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毒素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6410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毒素制备工艺,该工艺包括公知的免疫血浆消化处理、两次加硫酸铵的沉淀和第三次的吸附沉附沉淀、浓缩各步,在上述的沉淀步骤中均加入助滤剂后采用板框压滤法过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艺处理时间短、过滤操作简便、快速,可有效防止制品发生污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毒素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抗毒素是由相应毒素或类毒素免疫动物所得的免疫血浆(血清),经胃酶消化硫酸铵盐析制得的免疫球蛋白制剂。目前,抗毒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用蒸馏水将各种抗毒素的免疫血浆稀释,并用胃酶进行消化处理得消化液;2、将消化液进行第一次沉淀及加温过滤处理,在消化液中加入硫酸铵,并调节pH值,然后将消化液加温并保持,再降温,用滤槽过滤,收集上清液,废弃沉淀;3、将上述上清液进行第二次沉淀过滤,即在上述上清液中加入硫酸铵,静置,用滤槽过滤,取沉淀物,弃上清液;4、明矾沉淀;即将上述沉淀物稀释,再在稀释液中加明矾,静置,滤槽过滤,取上清液,废弃沉淀;5、将上述上清液浓缩即可制得上清液。该工艺的不足之处是处理时间长,因而制品在滤槽中暴露时间长,制品易受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处理时间短、过滤操作简便、快速,可有效防止制品发生污染的抗毒素制备工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一种抗毒素的制备工艺,包括下述步骤(1)消化步骤,即用公知的免疫血浆消化工艺,将免疫血浆消化;(2)第一次沉淀过滤处理步骤,在免疫血浆消化液中按重量体积比加入10-20%(w/v)的硫酸铵形成混悬液,在上述混悬液中按重量体积比加入1-3%(w/v)的助滤剂;然后将上述加入助滤剂的混悬液用板框压滤法过滤,取上清液; (3)第二次沉淀过滤处理步骤,在上述(2)步的上清液中按重量体积比加入15-25%(w/v)的硫酸铵形成混悬液,在上述混悬液中按重量体积比加入2-4%(w/v)的助滤剂;然后将上述加入助滤剂的混悬液用板框压滤法过滤,去上清液,取沉淀物;(4)吸附沉淀,将上述(3)步的沉淀物用其重量30-40倍水稀释;然后在上述稀释液中按重量体积比加入1-3%(w/v)的吸附剂形成混悬液;在上述混悬液中按重量体积比加入0.5-2%(w/v)的助滤剂,再将加入助滤剂的混悬液用板框压滤法过滤,取上清液;(5)将上述(4)步的上清液浓缩至硫酸铵含量小于0.1%(w/v)即可制得抗毒素原液。所述的助滤剂为硅藻土。所述的吸附剂选自氢氧化铝、三氯化铝、明矾、活性炭中的一种。所述的各步中进行板框压滤时的压力为0.02-0.15Mpa,过滤时间为1-2小时。在上述(2)、(3)、(4)中还包括在加入硫酸铵后,再调节pH值。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采用板框压滤法过滤,缩短了工艺中的过滤时间,而且使得制品生产周期由原工艺的5天变为改进工艺的3天。2、本专利技术在处理液中加入硅藻土作为助滤剂,解决了抗毒素生产中过滤工艺中不能用压滤法过滤的难题,使得过滤操作简便,快速。3、本专利技术采用板框压滤法过滤,减少了原工艺中滤槽过滤制品的暴露时间,从而有效防止了制品污染的发生。4、本专利技术采用新工艺不会对制品质量造成任何影响。5、本专利技术改进的方法省工、省力、节约劳动力50%左右。具体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还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一种抗毒素的制备工艺,包括下述步骤1.消化用蒸馏水将免疫血浆稀释3倍,用2N盐酸调pH至3.3±0.1,每1ml消化液中加入8个活力单位的胃酶及甲苯0.2%(ml/ml),于29-31℃处理1.5小时。2.第一次沉淀及加温处理在上述处理的消化液中加入固体硫酸铵(按100ml加入15g),用2N氢氧化钠调整pH值,各种抗毒素的pH值条件如下白喉及破伤风抗毒素调至5.2±0.1;气性坏疽及肉毒抗毒素调节pH至4.8±0.1。然后加温处理,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抗毒素加温至58℃;肉毒抗毒素加温至51℃,均保持30分钟。加温完毕,降温至45℃以下。将降温处理的混悬液每100ml加入2g硅藻土(助滤剂),采用板框压滤法(压力为0.02-0.15Mpa,时间为1-2小时)过滤,取上清液,沉淀废弃。3.第二次沉淀上述上清液用2N氢氧化钠调节pH至7.2±0.1,每100ml加硫酸铵20g,,搅拌均匀后,静置1小时,将静置后的混悬液每100ml加入3g硅藻土(助滤剂),采用板框压滤法(压力为0.02-0.15Mpa,时间为1-2小时)过滤,取沉淀,上清液废弃。4.吸附沉淀用沉淀量的35倍水稀释该沉淀,加明矾液至1%(g/ml),用2N氢氧化钠调节pH至7.8±0.1,静置1小时,将静置的混悬液每100ml加硅藻土1g,采用板框压滤法(压力为0.02-0.15Mpa,时间为1-2小时)过滤,取上清液,沉淀废弃。5.浓缩将上述清液混合,通过超滤装置进行超滤,浓缩至硫酸铵含量为0.1%(g/ml)以下。上述各步中除采用加硫酸铵外,还可采用加入硫酸钠、氯化钠代替硫酸铵。6.除菌过滤调整固体总量不超过20%(g/ml),蛋白含量不超过17%(g/ml)。按调整后制品总量,加氯化钠使最终含量为0.88%(g/ml),加三氯甲烷使最终含量为0.5%(ml/ml)或硫柳汞0.1g/L或间甲酚2.5g/L为防腐剂。调节pH至6.6±0.1。除菌过滤,并做无菌试验。权利要求1.一种抗毒素的制备工艺,包括下述步骤(1)消化步骤,即用公知的免疫血浆消化工艺,将免疫血浆消化;(2)第一次沉淀过滤处理步骤,在免疫血浆消化液中按重量体积比加入10-20%(w/v)的硫酸铵形成混悬液,在上述混悬液中按重量体积比加入1-3%(w/v)的助滤剂;然后将上述加入助滤剂的混悬液用板框压滤法过滤,取上清液;(3)第二次沉淀过滤处理步骤,在上述(2)步的上清液中按重量体积比加入15-25%(w/v)的硫酸铵形成混悬液,在上述混悬液中按重量体积比加入2-4%(w/v)的助滤剂;然后将上述加入助滤剂的混悬液用板框压滤法过滤,去上清液,取沉淀物;(4)吸附沉淀,将上述(3)步的沉淀物用其重量30-40倍的水稀释;然后在上述稀释液中按重量体积比加入1-3%(w/v)的吸附剂形成混悬液;在上述混悬液中按重量体积比加入0.5-2%(w/v)的助滤剂,再将加入助滤剂的混悬液用板框压滤法过滤,取上清液;(5)将上述(4)步的上清液浓缩至硫酸铵含量小于0.1%(w/v),即可制得抗毒素原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毒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滤剂为硅藻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毒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剂选自明矾、氢氧化铝、三氯化铝、活性炭中的一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毒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步中进行板框压滤时的压力为0.02-0.15Mpa,过滤时间为1-2小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毒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2)、(3)、(4)中还包括在加入硫酸铵后,再调节pH值。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毒素制备工艺,该工艺包括公知的免疫血浆消化处理、两次加硫酸铵的沉淀和第三次的吸附沉附沉淀、浓缩各步,在上述的沉淀步骤中均加入助滤剂后采用板框压滤法过滤;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处理时间短、过滤操作简便、快速,可有效防止制品发生污染。文档编号A61K39/395GK1483476SQ0213943公开日2004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17日专利技术者李景玉, 谢贵林, 崔萱林, 周耀东 申请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毒素的制备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1)消化步骤,即用公知的免疫血浆消化工艺,将免疫血浆消化; (2)第一次沉淀过滤处理步骤,在免疫血浆消化液中按重量体积比加入10-20%(w/v)的硫酸铵形成混悬液,在上述混悬液中按重量体积比加入1-3%(w/v)的助滤剂;然后将上述加入助滤剂的混悬液用板框压滤法过滤,取上清液; (3)第二次沉淀过滤处理步骤,在上述(2)步的上清液中按重量体积比加入15-25%(w/v)的硫酸铵形成混悬液,在上述混悬液中按重量体积比加入2-4%(w/v)的助滤剂;然后将上述加入助滤剂的混悬液用板框压滤法过滤,去上清液,取沉淀物; (4)吸附沉淀,将上述(3)步的沉淀物用其重量30-40倍的水稀释;然后在上述稀释液中按重量体积比加入1-3%(w/v)的吸附剂形成混悬液;在上述混悬液中按重量体积比加入0.5-2%(w/v)的助滤剂,再将加入助滤剂的混悬液用板框压滤法过滤,取上清液; (5)将上述(4)步的上清液浓缩至硫酸铵含量小于0.1%(w/v),即可制得抗毒素原液。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景玉谢贵林崔萱林周耀东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