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设置外鞘、定位固定管、引导管和引导管附件;定位固定管为硬质定位固定管,定位固定管穿设于外鞘,并可沿外鞘的管腔内移动;外鞘的外壁设置有外鞘固定器,外鞘通过外鞘固定器与定位固定管紧密连接;引导管包括引导管本体、与引导管本体的一端相通引导管头部,以及与引导管本体的另一端相通引导管尾部,引导管为柔软引导管;引导管和引导管附件穿设于定位固定管,引导管头部和引导管附件的头部朝向输尿管切口方向伸入,引导管尾部与定位固定管的尾部紧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辅助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使得手术时间缩短、安全性提高,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外科手术用辅助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用于腹腔镜下肾、肾 盂及输尿管手术中放置输尿管支架的患者使用的一种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 丝引导器。
技术介绍
目前,泌尿外科界在施行肾、肾盂及输尿管手术中,常规的需在患者的输尿管内放 置一根输尿管支架(俗称为双“J”管或者双猪尾巴管),在术后约1-2个月再经膀胱镜从 尿道拔除。该输尿管支架,可以起到支撑及引流的作用,从而保证尿液引流通畅,并减少尿 液外渗、肾周感染及尿道狭窄等情况的发生率。放置输尿管支架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虽然操作简单、快捷,但是对患者的创伤较 大,而且术后恢复较慢,同时易引起伤口感染。随着光电、影像、制造等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医疗科学技术应用的日新月 异,外科手术也正朝着微创化、无创化的方向发展,使得许多传统的开放手术被腔内手术取 而代之。腹腔镜手术作为腔内手术的其中一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泌尿外科的大部 分手术均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但是,腹腔镜下放置输尿管支架远远没有开放手术放置输 尿管支架那么轻松,而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这常常令手术医生非常苦恼,即使是腹腔 镜手术操作“高手”也不例外。从而使得腹腔镜下放置输尿管支架成为了一大技术难题。现有技术中,腹腔镜下放置输尿管支架的常规方法是在监视器的观察下,经一个 操作通道(Trocar)或者操作通道(Trocar)与组织的间隙插入一根斑马导丝至手术视野, 再通过另一个操作通道(Trocar)伸入组织钳钳夹斑马导丝头部经输尿管切口插入输尿管 腔内,直至确保斑马导丝头端到达膀胱内为止,然后顺着斑马导丝,并在助推管的推送下放 置输尿管支架于输尿管内,再抽出斑马导丝,最后用组织钳调整留置于输尿管内的输尿管 支架的适当位置。但上述操作方法存在以下的问题1、由于斑马导丝通过操作通道(Trocar)进入手术视野时,操作空间的密闭性被 破坏而造成漏气,使得手术视野不清、操作困难;除此之外,还使得CO2气体外泄,加重了手 术室的环境污染,危害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健康;2、由于斑马导丝非常柔软,特别是其头部末端,依靠组织钳钳夹放入输尿管管腔 内非常困难,往往会花费30-60分钟,甚至失败,既费时又费力,常常令手术医生非常疲乏、 苦恼;3、由于斑马导丝常常容易跑离输尿管管腔,进入输尿管管腔外,容易造成医疗事 故甚至引起医疗纠纷,手术安全性差;4、由于斑马导丝非常昂贵,每根斑马导丝的价格一般在1000元以上,而在组织钳 对其钳夹操作时非常容易损坏,易造成一定的医疗资源浪费及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综上所述,由于传统的输尿管支架放置操作方法中没有涉及辅助医疗器械,所以 存在费时、费力、安全性差、经济性差、易污染等不足之处,这已经成为这类手术的进一步发展瓶颈。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亟需提供一种能够辅助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 马导丝,使得手术时间缩短、安全性提高,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的腹腔 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辅助置入输 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使得手术时间缩短、安全性提高,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推 广应用的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提供一种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其中,设置有外鞘、定位固 定管、引导管和引导管附件;所述定位固定管为硬质的定位固定管,所述定位固定管穿设于所述外鞘,并可沿 所述外鞘的管腔内移动;所述外鞘的外壁设置有外鞘固定器,所述外鞘通过所述外鞘固定器与所述定位固 定管对应的所需定位处紧密连接;所述引导管包括有引导管本体、与所述引导管本体的一端相通的引导管头部,以 及与所述引导管本体的另一端相通的引导管尾部,所述引导管为柔软的引导管;所述引导管附件为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引导管附件,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引导管 附件的头部具有弧状弯曲形状,当所述引导管附件插设于所述引导管时,所述引导管头部 呈弧状弯曲形状;所述引导管和所述引导管附件穿设于所述定位固定管,所述引导管头部和所述引 导管附件的头部在使用时朝向输尿管切口方向伸入,所述引导管尾部与所述定位固定管的 尾部紧密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上述引导管附件为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弹 性内芯结构的引导管附件。以上的,上述引导管附件为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镍钛合金内芯结构的引导管附 件。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上述引导管头部与所述引导管本体之 间的交界处设置有环形标记线,所述环形标记线为不透X射线的环形标记线。作为本技术的更加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上述引导管为具有透明管壁的引导管。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上述外鞘的外壁距所述外鞘固定器一 段距离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在使用时卡设于操作通道(Trocar)的入口端。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上述引导管附件的尾端设置有握持 部。以上的,上述引导管附件的直径为Imm 1.4mm,所述引导管附件的长度为 400mm 450mm,所述引导管附件的头部的长度为14mm 17mm;所述引导管本体的内径为1.45mm 1. 5mm,所述引导管本体的外径为1. 95mm 52mm,所述引导管的长度为350mm 400mm,所述引导管头部的长度为14mm 17mm ;所述定位固定管的内径为2. 45mm 2. 5mm,所述定位固定管的外径为2. 95mm 3mm,所述定位固定管的长度为320mm 370mm ;所述外鞘的内径为3. 45mm 3. 5mm,所述外鞘的外径为4. 45mm 4. 5mm,所述外 鞘的长度为200mm 250mm。进一步的,上所述引导管附件的直径为1.2mm,所述引导管附件的长度为425mm, 所述引导管附件的头部的长度为15mm;所述引导管本体的内径为1. 5mm,所述引导管本体的外径为2mm,所述引导管的长 度为375mm,所述引导管头部的长度为15mm ;所述定位固定管的内径为2. 5mm,所述定位固定管的外径为3mm,所述定位固定管 的长度为350mm ;所述外鞘的内径为3. 5mm,所述外鞘的外径为4. 5mm,所述外鞘的长度为225mm。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当所述定位固定管距离所述输尿管切 口 5mm IOmm时,通过所述外鞘固定器将所述定位固定管与所述外鞘紧密连接。本技术的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设置有外鞘、定位固定 管、引导管和引导管附件;定位固定管为硬质的定位固定管,定位固定管穿设于外鞘,并可 沿外鞘的管腔内移动;外鞘的外壁设置有外鞘固定器,外鞘通过外鞘固定器与定位固定管 对应的所需定位处紧密连接;引导管包括有引导管本体、与引导管本体的一端相通的引导 管头部,以及与引导管本体的另一端相通的引导管尾部,引导管为柔软的引导管;引导管附 件为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引导管附件,在自然状态下,引导管附件的头部具有弧状弯曲形 状,当引导管附件插设于引导管时,引导管头部呈弧状弯曲形状;引导管和引导管附件穿设 于定位固定管,引导管头部和引导管附件的头部在使用时朝向输尿管切口方向伸入,引导 管尾部与定位固定管的尾部紧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腹腔镜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用斑马导丝引导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外鞘、定位固定管、引导管和引导管附件; 所述定位固定管为硬质的定位固定管,所述定位固定管穿设于所述外鞘,并可沿所述外鞘的管腔内移动; 所述外鞘的外壁设置有外鞘固定器,所述外鞘通过所述外鞘固定器与所述定位固定管对应的所需定位处紧密连接; 所述引导管包括有引导管本体、与所述引导管本体的一端相通的引导管头部,以及与所述引导管本体的另一端相通的引导管尾部,所述引导管为柔软的引导管; 所述引导管附件为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引导管附件,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引导管附件的头部具有弧状弯曲形状,当所述引导管附件插设于所述引导管时,所述引导管头部呈弧状弯曲形状; 所述引导管和所述引导管附件穿设于所述定位固定管,所述引导管头部和所述引导管附件的头部在使用时朝向输尿管切口方向伸入,所述引导管尾部与所述定位固定管的尾部紧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振权,邹燕群,卢淑苑,宋瑾,吴伟凡,李宝兴,黄洁玲,
申请(专利权)人:卢振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