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宏锋专利>正文

一种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57460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锅炉,包括水箱,该水箱中设有炉膛;一端与炉膛的烟气出口相连,另一端穿出炉膛的排烟管,该排烟管位于炉膛中的部位螺旋分布;设置在炉膛的底部,且与炉膛相通的燃烧室;与燃烧室的进料口连接的燃料供给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锅炉中,将锅炉的炉膛设置在水箱中,并通过排烟管与炉膛的烟气出口相连,且该排烟管位于水箱中的部位螺旋分布,最终穿出水箱并排烟,排烟管的螺旋设置延长了高温烟气被排出的时间,使得排烟管和炉膛中的烟气充分地与水箱中的水进行热交换,提高了对高温烟气的热能利用率,本结构采用水包火的方式进行加热,排烟管穿过水箱,所以不存在现有锅炉的水管被水垢阻塞的问题,降低了故障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锅炉制造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锅炉。
技术介绍
锅炉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热能交换设备,通过燃料的燃烧实现对锅炉中的液体加 热。通常锅炉用来对水进行加热,应用于取暖、洗澡、饮用水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现有锅炉的加热方式为,在锅炉的炉膛中盘设有水管,水管与锅炉的水箱连接,在 加热的过程中,炉膛中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对水管进行加热,水在水管中被加热后输送到 锅炉的水箱中,从而实现对水的加热。上述锅炉在加热的过程中,燃料在炉膛中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由于温度比较 高,产生后热气流上升的速度很快,高温烟气经过水管分布的区域后很快从锅炉中排出,这 种加热方式的锅炉在工作时,高温烟气对水管的加热时间很短,所以燃烧后产生的大量烟 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排出,烟气中的高温热量并没有被完全吸收,造成热能的浪费,燃料 燃烧产生的热能利用率低。同时,上述锅炉中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对水管进行加热时,由于水管是被直接加 热的部件,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水管的内壁会产生一层水垢,不仅影响了对水管中水的加热 效率,还容易造成水管被堵塞,使得锅炉的故障率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炉,以提高对锅炉中燃料产生的热能利用效 率,同时降低了锅炉的故障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炉,包括水箱,该水箱中设置有炉膛;一端与所述炉膛的烟气出口相连,另一端穿出所述炉膛的排烟管,该排烟管位于 炉膛中的部位螺旋分布;设置在所述炉膛的底部,且与所述炉膛相通的燃烧室;与所述燃烧室的进料口连接的燃料供给装置。优选的,上述锅炉中,所述排烟管位于所述水箱中的部位的外壁上设置有热交换 片。优选的,上述锅炉中,所述排烟管穿出所述水箱的一端上设置有集尘箱,该集尘箱 中设置有多片过滤网。优选的,上述锅炉中,所述水箱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优选的,上述锅炉中,所述炉膛的顶部的内壁上设置有补风孔,且所述炉膛的顶部 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补风孔相通的补风室,所述补风室的进风口设置有补风管。优选的,上述锅炉中,所述补风室为环形补风室,且补风孔均勻地设置在所述炉膛顶部的内壁上。优选的,上述锅炉中,所述燃烧室包括燃烧槽,其底面上设置有点火棒,且所述燃烧槽的进料端的底面上设置有进气孔, 所述燃烧槽的出渣端的底面上设置有向着所述燃烧室的出渣口的方向旋转的排渣滚笼,该 排渣滚笼为筒状结构,其筒壁上设置有进气孔;设置在所述燃烧槽下方,且与所述进料端的进气孔和排渣滚笼上的进气孔相通的 进气夹层;输出端与所述排渣滚笼的旋转轴连接的出渣电机。优选的,上述锅炉中,所述燃料供给装置包括料斗,其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燃烧室的进料口相通的进料管;设置在所述进料管中的进料杆,该进料杆上设置有螺旋片;输出端与所述进料杆连接的进料电机。优选的,上述锅炉中,所述料斗为锥形料斗,且所述进料管设置在所述料斗横截面 积较小的底端。优选的,上述锅炉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燃烧室的出渣口下方的灰斗。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锅炉中,将锅炉的炉膛设置在水 箱中,并通过排烟管与炉膛的烟气出口相连,且该排烟管位于水箱中的部位螺旋分布,最终 穿出水箱并排烟,上述结构中高温烟气通过排烟管对水箱中的水进行加热,排烟管的螺旋 设置延长了高温烟气被排出的时间,使得排烟管和炉膛中的烟气充分地与水箱中的水进行 热交换,提高了对高温烟气的热能利用率,同时由于本结构采用水包火的方式进行加热,排 烟管穿过水箱,所以不存在现有锅炉的水管被水垢阻塞的问题,降低了故障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锅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1中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锅炉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锅炉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炉,提高了对锅炉中燃料热能的利用效率,同时降低了 锅炉的故障率。请参考附图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锅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 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1中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 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锅炉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 提供的锅炉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锅炉,包括水箱9、排烟管6、炉膛5、燃烧室1和燃料供给 装置,其中炉膛5设置在水箱9中,且炉膛5的底部与燃烧室1相通,燃烧室1是燃料燃烧的 地方,燃料在燃烧室1中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到炉膛5中;排烟管6的一端与炉膛5的烟气出口相连,另一端穿出炉膛5,排烟管6位于炉膛 5中的部位螺旋分布;燃料供给装置与燃烧室1的进料口连接,用于向燃烧室1中输送燃料。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锅炉中,通过燃料供给装置向燃烧室1中输送燃料,燃 料在燃烧室1内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炉膛5后,进入到排烟管6中,排烟管6位于炉膛 5中的部位螺旋分布,通过排烟管6将锅炉水箱9中的水加热,最终热量被充分吸收后的烟 气从排烟管6的出口排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锅炉中,改变了传统的火包水的加热方式,采用水包 火的加热方式,即在高温烟气穿过的排烟管6 (即热源)穿过水箱9,这样将炉膛5和排烟管 6设置在水箱9中,炉膛5和排烟管6散发的热量全部被水箱9中的水吸收,排烟管6位于 炉膛5中的部位螺旋分布,延长了烟气在排烟管6中的行走距离,进而延长了排烟管6中烟 气与水箱9中水的热交换时间,使得高温烟气中的热量更加充分地被吸收,提高了对高温 烟气的热能利用率,同时由于本结构采用水包火的加热方式,排烟管6穿过水箱9,所以不 存在现有锅炉的水管被水垢阻塞的问题,降低了锅炉的故障率。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锅炉中,排烟管6中位于水箱9中的部分管段是对水箱9中的 水进行加热的主要部分,该管段螺旋分布在水箱9中,上述管段可以以各种螺旋方式设置 在水箱9中,优选的,上述排烟管6位于水箱9中的部位绕炉膛5的外壁螺旋分布,该种螺 旋分布方式,使得该锅炉结构更加紧凑。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上述排烟管6位于水箱 9中的管段的外壁上设置有热交换片或者针状散热件,提高了排烟管6与水箱9中的水的接 触面积,提高了热交换效率,进而使得排烟管6中的高温烟气中的热量尽可能多地被吸收。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锅炉中,在工作的过程中,排烟管6通过炉膛5后被排出,由于 高温烟气中具有大量的烟尘,为了降低烟气中的烟尘对环境的影响,上述排烟管6穿出水 箱9的一端上设置有集尘箱12,该集尘箱12中设置有过滤网(图中未示出),烟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该水箱中设置有炉膛;一端与所述炉膛的烟气出口相连,另一端穿出所述炉膛的排烟管,该排烟管位于炉膛中的部位螺旋分布;设置在所述炉膛的底部,且与所述炉膛相通的燃烧室;与所述燃烧室的进料口连接的燃料供给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宏锋王竹宏
申请(专利权)人:朱宏锋王竹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