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原标专利>正文

光发射次组装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91352 阅读:3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单模光纤光发射器的光发射次组装模块,用以解决现有的光发射次组装模块成本过于高昂且不易制造的问题;其包含一塑料套体与一金属环座;其中的金属环座嵌设于塑料套体一侧,其包含一连接部,该连接部部分外露于该塑料套体的一侧,使该光发射次组装模块可通过该连接部固定于一光发射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发射次组装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单模(singlemode fiber, SMF)光纤的光发射次组装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通信信息的传输量逐年上升,因此网络信息的传输渐以高 速上传与下载为趋势所追求。在考量通信质量与硬件价格的权衡下,采用光纤(optical fiber)作为通信传输媒介以取代电信与宽带网络现有的同轴电缆线便逐成主流。以光纤传 输信息除具传输快速的优点(现今最高每秒可达10GB)外,还具备抗电磁干扰、抗腐蚀、不 易衰减、保密佳等优势。对光纤来说,其结构由内而外可大体分为核心(core)、包层(cladding)与护套层 (jacket)三部分,其中核心的折射率高于包层,因此光信号可局限于核心并以全反射的方 式传输;护套层则用以提升光纤的机械强度,主要材料为塑料或橡胶。更进一步地,依传播 的模数来分类,光纤又可区分为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multi-mode fiber,MMF),单模光纤 只能容纳单一直线光路在核心中传输,因此其核心径宽远低于多模光纤,约为9 μ m。现有的用于光纤传输的光收发模块是由光发射器与光接收器两个部分所组成。如 图1所示,光发射器1部分(transmitter optical sub-assembly, T0SA)包含一光发射部 2与一光发射次组装模块3,两者可组合为一体。进一步地,光发射部2设置一作为传输光 源的半导体激光器(laser diode, LD)(图中未示),并可包含驱动该半导体激光器的芯片 与电性布线。光接收器部分(receiveroptical sub-assembly, ROSA)则包含放大器与光接 收次组装模块。其中,光发射次组装模块3可组合于光发射部2作为光接受器1的插接端, 使光接收次组装模块与光发射次组装模块3可相互结合而传输光信号。对一用于单模光纤的光收发器来说,由于光纤传输的径宽相较于多模光纤小得 多,因此无论是光发射次组装模块或光接收次组装模块的尺寸结构均较用于多模光纤者来 得微小精细。传统上,应用于单模光纤的光发射次组装模块为金属结构,以获得较佳的结构 精密度。然而,使用金属材料作为光发射次组装模块有加工成本高、原料贵且成品赘重等问 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容易、成本较低且用于单模光纤的光发射次 组装模块。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发射次组装模块,用于单模光纤的传 输,以供一光接收次组装模块插接,并传送来自于一光发射部的光源信号至该光接收次组 装模块;所述的光发射次组装模块包含一塑料套体,该塑料套体轴心包含一光通道;一金 属环座,嵌设于该塑料套体一侧;该金属环座包含一连接部,该连接部部分外露于该塑料套 体的一侧,使该光发射次组装模块可通过该连接部固定于该光发射部。本技术所述的一光发射次组装模块,其中所述的金属环座还包含一卡合部, 该卡合部突设于该金属环座,以加强该金属环座与该塑料套体的嵌合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光发射次组装模块,其中所述的塑料套体还包含一第一限 位部与一第二限位部,该第一限位部设置于该光通道,以限制该光接收次组装模块的插接 位置;该第二限位部环设于该塑料套体的外周。本技术所述的一光发射次组装模块,其中所述的第一限位部可以为一塑料 环,该塑料环环设于该光通道并形成一透光口。本技术所述的一光发射次组装模块,其中所述的第一限位部还可以为一透 光柱,该透光柱的径宽与该光通道的径宽相同,且所述的光通道还可以包含一排气槽。本技术还提供另一种光发射次组装模块,用于单模光纤的传输,以供一光接 收次组装模块插接,并传送来自于一光发射部的光源信号至该光接收次组装模块;所述的 光发射次组装模块包含一塑料套体,该塑料套体轴心包含一光通道;一金属环座,该金属 环座一端嵌设该塑料套体一侧,另一端外露于该塑料套体;一固定环座,该固定环座一侧固 定于该金属环座的外露区域,另一侧包含一连接部,使该光发射次组装模块可通过该连接 部固定于该光发射部。本技术所述的另一光发射次组装模块,其中所述的金属环座还包含一卡合 部,该卡合部突设于该金属环座,以加强该金属环座与该塑料套体的嵌合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另一光发射次组装模块,其中所述的塑料套体还包含一第一 限位部与一第二限位部,该第一限位部设置于该光通道,以限制该光接收次组装模块的插 接位置;该第二限位部环设于该塑料套体的外周。本技术所述的另一光发射次组装模块,其中所述的第一限位部可以为一塑 料环,该塑料环环设于该光通道并形成一透光口。本技术所述的另一光发射次组装模块,其中所述的第一限位部还可以为一 透光柱,该透光柱的径宽与该光通道的径宽相同;且所述的光通道还可以包含一排气槽。本技术的光发射次组装模块通过塑料套体与金属环座的结合,具备有效节约 成本,加速制造流程的优点。有关本技术的详细
技术实现思路
及较佳实施例,结合附图说明 如后。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是结合附图予以描述图1为现有光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以及图5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单模光纤的光发射次组装模块,其一端可固定于一光发 射部,作为半导体激光器光源的一输出端,光发射次组装模块相对的另一端可供一光接收次组装模块插接,使光源可自光接收次组装模块传递至光纤而传输。有关本技术的详 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结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及图3,其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及结构剖面示 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提出的光发射次组装模块10包含一塑料套体11与一金属环座 12。该塑料套体11中心包含一光通道110,该光通道110设置于该光发射次组装模块10的 轴心,以作为光源的传输空间。该金属环座12嵌设于该塑料套体11以固接于光发射部2 的一侧,使光发射次组装模块10可与该光发射部2固定连接。更进一步地,该金属环座12 包含一连接部120,该连接部120形成一环状平面(垂直Z轴的平面),由此,该光发射次组 装模块10的金属环座12端可固定该光发射部2。光发射次组装模块10与光发射部2的固定方式并无特别限制,举例来说,可将该 连接部120以激光焊接方式焊固于光发射部2的一侧而固定该光发射次组装模块10。由 此,考虑到激光焊接所需的焊固位置,该连接部120的部分区域可外露于该塑料套体11的一侧。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该金属环座12可还包含一卡合部121,该卡合部121突设于该 金属环座12上,由此加强塑料套体11与金属环座12的结构稳定程度,避免塑料套体11与 金属环座12相互松脱。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该塑料套体11包含一第一限位部111,该第一限位部111设置 于该光通道110的预设位置,可在光接收次组装模块的一接头(图中未示)插接时,提供一 限位效果,以提升光传输的稳定性与精密度。图3及图4分别显示该第一限位部111的不 同实施例。请先参阅图3,其显示的第一限位部111为一塑料环,环设于该光通道110并形成 一透光口 112,该透光口 112用以使光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发射次组装模块,用于单模光纤的传输,以供一光接收次组装模块插接,并传送来自于一光发射部(2)的光源信号至该光接收次组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发射次组装模块(10)包含:一塑料套体(11),该塑料套体(11)轴心包含一光通道(110);一金属环座(12),嵌设于该塑料套体(11)一侧;该金属环座(12)包含一连接部(120),该连接部(120)部分外露于该塑料套体(11)的一侧,使该光发射次组装模块(10)可通过该连接部(120)固定于该光发射部(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原标林玉禅
申请(专利权)人:林原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