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塞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07411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输液器中的瓶塞穿刺针,包括针管(1),位于所述针管(1)上端部的针尖(2),针座(3)位于所述针管(1)的下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1)上设有1处槽状开口(4),本瓶塞穿刺针能保证滞留于输液瓶中的液体快速经过槽状开口(4)进入输液器中,解决了瓶内药物剩余的问题,同时,本瓶塞穿刺针可以防止穿刺时药瓶或输液瓶塞脱落的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输液器中的瓶塞穿刺针
技术介绍
静脉输液器中的瓶塞穿刺针用于穿刺输液容器,借助重力原理使药液通过瓶塞穿 刺针进入输液器的液体通道。但是,常规输液器的使用中,常常出现针尖以下的药液不能进 入输液器的液体通道中,存在浪费现象。特别是在贵重药物的使用中,病人往往会自己将瓶 塞穿刺针拉下以减少药物的浪费,但这又为后续输液带来了再次感染的危险。申请号为200620097131. 7,名为瓶塞穿刺针的技术公布了一种技术方案,分 别在距离针座8 12mm和4 6mm处设置测控的方式来解决药液滞留于输液瓶中的问题。 但是,由于开孔面积过小、液体自身张力和重力明显减小的问题导致滞留于输液瓶中的药 液仅能缓慢渗透入输液器中,甚至其渗入输液器中的时间慢于空气进入输液器中的时间, 从而导致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塞穿刺针,能够极大的减少药液在 输液瓶中的滞留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瓶塞穿刺针,包括针管(1),位于所述针管(1)上端部的针尖(2),针座(3)位于所 述针管(1)的下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1)上设有1处槽状开口(4)。进一步,所述槽状开口⑷的上端位于针尖⑵处或针尖⑵下端1 3mm处,所 述槽状开口(4)的下端位于距所述针座(3)上端面3 5mm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瓶塞穿刺针能保证滞留于输液瓶中的液体快速 经过槽状开口(4)进入输液器中,解决了瓶内药物剩余的问题,同时,本瓶塞穿刺针可以防 止穿刺时药瓶或输液瓶塞脱落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 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槽状开口(4)的上端位于针尖(2)处剖面结构示意图的主视 图。图2为本技术槽状开口(4)的上端位于针尖(2)下端1 3mm处剖面结构示 意图的主视图。图中,1为针管,2为针尖,3为针座,4为槽状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使用时,按照常规穿刺方法进行穿刺;只需一次穿刺,即可使药瓶中的药液滞留高3度减少至3 5mm;药瓶中的药液能快速通过槽状开口(4),其药液通过槽状开口(4)的时 间不受液体张力因素影响。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 照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 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 的精神和范围。权利要求瓶塞穿刺针,包括针管(1),位于所述针管(1)上端部的针尖(2),针座(3)位于所述针管(1)的下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1)上设有1处槽状开口(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塞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状开口(4)的上端位于针 尖(2)处或针尖(2)下端1 3mm处,所述槽状开口(4)的下端位于距所述针座(3)上端 面3 5mm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输液器中的瓶塞穿刺针,包括针管(1),位于所述针管(1)上端部的针尖(2),针座(3)位于所述针管(1)的下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1)上设有1处槽状开口(4),本瓶塞穿刺针能保证滞留于输液瓶中的液体快速经过槽状开口(4)进入输液器中,解决了瓶内药物剩余的问题,同时,本瓶塞穿刺针可以防止穿刺时药瓶或输液瓶塞脱落的问题。文档编号A61M5/162GK201676350SQ20102019278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8日专利技术者郭洪 申请人:自贡市中医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瓶塞穿刺针,包括针管(1),位于所述针管(1)上端部的针尖(2),针座(3)位于所述针管(1)的下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1)上设有1处槽状开口(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洪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市中医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