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进义专利>正文

运动用板体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2830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创作有关于一种运动用板体的改良结构,尤指应用于滑水板、滑雪板或浮水板的板体结构,至少包括:一第一层,一保护层,具有一第一面与第二面;一第二层,为一纤维层,且该第二层的第一面和第一层的第二面相互抵触结合;一第三层,一泡绵层,且该第三层的第一面和第二层的第二面结合;一第四层,一硬底层,且该第四层的第一面和第三层的第二面结合;通过上述特征,以提升板体的结构强度和可延展性,同时增加板体表面色彩饱和度表现。(*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创作有关于一种运动用板体的改良结构,尤指一种应用于冲浪板、滑水板、滑雪板或浮水板等运动用途的板体。
技术介绍
一般于水上或雪地运动使用的滑水板、冲浪板或滑雪板,需具备轻薄、防腐蚀,又要兼有一定结构强度,当然图形色调的炫丽和饱和度也是相当重要的,毕竟快乐的时光总是要缤纷的色彩来增加欢愉效果。在传统的
,其中如美国第7029349号专利,揭露一种冲浪板(Body Board),其由一层压一层,层层迭列压合的方式组合成一板体型式,依序包含一表面第一层的保护层(Protection layer),第二层的图形层(Graphicslayer),第三层的结合层(Binding layer),第四层的硬质泡棉层(Deck Foam),第五层的核心泡棉层(Foam Core),同样的结构应用于该冲浪板的顶面和底面的二表面,用以包复核心泡棉层。综观以上结构,其组合步骤,至少有下列缺点:(一)、该冲浪板由一层压一层,层层迭列压合的组合成,工时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二)、该冲浪板主要结构为不同高低密度的泡棉层,按该泡棉层密度高低,仅其抗力表现和硬软程度不同,并不具良好的延展性和可挠性,因此其延展性和抗扭曲性不佳,容易断损、耐用度不佳。(三)、该图形层(Graphics layer)设在结合层(Binding layer)的一表面上,结合层一般为黏胶类的高分子聚合物,并不利用图形的颜色采直接的印刷或涂布,因此需先将图形印刷于一薄膜材料上,再将该包含有图形的薄膜材料形成的图形层和结合层采热压或熔接方式结合,其制造工序相当复杂,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因此针对上述缺失,乃有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创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用板体的改良结构,能有效提升其结构强度,达到具较佳延展性和可挠性的材料应力表现。本创作的次要目的,提供一种运动用板体的改良结构,能有效提升其结构强度,在于简化图形层的设置,和减省加工程序,同时提升色彩饱和度,进一步在整体的组合过程,乃大幅缩减工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为达上述目的,本创作一种运动用板体的改良结构,至少包括:一第一层,一保护层,具有一第一面与第二面;一第二层,为一纤维层,且该第二层的第一面和第一层的第二面相互抵触结合;一第三层,一泡棉层,且该第三层的第一面和第二层的第二面结合;一第四层,一硬底层,且该第四层的第一面和第三层的第二面结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创作通过结构中导入纤维层,以及利用该纤维设置图形,不只加工便利,且该纤维层可让图形的色彩光泽度增色不少,提升其饱和度,同时纤维层具较佳结构强度,其与第三层的泡棉层结合后,可提升其延展性和可挠性,可以抗扭曲且不易断裂,耐用度佳。附图说明图1本创作应用于板体的外观示意图。图2延图1A-A’的剖视图。图3图2的各层次分解示意图。符号说明1     冲浪板            23    图形10    第一层            30    第三层11    第一面            31    第一面12    第二面            32    第二面20    第二层            40    第四层21    第一面            41    第一面22    第二面            50、60结合层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3,本创作一种运动用板体的改良结构,指应用于冲浪板、滑水板、救生浮板、滑雪(草)板的板体结构,本图所示为一冲浪板1,至少包括:一第一层10,一印刷或披覆胶膜的保护层,具有一第一面11与第二面 12,胶膜可采用高分子材料或热可塑性树脂,例如:TPE或TPU,其表面可以为平面或粗糙面的任一种,同时具有可透光或透明的效果为最佳;一第二层20,为一纤维层,且该第二层20的第一面21和第一层10的第二面12相互抵触结合;纤维层采用人造或天然的纤维,至少在其第一面21或第二面22上,以印染或编织的方式设有颜色的平面或立体的图形23(Graphics),图式为设在第一面21。一第三层30,一低密度泡棉层,具有第一面31和第二面32,且该第三层30的第一面31和第二层20的第二面22结合;一第四层40,一硬底层,采用高密度泡棉层或塑料成型均可,且该第四层40的第一面41和第三层30的第二面32结合。再者,本创作于该第三层30的第一面31和第二层20第二面22的间,或第三层30第二面32和第四层40第一面41之间,进一步包含一结合层50、60(Binding),结合层50、60为黏合剂,通过该结合层50、60使该第三层30的第一面31和第二层20第二面22及第三层30第二面32和第四层40第一面41结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与结构特征,即可结合成一板体而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冲浪板1的产品,且在其结构中加入第二层20纤维层,该第二层20具有较佳的强度和延展性,以提供板体较佳的挠折、可抗扭曲、不易断损,另外该第二层20的纤维层,更可利用印染或编织的技术,于其第一面21或第二面22形成有设色的平面或立体的图形23(Grrphics),不只加工程序更加成熟简简单(按,印染或编织纤维层形成有设色的图形,已广泛用于各种服饰、纺织品、生活百货,乃不赘述),使包含有该纤维层的第二层20,乃进一步提升其图形23色-->彩光泽度和饱和度,使产品价值增加,并具产业利用效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动用板体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第一层,一保护层,具有一第一面与第二面;一第二层,为一纤维层,且该第二层的第一面和第一层的第二面相互抵触结合;一第三层,一泡棉层,且该第三层的第一面和第二层的第二面结合;一第四层,一硬底层,且该第四层的第一面和第三层的第二面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用板体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第一层,一保护层,具有一第一面与第二面;一第二层,为一纤维层,且该第二层的第一面和第一层的第二面相互抵触结合;一第三层,一泡棉层,且该第三层的第一面和第二层的第二面结合;一第四层,一硬底层,且该第四层的第一面和第三层的第二面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用板体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运动用板体为下列任一种:冲浪板、滑水板、救生浮板、滑雪板、滑草板。3.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运动用板体的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一层为一印刷或披覆胶膜的保护层。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运动用板体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层为一透光或透明的保护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用板体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层为纤维层,以及至少该第二层的第一面或第二面的任一面,具有图形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运动用板体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层为人造或天然的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进义
申请(专利权)人:陈进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