻断出水侧与进水侧之间的连通路径;图10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止逆元件立体图。【本技术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流体单向流动控制阀10止逆元件12分流肋 12a支肋 12b支肋12c开放槽 13分流肋 13a中心点13b支肋 13c开放槽 14内环14a表面 14b第一接触面 16补强环18外环 18a表面 18b第二接触面18c进流孔 19外环 19a进流孔20座体22挡垣 22a第一抵面 22b第二抵面24开口S1出水侧S2进水侧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后。请配合图3至图5所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止逆元件10为一流体单向流动控制阀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止逆元件,设置于内部具有一开口与一环形挡垣的座体中,且位于液体的流动路径上,前述挡垣具有一第一抵面及相对该第一抵面的一第二抵面;其特征在于,该止逆元件包含有:一分流肋,具有相对的两侧,且对应位于该座体的开口处;一内环,设于该分流肋一侧,且具有一表面及相对该表面的一第一接触面,该第一接触面面对该挡垣的第一抵面;以及一外环,设于该分流肋另一侧,且具有一表面及相对该表面的一第二接触面,该第二接触面面对该挡垣的第二抵面;另,外环具有多个进流孔贯穿其表面与第二接触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逆元件,设置于内部具有一开口与一环形挡垣的座体中,且位于液体的流动路径上,前述挡垣具有一第一抵面及相对该第一抵面的一第二抵面;其特征在于,该止逆元件包含有:一分流肋,具有相对的两侧,且对应位于该座体的开口处;一内环,设于该分流肋一侧,且具有一表面及相对该表面的一第一接触面,该第一接触面面对该挡垣的第一抵面;以及一外环,设于该分流肋另一侧,且具有一表面及相对该表面的一第二接触面,该第二接触面面对该挡垣的第二抵面;另,外环具有多个进流孔贯穿其表面与第二接触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逆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逆元件还有一补强环,该补强环结合于该内环的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逆元件,其特征在于,该补强环的外径相等于该座体的开口直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逆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分流肋由二支肋交错构成,相邻支肋之间形成一开放槽;该外环的该些进流孔各别对应一该开放槽,且与开放槽相连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逆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分流肋的该二支肋呈垂直交错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逆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分流肋具有一中心点及三支肋,该三支肋一端连接于该中心点,且彼此间以等间距方式设置,相邻支肋之间则形成一开放槽;该外环的该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育鋐,
申请(专利权)人:扬笙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