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轮车可折叠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68278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轮车可折叠鞍座,包括鞍座及座管,所述鞍座铰接于所述座管并通过锁紧装置进行锁紧,其铰轴轴向沿车身前后方向设置。这种折叠鞍座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并且可成本低,便于推广,折叠后能够进一步减小车身的横向宽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鞍座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两轮车可折叠鞍座装置。
技术介绍
普通自行车的鞍座都是不可折叠的,但随着折叠自行车的兴起,整车车梁可折叠, 车把可折叠,对鞍座的折叠也提出了要求。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可折叠鞍座技术,例如在 2008年9月24日公开的中国专利CN200720042447. 0“隐藏式座垫翻折机构”的文件中,其上 折叠座和下折叠座一侧铰接,另一侧设置快扣机构进行座垫的锁紧或翻折,但这种装置明 显结构复杂,增加了较多的部件。在2008年4月2日公开的中国专利CN200720050753.9“自 行车的可折叠鞍座”文件中,使用了一个连杆铰接鞍座与座管,从而实现座垫的锁紧与可折 叠翻转,但该技术的使用范围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还有一些其它方式能实现前后向翻转 折叠的鞍座,但这种折叠也只能降低折叠后的车身的高度,并不能有效减小鞍座折叠后的 横向宽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及安装,并且可应用性强,成本 低,便于推广的两轮车可折叠鞍座,折叠后能够进一步减小车身的横向宽度。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两轮车可折叠鞍座,包括鞍座及座管,所述鞍座铰 接于所述座管并通过锁紧装置进行锁紧,其铰轴轴向沿车身前后方向设置。所述鞍座分为左右两块,所述两块鞍座可沿所述铰轴分别朝两侧翻折。所述鞍座与其连接的结合面设置有凸楞、凹槽配合结构。所述凸楞、凹槽配合结构 为两对以上。所述座管还包括在其上端设置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设置有通孔,所述鞍座底部 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连接片相配合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片设置有横向及竖向凹 槽,在加强筋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横向及竖向凸楞。在所述连接片设置有横向及竖 向凸楞,在加强筋设置有与所述凸楞相对应的横向及竖向凹槽。所述横向及竖向凹槽交叉 点设置有通孔,所述横向及竖向凸楞交叉点设置有通孔。本技术两轮车可折叠鞍座,鞍座铰接于所述座管并通过偏心锁紧装置进行锁 紧。在鞍座正常使用位置,鞍座水平放置,凸楞与凹槽配和,通过偏心锁紧装置来锁紧,这样 由于凸楞与凹槽间的啮合作用,鞍座不会发生翻转、非常稳固。该结构可以有效保证鞍座在 正常使用的水平位置与侧翻转后位置的稳固可靠,并且实现方式非常简洁、有效,使车身横 向宽度进一步缩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两轮车可折叠鞍座正常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两轮车可折叠鞍座折叠后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两轮车可折叠鞍座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两轮车可折叠鞍座另一种座管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两轮车可折叠鞍座另一种座管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两轮车可折叠鞍座另一种鞍座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两轮车可折叠鞍座另一种鞍座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两轮车可折叠鞍座另一种鞍座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两轮车可折叠鞍座另一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两轮车可折叠鞍座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座管2设置于车身上,座管上侧安装鞍座1,座管2侧边还设置 有副支撑管3,支撑管3与座管2具有一定夹角,二者构成“V”型或“U”型结构。该座管2 还包括在其上端设置的连接片41,该支撑管3上端设置连接片43,该两块连接片41、43用 来固定鞍座1。该鞍座1底部设置有加强筋11、13,该两加强筋分别与连接片41、43相配合 固定安装。该两加强筋之间还可设置连接桥,该连接桥内设置有通孔,该通孔两端分别对应 加强筋11、13上开设的通孔,例如在加强筋13上的对应孔为133。连接片41、43分别开设 有通孔413、433。在鞍座1与连接片41、43相配合后,通过锁紧装置进行锁紧固定。该锁紧装置包 括拉杆51、螺母52、偏心手柄53,拉杆贯穿连接片41、加强筋13、加强筋11、连接片43,该拉 杆一端通过螺母52固定,另一端安装偏心手柄53。所述拉杆贯穿加强筋的位置位于所述鞍 座底侧中部。拉杆51同时也是鞍座转动的铰轴,该铰轴轴向沿车身前后方向设置。如图3,本技术可折叠鞍座一大特点在于,鞍座在两个位置的固定结构简单、 稳固可靠。具体实现方式为,在连接片41、43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凹槽411、412及431、432, 两组凹槽411、412相互垂直分布,通孔413位于凹槽411、412的交叉中心;凹槽431、432相 互垂直分布,通孔433位于凹槽431、432的交叉中心点。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加强筋11、13 外侧分别对应有与前述凹槽相对应的凸楞,以加强筋13为例说明,凸楞131、132相互垂直 分布,孔133位于凸楞131、132的交叉中心,凸楞131、132的宽度及大小与前述凹槽431、 432的宽度及大小相配合,以保证凹槽可以较好地容纳所述凸楞。在鞍座正常使用位置,鞍座1水平放置,凸楞132与凹槽431配和,凸楞131与凹 槽432配和,另一侧同理不赘述,通过偏心锁紧装置来锁紧,这样由于凸楞与凹槽间的啮合 作用,鞍座不会发生翻转、非常稳固。在折叠位置,松开偏心手柄,鞍座1可实现翻转,最大 翻转角度可以达到70度至90度,这样进一步缩减了车身的尺寸,非常便于存放及携带。在 需要侧翻时,先松开偏心锁,将鞍座翻转,到需要的角度时,凸楞132与凹槽432配和,凸楞 131与凹槽431配和,另一侧同理不赘述,如果在此时锁紧偏心锁,则可以保证鞍座在翻转 位置不会随意转动。该结构可以有效保证鞍座在正常使用的水平位置与翻转后位置的稳固可靠,并且 实现方式非常简洁、有效。当然也可以有类似的方案,例如在连接片41、43的内侧分别设 置有凸楞,而在加强筋11、13外侧分别对应有与前述凸楞相对应的凹槽,这是一个置换问 题,原理是一样的。如图4、5所示,是座管的另一种具体方式,座管1上端还包括有“U”型或“Y”型或 “山”型支撑杆21,该支撑杆为两个以上,并且均设置有通孔及凹、凸配合结构与鞍座底部相 配合,这一点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不赘述。如图6、7、8所示,鞍座分为两块101、102,该两块鞍座分别与其下端的支杆铰接。 在折叠时,两鞍座分别朝两侧翻折,其凹、凸配合结构与前述例相同,不赘述。如图9所示,鞍座分为左右两块101、102,两鞍座在中间铰接,其铰轴51轴向沿车 身前后方向设置,鞍座下设置有两个支撑杆22。每个支撑杆22分为两段,所述两段支撑杆 之间通过连接及锁紧装置221固定。当锁紧装置221锁紧时,支撑杆22的两段之间保持位 置稳定,不会相对转动,从而将座垫撑起;锁紧装置221松开时,撑杆22的两段沿图示箭头 方向向内侧转动,从而使两块座垫能够向下侧翻。本技术可折叠鞍座专用于两轮的自行车、滑板车、小型摩托车等。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 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两轮车可折叠鞍座,包括鞍座(1)及座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铰接于所 述座管并通过锁紧装置进行锁紧,其铰轴轴向沿车身前后方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可折叠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分为左右两块,所 述两块鞍座可沿所述铰轴分别朝两侧翻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可折叠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与其连接的结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轮车可折叠鞍座,包括鞍座(1)及座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铰接于所述座管并通过锁紧装置进行锁紧,其铰轴轴向沿车身前后方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德玮郑汉信
申请(专利权)人:大行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