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26780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装置,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这些太阳能电池模块间隔设置并形成模块面。各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一管体以及一太阳能电池组件,管体至少部分透光,太阳能电池组件设置于管体内,并具有一受光平面,其中受光平面的法线方向与模块面的法线方向在太阳能电池组件处形成一角度。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分别装设于多个管体,且利用管体易于转动的特性,使得太阳能电池模块可轻易调整受光角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装置。 
技术介绍
太阳能本身并无公害问题且取得容易、永不竭尽,故太阳能成为重要替代性能源之一。较常应用太阳能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具有一种光电转换组件,其经由太阳光照射后,可把光能转换成电能。 太阳能电池模块应用广泛,例如可应用于大型发电的工厂或是小型发电的家庭。图1为一种现有太阳能电池装置装设于屋顶以接收太阳光发电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太阳能电池装置1使用整片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1来发电。然而,整片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1在不借助架体的情况下而设置于屋顶时,只能沿着屋顶的斜面设置,故太阳能电池模块11的受光角度受房屋座向的限制,而无法依据太阳运行方向来调整。然而,若为了获得一较佳受光角度而加设架体于屋顶表面,以使太阳能电池模块11倾斜至较佳受光角度时,不但会造成材料成本的支出增加,且架体的重量也易造成屋顶的负担,甚至损害房屋的结构。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装置,能够易于装设,且不需使用额外架体就能调整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受光角度,进而减少成本并提升使用性,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课题,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装置,其能够易于装设,且不需使用额外架体就能调整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受光角度。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技术的一种太阳能电池装置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这些太阳能电池模块为间隔设置并形成一模块面。各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一管体以及一太阳能电池组件。管体至少部分透光。太阳能电池组件设置于管体内,并具有一受光平面,其中受光平面的法线方向与模块面的法线方向在该太阳能电池组件处形成一角度。 其中,该太阳能电池装置还包括一支撑组件,支撑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 其中,所述受光平面的法线方向是依据所述太阳能电池装置的装设地区的纬度而决定。 其中,该太阳能电池装置的管体装设于一支撑表面,以形成所述模块面,其中所述模块面与该支撑表面平行。 其中,所述那些管体为平行间隔排列。 其中,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为长条型。 其中,所述模块面为一平面或一曲面。 其中,该太阳能电池装置还包括一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连接,并分别以平行于各管体的长轴方向的一转轴而同步转动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 其中,该太阳能电池装置还包括一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连接,并分别以平行于各管体的长轴方向的一转轴而同步转动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 承上所述,由于本技术将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分别装设于多个管体,且利用管体易于转动的优点,使得太阳能电池模块可轻易调整受光角度,进而得到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此外,只需对管体的两端进行密封,即能阻隔水气或灰尘等污染对于该等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影响,能提供良好的密闭性及产品可靠性,并延长产品寿命。经调整角度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受光平面的法线方向与模块面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法线方向可形成一角度。使用者不需要额外在屋顶上架设太阳能电池装置的架体,即可让太阳能电池模块具有较佳的受光角度。如此一来,可节省使用者的安装费用及材料成本,还可避免沉重的架体会压坏屋顶等问题。再者,由于本技术的这些太阳能电池模块为间隔设置,因此风、雪或是太阳光线能从太阳能电池模块之间穿过,进而能避免风压过大、积雪压损太阳能模块或者是阻挡太阳光线的问题。而且,通过间隔设置太阳能电池模块,还能提升整个太阳能电池装置的透光率,且适合于露台、顶楼、屋顶、大楼外墙或者是较脆弱的建筑结构上,甚至可设置于温室的屋顶等。 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现有的太阳能电池装置的示意图; 图2A至图2C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电池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装置装设于支撑表面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C依序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装置装设于屋顶、水面及建筑物外墙的示意图; 图5A及图5B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装置还包括支撑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间隔设置并形成一曲面的模块面的示意图; 图7A至图7C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具有多种变化态样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类似百叶窗的太阳能电池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9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通过磁力转动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20、40:太阳能电池装置 2a、2b、2c、2d、3、4:太阳能电池模块 21、31、41:管体 22、32、42:太阳能电池组件 221:受光平面 23:支撑组件 24、34:电极 25、35:电性连接件 26、36:导线--> 28:磁铁 29:电磁铁 37:承载体 47:转动机构 471:控制杆 472:长杆 α、α1、α2、α3:角度 A、B、A1、A2、A3、B1、B2、B3:法线方向 AX:转轴方向 DL:支撑表面 L、L1:模块面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电池装置,其中相同的组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请参照图2A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电池装置20可应用于任何需要光电转换的情况,例如可装设于露台、顶楼、屋顶、大楼外墙或者是较脆弱的建筑结构上,甚至可设置于温室的屋顶。 太阳能电池装置20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在此以太阳能电池装置20具有两个太阳能电池模块2a、2b为例,当然太阳能电池装置20也可包括其它数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各太阳能电池模块2a、2b包括一管体21以及一太阳能电池组件22。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模块2a、2b不需完全相同,例如其管体21的形状可不同,或是其太阳能电池组件22的态样可不同。当然,太阳能电池模块2a、2b可完全相同,以利于大量生产及组装,在此以太阳能电池模块2a、2b完全相同为例。 请同时参考图2A及图2B所示,其中,图2B为图2A的太阳能电池装置的侧视图。太阳能电池模块2a、2b为间隔设置并形成一模块面L。在此并不限制太阳能电池模块2a、2b之间的间隔大小,间隔大小为至少可让管体21转动即可,或者可依据太阳能电池模块2a、2b不会互相遮住太阳光线而决定,例如大于管径或大于80%管径或大于管径的1.2倍。另外,这些管体21实质上平行间隔排列。模块面L可想象成太阳能电池模块2a、2b所设置的平面(如图2A所示)、或是由相邻太阳能电池模块2a、2b的切线组成的虚拟平面、或是通过太阳能电池组件22中心轴的虚拟平面(如图2B所示)。 其中,管体21至少部分透光,也就是接受太阳光线的部分是透光即可,在此,管体21的材料为玻璃,例如是强化玻璃或低铁玻璃,其中铁的含量较低可增加玻璃管体21的光线穿透率。当然管体21也可 由其它材料所构成,例如石英、或塑料。由于玻璃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可长时间曝晒于日光而不会劣化,且玻璃管体常被拿来作灯管,所以是市场上大量制造的便宜对象。管体21的两端可密封,可例如将管体21两端加热使玻璃热熔密封、或是另外通过两个封止件(图未显示)密封于管体21两端的开口,其中封止件的材料可例如包括树脂、塑料或金属。于此,以管体21两端加热使玻璃热熔密封为例,来作为封止的手段。另外,管体21可为一件式、或由两组件以上组合而成。管体21的截面不限于圆形,也可为-->半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该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为间隔设置并形成一模块面,各该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  一管体,至少部分透光;以及  一太阳能电池组件,设置于所述管体内,并具有一受光平面,  其中所述受光平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模块面的法线方向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处形成一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该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为间隔设置并形成一模块面,各该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一管体,至少部分透光;以及一太阳能电池组件,设置于所述管体内,并具有一受光平面,其中所述受光平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模块面的法线方向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处形成一角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支撑组件,支撑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装设于一支撑表面,以形成所述模块面,其中所述模块面与该支撑表面平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崇智
申请(专利权)人:宇威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