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整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93154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整割机,在背架的后部固定有输出动力,背架的前端部固定有U型刀架,U型刀架的水平横杆与背架的前端部固定连接,U型刀架的水平横杆之下设置有与水平横杆平行的上下刀片架,每根刀片架上均布有刀片,上根刀片架上的刀片与下根刀片架上的刀片形成剪刀,在U型刀架两侧的垂直杆顶端设置有转拨笼,两侧垂直杆顶端上设置有固定并可调节转拨笼水平高度的调节装置,在一垂直杆的外侧固定有齿轮箱传动机构,齿轮箱传动机构的输入端通过软轴与动力输出端连接,齿轮箱传动机构分二路输出,一路输出通过小链轮与齿轮箱传动机构同侧设置的、设置在转拨笼上的大链轮通过链条连接,另一路输出通过齿轮箱传动机构带动上下刀片架动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及园林机械
,特指一种植物整割机。技术背景目前,农业及园林机械设备在各自的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农业上,水稻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之一,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据统计,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在我国,农业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水稻的品质及产量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在一些农业欠发达的地区或国家,他们种植的水稻通常会在水稻结穗过程中有一些不结籽粒的稻穗,这些稻穗的高度一般高于结籽粒的稻穗,如果不去除,则会与可结籽粒的稻穗争养分,最终导致水稻产量低、稻谷颗粒不饱满等问题,使得庄稼不能丰收,影响农民的收入及吃饭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由于没有专用的自动化设备,人们只能采用人工去割除这些不结籽粒的稻穗以保证稻谷的收成。人工割除,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而在园林领域中,一些高度在1米左右的观景性植物,如绿化带、茶树等,需要园艺师傅经常去修剪其新长出来的枝叶,以达到造型统一、整齐的目的。目前,普遍采用人工进行修剪或采用园林机械如绿篱机、割灌机等进行修剪,由于这些园林机械的割幅都很小,不能进行大面积的修剪,工作强度大,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因此,设计一款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并能在农业以园艺领域通用的设备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便、使用寿命长、使用方便、结构紧凑、工作效率高的植物整割机。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植物整割机,在背架的后部固定有输出动力,背架的前端部固定有U型刀架, U型刀架的水平横杆与背架的前端部固定连接,U型刀架的水平横杆之下设置有与水平横杆平行的上下刀片架,每根刀片架上均布有刀片,上根刀片架上的刀片与下根刀片架上的刀片形成剪刀,在U型刀架两侧的垂直杆顶端设置有转拨笼,两侧垂直杆顶端上设置有固定并可调节转拨笼水平高度的调节装置,在一垂直杆的外侧固定有齿轮箱传动机构,齿轮箱传动机构的输入端通过软轴与动力输出端连接,齿轮箱传动机构分二路输出,一路输出通过小链轮与齿轮箱传动机构同侧设置的、设置在转拨笼上的大链轮通过链条连接,另一路输出通过齿轮箱传动机构带动上下刀片架动作。上述的背架为一端开口的长方形背架,背架的左、右两边的中下部对称设置有手握部,其中一侧的手握部上设置有可与输出动力连接的开关按钮,在输出动力与手握部之间设置有靠背架,所述的输出动力为汽油发动机。上述的转拨笼为两个相向设置的法兰的凸台上分别套设有支撑架并通过螺钉固定,传动管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个法兰的安装位上,中心轴的两端设置有螺纹,中心轴设置在传动管内且两端的螺纹伸出法兰外,在伸出法兰外的中心轴上分别螺接有轴挡,轴挡与法兰之间设置有若干颗钢球,或是中心轴通过轴承与法兰连接,所述的支撑架的各顶点之间的连线形成正三角形或正方形或正五边形或正六边形或正多边形,在支撑架的各顶点上设置有与传动管的轴线平行的安装孔,在两支撑架每相对的两个安装孔上均安装有连接杆,在一个法兰的外侧或支撑架的外侧固定有可与齿轮箱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的大链轮。上述的传动管上均布有一个以上的转子中间支架,转子中间支架为一套设在传动管上的套筒上均布有与支撑架顶点数量相同的支架,在支架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孔,支架上的各安装孔与支撑架上相对的安装孔同轴,连接杆从该安装孔穿过。上述的法兰与轴挡的相邻部均设置有与钢球的圆球面相配合的球道,法兰与轴挡之间设置有防尘盖。上述的齿轮箱传动机构为包括有输入轴、输出轴及壳体,输入轴上的伞齿轮与第二轴上的伞齿轮啮合,第二轴上设置的圆柱型小齿轮与第三轴上的圆柱型大齿轮啮合,第三轴上设置有伞齿轮及两个偏心轴颈,第三轴与两个偏心轴颈固定连接,可以是过盈配合连接或是螺纹连接,第三轴上的伞齿轮与输出轴上的伞齿轮啮合,第三轴上的两个偏心轴颈分别套装有外接连杆,外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刀片架连接,输入轴、输出轴、第二轴、第三轴均通过轴承支撑在壳体上,在输出轴上设置有小链轮,小链轮通过链条与传动机构上的大链轮连接。上述的壳体是第二轴下部及与之连接的小齿轮、第三轴下部及与之连接的大齿轮、两个偏心轴颈及其外接连杆设置在由下盖及上盖形成的齿轮箱内,伸出齿轮箱的第二轴、输入轴及其上安装的的一对伞齿轮设置在软轴输入管内,伸出齿轮箱的第三轴、输出轴及其上安装的的一对伞齿轮设置在链轮驱动管内,输出轴伸出链轮驱动管,链轮驱动管与软轴输入管分别设置在齿轮箱的上盖上。上述的小齿轮与大齿轮的传动比为小齿轮/大齿轮=58/14,输入轴上的伞齿轮与第二轴上的伞齿轮的传动比为输入轴上的伞齿轮/第二轴上的伞齿轮=1/1,第三轴上的伞齿轮与输出轴上的伞齿轮的传动比为第三轴上的伞齿轮/输出轴上的伞齿轮=2/1, 大链轮与小链轮的传动比为大链轮/小链轮=1/4。上述的输入轴上的伞齿轮与输入轴、第二轴上的小齿轮与第二轴、第三轴上的伞齿轮与第三轴均为一体式结构。上述的输入轴、输出轴、第二轴、第三轴均通过轴承支撑在壳体上是输入轴的一端通过轴承支撑在软轴输入管上,第二轴通过设置在软轴输入管、齿轮箱上、下盖上的轴承支撑,第三轴通过设置在链轮驱动管、齿轮箱上、下盖上的轴承支撑。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1、本技术的背架、刀架、传动管、连接杆等采用铝制成,质量轻,减少压力,便于人们肩背使用;2、本技术的背架上的两个手握部可方便人们操控前进方向,设置在手握部上的开关按钮,方便人们对设备进行开启及关闭动作;3、本技术的输出动力与背架前端部设置在刀架上的转拨笼、齿轮箱传动机构及刀片、刀片架的平衡点落在背架的左右两边的中部,通过肩背带将本技术固定在肩上,人体的背部靠在背架的靠背架上,调节整个设备的平衡,在前进过程中,人体靠在靠背架上,起到平衡支点的作用,可防止外界阻力对设备平衡的影响;4、本技术的齿轮箱传动机构结构紧凑,体积小,通过三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实现二次减速,实现两路输出,一路从刀片处输出进行整割动作,另一路从输出轴上输出,通过输出轴上的小链轮与转拨笼上的大链轮的连接实现再次减速输出,将高速运转转化成低速运转,工作效率高、传动效果好、使用寿命长;5、本技术的转拨笼结构简单,转动灵活,大链轮的转动带动支撑架、法兰、转子中间支架、传动管及连接杆绕中心轴转动,设置在法兰与轴挡之间的钢球可减少转动摩擦,使法兰、传动管转动更加灵活,中心轴不转动,可避免因轴转动而产生的晃动、断轴等现象,使用寿命长;6、本技术的转拨笼的连接杆转动,可将需整割的植物推向刀片刀口,刀片采用上下设置的两个相对运动的刀片形成剪刀,行程小,震动小,切割效果更好,效率更高;7、本技术采用轴挡、法兰以及钢球来减少转动摩擦,成本低,生产方便,结构简单,维修方便;8、本技术的割幅可达1. 8米,割幅大,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未装刀片及输出动力)图2是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未装输出动力);图4是本技术的主视图(未装输出动力);图5是本技术的齿轮箱传动机构的爆炸示意图之一;图6是本技术的齿轮箱传动机构的爆炸示意图之二;图7是本技术的齿轮箱传动机构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转拨笼的主视图;图9是图8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整割机,其特征在于:在背架的后部固定有输出动力,背架的前端部固定有U型刀架,U型刀架的水平横杆与背架的前端部固定连接,U型刀架的水平横杆之下设置有与水平横杆平行的上下刀片架,每根刀片架上均布有刀片,上根刀片架上的刀片与下根刀片架上的刀片形成剪刀,在U型刀架两侧的垂直杆顶端设置有转拨笼,两侧垂直杆顶端上设置有固定并可调节转拨笼水平高度的调节装置,在一垂直杆的外侧固定有齿轮箱传动机构,齿轮箱传动机构的输入端通过软轴与动力输出端连接,齿轮箱传动机构分二路输出,一路输出通过小链轮与齿轮箱传动机构同侧设置的、设置在转拨笼上的大链轮通过链条连接,另一路输出通过齿轮箱传动机构带动上下刀片架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小雨李静波
申请(专利权)人:嘉利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