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落差负压回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14347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维护领域,具体指的是一种无落差负压回油装置,用于解决大、中型轴瓦式高压电机离线检修空载试车的稀油润滑问题。该装置安装于电机试验平台上,主要包括供油箱、进油管、回油管、集油箱以及机械泵,进油管一端连接供油箱,另一端与电机轴承室连通,回油管一端与电机轴承室连通,另一端连接集油箱,供油箱与集油箱之间设置有油管相连通,供油箱与集油箱上均安装有机械泵,该回油装置中供油箱或集油箱与电机均位于同一平台上,无高低位落差,集油箱为密封结构。该回油装置结构相对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能有效满足大、中型轴瓦式高压电机离线检修空载试车的稀油润滑问题,确保电机的离线检修质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维护领域,具体指的是一种无落差负压回油装置,用于解决 大、中型轴瓦式高压电机(如OG风机、除尘风机)离线检修空载试车的稀油润滑问题。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很多用户的轴瓦式大、中型高压电机检修一般采取在线空载试车的方 式或外委检修厂家离线检修。但这在操作上存在一定弊端,在线空载试车,如果一次性试车 不成功,就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外委检修不能满足紧急抢修的要求,且检修费用高。用 户自己的离线检修是较好的选择,但离线检修空载试车时滑动轴承的润滑问题是用户在维 护中遇到的难题。大型专业检修厂家一般外购成套水冷稀油润滑装置,安装在试验区的地坑中,利 用落差实现回油。整套装置能较好满足空载试车需要,但价格昂贵,安装及维护费用也较 高。也有的检修厂家采取变稀油循环润滑方式为直接在轴瓦座加定量润滑油的操作方式, 实现短时试车。但短时空载试车通常不能完全准确反应电机轴瓦的温升状况,给设备检修 后一次性安全投运带来隐患。现有技术中成套轴瓦循环润滑装置均是运用于生产现场,采用水冷方式,具备进 出口油温保护等功能,但无一例外均采用有落差的安装方式(油箱安装在地坑中),且价格 昂贵,不适合大中型轴瓦电机离线检修试车使用,因为大中型轴瓦式异步机离线检修试车 时间一般为1 2小时,没必要采取水冷,更重要的是试验区域不宜采用落差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无落差负压回油装 置,在不宜采用落差安装的试验区域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种无落差负压回油装置,安装于电机试验平台上,该装置主要包括供油箱、进油 管、回油管、集油箱以及机械泵,所述进油管一端连接供油箱,另一端与电机轴承室连通,所 述回油管一端与电机轴承室连通,另一端连接集油箱,所述供油箱与集油箱之间设置有油 管相连通,所述供油箱与集油箱上均安装有机械泵,该回油装置中供油箱或集油箱与电机 均位于同一平台上,无高低位落差,所述集油箱为密封结构。上述供油箱和集油箱内均交叉设置有若干平行散热栅板,使内部油流路径成“S” 行。上述供油箱面板上开设有排气孔。该回油装置还包括一软管高低位调节支架,所述进油管和回油管与所述软管高低 位调节支架固定连接。上述进油管上安装有单向节流阀和溢流阀。本技术的优点是,该回油装置结构相对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能有效满足大、中型轴瓦式高压电机离线检修空载试车的稀油润滑问题,确保电机的离线检修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置系统框图;图2为供油箱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供油箱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图1-4中标号1-17标示的是供油箱1、滤网2、机械泵(齿轮泵)3、压力表4、溢流 阀5、单向节流阀6、进油管7、三通8、软管高低位调节支架9、电机轴承室10、回油管11、集 油箱12、复合式箱底13、放油孔14、散热栅板15、排气孔16、油标17。本技术装置主要用于解决大中型高压电机(如OG风机、除尘风机)离线检修 空载试车滑动轴承的润滑问题。其设计思路是由供油箱及安装在供油箱上的一台齿轮泵通 过进油管往电机轴承室供油,供电机轴承润滑,润滑后的回油通过回油管汇集于集油箱,再 经由集油箱与供油箱之间的另一齿轮泵使回油泵入供油箱,完成油循环过程。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装置系统框图。由图1可见,整套回油装置系统安装于 电机试验平台上,由大小两个油箱、进油管7、回油管11以及机械泵3等组成。两个油箱与 电机均位于同一平台上,无高低位落差。大油箱即供油箱1,通过安装在其上的机械泵3用 于供油,通过单向节流阀6及溢流阀5调节供油压力。进油管7 —端连接供油箱1,另一端 通过一个三通8与电机轴承室10两端连通,往电机轴承室10供油;进油管7管路上还安装 有滤网2、压力表4等。小油箱即集油箱12,用于回油集油;回油管11 一端通过一个三通8 与电机轴承室10两端连通,另一端连接集油箱12。供油箱1与集油箱12之间设置有油管 相连通,供油箱1与集油箱12之间的油管上同样依次设置有滤网2、机械泵3、压力表4、溢 流阀5和单向节流阀6等。本实施例中,机械泵采用齿轮泵3,集油箱12为密封结构设置。安装在集油箱上的 齿轮泵3用于将回集油泵入供油箱1,在此过程中密封的集油箱12会形成一定压力值的负 压,便于滑动轴承回油管回油。如图1所示,软管高低位调节支架9 一方面用来支撑进、回油软管,另一方面可以 作为调节阀5、溢流阀6的功能补充,通过调整软管位置高低来调节进、回油量以保证滑动 轴承维持合适的油位。为便于挪动,进、回油软管高低位调节支架9用木材制成,每个支架 设计成高、中、低三档以供调节。图2至图4所示为供油箱1结构视图。由图可见,本实施例中供油箱外形整体成 856X 756X 1000 (mm)的箱式结构。油箱内交叉设置有三块平行散热栅板15,使内部油流路 径成“S”行,以增加整套系统的热交换能力。油箱采用复合式箱底13,底部有一坡度设计, 放油孔14设计在斜坡低端,便于润滑油静置后将杂质排出。油箱上部侧面设计有一油标 17,用来指示供油箱油位,用以指示操作人员通过操作相关阀门平衡两油箱内的油量。油箱面板开有3个直径为2mm排气孔16,以释放油循环过程产生的气体。集油箱12外形整体呈箱式结构,内部结构设计与供油箱类似。集油箱与供油箱的 主要区别是其设计成密封结构,在润滑油从集油箱往供油箱泵送转移过程中,集油箱内部 会形成负压,利于回油管回油。另外,伸入到每个油箱内部的两根软管在油箱内呈对角布置,以有效利用内置栅 板增长油流距离来加强散热的目的。在操作试车之前,需先启动两台齿轮泵电源。这有四方面目的一是,确认整套润 滑装置能够运转,确保电机转动之前轴瓦就得到有效润滑;二是,查看齿轮泵转向是否正 确,如不正确及时调整;三是,查看油流及压力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可立即调整;四是,事 先使小回油箱内部形成一定压力值的负压,以利于电机运转时回油。本技术合理设计了大小两个油箱的容积、内部结构形式(内置栅板设计等) 及软管连接方式,实现轴瓦循环润滑和冷却的双重目的。合理设计了油箱的结构形式(集 油箱密封,供油箱留有气孔),巧妙利用安装在集油箱上的齿轮泵向供油箱泵油这一过程, 使密封的集油箱呈负压状态,实现无落差负压回油,同时供油箱上的气孔又能释放润滑油 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另外,通过调整调节阀、溢流阀及软管高低位支架,保证轴承座内 维持正常的压力和油位。本技术润滑装置能确保生产线中大中型轴瓦式电机的离线检修质量,为生产 线的稳定运行发挥积极作用,且设计合理、成本低廉。权利要求一种无落差负压回油装置,安装于电机试验平台上,该装置主要包括供油箱、进油管、回油管、集油箱以及机械泵,所述进油管一端连接供油箱,另一端与电机轴承室连通,所述回油管一端与电机轴承室连通,另一端连接集油箱,所述供油箱与集油箱之间设置有油管相连通,所述供油箱与集油箱上均安装有机械泵,其特征是该回油装置中供油箱或集油箱与电机均位于同一平台上,所述集油箱为密封结构。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落差负压回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落差负压回油装置,安装于电机试验平台上,该装置主要包括供油箱、进油管、回油管、集油箱以及机械泵,所述进油管一端连接供油箱,另一端与电机轴承室连通,所述回油管一端与电机轴承室连通,另一端连接集油箱,所述供油箱与集油箱之间设置有油管相连通,所述供油箱与集油箱上均安装有机械泵,其特征是该回油装置中供油箱或集油箱与电机均位于同一平台上,所述集油箱为密封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褚敏尹卫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