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锰铜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17132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型锰铜互感器,该节能型锰铜电流互感器包括锰铜电阻和两固定紫铜片,所述锰铜电阻位于两固定紫铜片内端面之间,并且该锰铜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固定紫铜片内端焊接。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锰铜电阻与固定紫铜片之间没有叠加部分,锰铜电阻仅为有效电阻部分,使得锰铜电阻的发热量降到最低,从而提高了电能表运行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式电能表电流采样回路中的锰铜互感器。
技术介绍
锰铜互感器因其自身拥有很多优良的特性和低廉的价格,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电流采样设备中,特别是电子式电能表中应用数量非常巨大,在电子式电能表中直接安装在端子上或者串联在继电器上,但因锰铜互感器是基于欧姆定理U=IR为采样原理的,故在大电流、长时间测量时,W=I2R.T锰铜互感器一直在消耗电能、并使其形成一个热源,将电能转换成热能,对周围环境、器件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现有的锰铜互感器它的固定紫铜片是叠在锰铜电阻片背面焊接的(见图2),使锰铜片的长度一般是两固定紫铜片外端之间的距离,导致锰铜电阻片加大,发热量增高,对电子式电能表中的元器件造成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减少电流采样回路中发热量、节省锰铜使用量的节能型锰铜互感器。本技术提供的这种节能型锰铜互感器,包括锰铜电阻和固定紫铜片,所述锰铜电阻位于两固定紫铜片内端面之间,并且该锰铜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固定紫铜片内端焊接。由于本技术将锰铜电阻设置在两固定紫铜片内端之间,使锰铜电阻与固定紫铜片之间基本没有相叠的部分,从而使锰铜电阻缩短到仅为有效电阻部分,使得锰铜电阻材料的使用量降到最低,发热量随之降到最低,有效提高了电能表运行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整个锰铜电流互感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从图1可知,本技术节能型锰铜互感器,包括锰铜电阻1、两块固定紫铜片2和两条用于电流取样的差分信号线3,将锰铜电阻1设置在两固定紫铜片2的内端之间,使锰铜电阻1的实际长度基本等于两固定紫铜片2内端之间的宽度,然后将锰铜电阻1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紫铜片2内端焊接。根据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ρL/S,其中ρ是导电材料的电阻率,它由材料本身决定,L为导电材料的长度,S是导电材料的截面积。从电阻的计算公式可知,在同种导电材料(锰铜),相同截面的条件下,导电材料长度越长电阻越大。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本技术的锰铜电阻1的实际长度L2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电阻的长度L1,故改进后的锰铜电-->阻1的阻值远小于改进前的锰铜电阻阻值,再由功率的计算公式W=I2R.T可知在同样时间、同样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导电材料阻值越大,产生的功率消耗(无用功率)也即热量就越大。因此本技术锰铜电流互感器在使用(尤其是长时间使用)过程中能大大减少电能的无用消耗、减少锰铜自身的发热及因锰铜发热对周围器件性能的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型锰铜互感器,包括锰铜电阻(1)和两固定紫铜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锰铜电阻位于两固定紫铜片内端面之间,并且该锰铜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固定紫铜片内端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锰铜互感器,包括锰铜电阻(1)和两固定紫铜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锰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智仁郑小平李先怀周宣熊杰
申请(专利权)人:威胜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