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血压量测装置的接合结构,其包括一转接构件、一两端开口的管状构件及一O型环。其改良在于该转接构件的主体部内壁上设有多个条状突起,可用以维持该管状构件与该转接构件的接合稳定度,且不易因各该构件的成形公差而影响其接合情形。(*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用于血压量测装置的接合结构,尤指一种可避免各构件成形 公差所造成的接合问题,又能够维持接合稳定度的血压量测装置接合结构。
技术介绍
血压计为今日一广泛被人使用的医疗检测仪器,除专业医疗院所使用的各种血压 量测装置外,由于血压计的不断改良与操作简便化,许多一般家庭也开始购置血压计,将 自我血压量测作为居家健康管理的一环。常用的血压计若依测量原理可区分为“听诊法 (auscultatory method) ”及“脉波法(oscillometric method) ”,而若依操作方式则可区分 为手动式与电子式血压计。一般手动式血压计结构主要包含一压脉袋(cuff)、一充气用气 球以及一压力计,其中压脉袋与气球以一通气管连接至该压力计,使压脉袋内的气体压力 能反映于该压力计的读数上,并配合听诊器的使用达到血压测量的目的。而一般电子式血 压计结构则包含一压脉袋、一用以将压脉袋充气的马达、一与该压脉袋相连接的压力感测 单元以及一微处理器,该压力感测单元用以侦测该压脉袋在升高压力下一段时间内的脉动 并取得脉搏波(pulse wave),而该微处理器用以控制马达,并接收且分析该压力感测单元 所侦测的脉搏波进而计算获得血压值。对手动式血压计而言,需要一接合结构,使与压脉带及气球相连通的通气管得以 稳固地接合至压力计以进行量测。而前述电子式血压计中的马达、压力感测单元、微处理 器,以及如电路板、显示器等电子元件通常皆组合设于一外壳中,并透过一通气管由外壳上 设有的开孔连接至外部的压脉袋,使气体能于其中流通。由于该通气管穿过血压计的外壳 后需将气体分流至不同的元件,如马达、压力感测单元及泄气阀等,故需要一接合结构能稳 固地连接通往压脉袋的通气管与血压计内的相关元件,确保不会因气体外泄而使测量准确 性大为降低。一般血压计所常用的接合结构至少包括一公接合构件及一母接合构件,该母接合 构件设于血压计内,而该公接合构件则多为管状,且一端与一通气管相连,另一端则插入该 母接合构件中。为了使接合紧密度提高以避免通气管于使用中与血压计脱离,通常会将公 接合构件与母接合构件结合时的间距缩小,以减低公接合构件松动的情形。然而,该构件 于模具成形时因存在成形公差而使真圆度(roundness)下降,且口径大小亦存在一误差范 围,当两构件结合时的间距过小时,则可能因此而影响接合的情形。相反地,若为了避免成 形公差所造成的问题而增加两构件结合时的间距,则将使接合的稳定度下降。因此,如何维 持血压计接合结构的接合稳定度同时又能避免成形公差所造成的影响,实为相关业者亟待 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内容及若干具体实施例请参考附图且详述如下。事实上,本实用新 型可能以不同的形式来实施,且不应该被推断为仅限于文中所提及的实例。为了改善上述常见缺失,本技术提供一种接合结构,除可避免成形公差所造 成的接合问题,又能够维持接合时的稳定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血压量测装置的 接合结构,其包括一转接构件,其具有一主体部,可区分为一血压计端及一压脉袋端,该主体部设有 多个开口 ;一管状构件,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且该二端分别开设有开口,该第一端插 设于该转接构件的主体部内;以及一0型环,其位于该转接构件的压脉袋端。本技术的 改良在于该转接构件的主体部内壁上设有多个条状突起,该条状突起用以维持该管状构 件与该转接构件的接合稳定度,且不易因各该构件的成形公差而影响其接合情形。于本技术所提供的接合结构中,该多个条状突起相互平行且呈径向围绕设于 该转接构件的主体部内壁。于本技术所提供的接合结构中,其内部进一步包括一连续腔室,以供流体于 该连续腔室中流通。该连续腔室横跨延伸于该转接构件及该管状构件,且该连续腔室的内 直径非为一定值。于本技术所提供的接合结构中,于较佳实施例中,该条状突起的数目为八条, 宽度介于0. 5至2. 5mm间,更佳地,该条状突起的厚度介于0. 05至0. 2mm间。于本技术所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当该管状构件的第一端插设于该主体部 内时,该条状突起与该管状构件的外壁距离介于0. 02至0. 2mm间。由于具有此一空隙,使 流体于该接合结构中流通时,能经由该转接构件的各开口顺利进出,而不受到该条状突起 的阻滞。于本技术所提供的接合结构中,该管状构件插设于该主体部的深度不小于该 主体部长度的二分之一。由于流体由压脉袋经一通气管连接至该管状构件的第二端,并通 过该管状构件由该第一端通往该转接构件,并进一步流入该血压计内部的相关元件,故该 管状构件插设于该主体部的深度即为该接合结构防止流体外漏的有效部份。此外,该管状 构件插设于该主体部的深度亦会影响该二构件的接合稳定度。若该管状构件插设于该主体 部的深度过浅,则易因使用者操作、其它外力或血压计作动时本身所产生的震动,使该管状 构件由该转接构件中脱离,造成血压量测的中断。因此,本技术中该管状构件插设于该 主体部的深度不小于该主体部长度的二分之一,即用以确保流通于其中的流体不易外漏, 同时增加该二构件的接合稳定度。于本技术所提供的接合结构中,该管状构件可进一步包含一弯曲部,该弯曲 部设于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于较佳实施例中,该弯曲部的弯曲角度介于90度至180 度间。于更佳实施例中,该弯曲部的弯曲角度为90度。由于血压计的通气管(多由橡皮制 成)由血压计本体的侧面或背面组装入该血压计本体内,故使用者于操作时通常会使该通 气管向自身的方向弯曲以便量测,因此本技术的管状构件可进一步包含该弯曲部,以 配合此一需求,使该管状构件较不易因拉扯而松脱。于本技术所提供的接合结构中,该主体部设有多个开口。于较佳实施例中,该 主体部设有四个开口,分别为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一第三开口及一第四开口。其中该 第一开口开设于该压脉袋端,且该第一开口的直径不小于该管状构件第一端的直径。该第 一开口邻接于血压计外壳的一开孔,使该管状构件的第一端经由该开孔插入该转接构件的第一开口,故该第一开口为血压计本体与通气管、压脉袋等外部元件连通的管道。于本技术所提供的接合结构中,该第二开口沿该转接构件的中心轴而开设于 该血压计端,而该第三开口及该第四开口相对开设于该转接构件中心轴的垂直线上。于本 技术中,该第二开口、该第三开口及该第四开口作为与马达、滤波器、压力传感器与泄 气阀等血压计本体内部元件相连通的管道。于本技术所提供的接合结构中,该转接构件进一步包括一外壳结合部,该外 壳结合部连接设于该主体部的一端,用以与血压计本体外壳内侧的一卡槽相结合,使该转 接构件能稳固地设于血压计本体内部。于较佳实施例中,该外壳结合部进一步包含一卡接 部,该卡接部设于该外壳结合部与该主体部交接处且凸出于该主体部的外围,并能与血压 计本体的卡槽中一沟槽相结合,增加该转接构件与血压计本体的接合稳定度。于本技术所提供的接合结构中,该管状构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与该弯曲部相 邻处进一步包含一防滑结构,其能增加该管状构件的表面磨擦力,使使用者于插拔该管状 构件时不易滑脱。于较佳实施例中,该防滑结构为多个凸环。于本技术所提供的接合结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一血压量测装置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转接构件,其具有一主体部,可区分为一血压计端及一压脉袋端,该主体部设有多个开口;一管状构件,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且两端分别开设有开口,该第一端插设于该主体部内;以及一O型环,其设于该转接构件的压脉袋端;其中该主体部内壁上设有多个条状突起,该条状突起用以维持该管状构件与该转接构件的接合稳定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辉盛,詹东权,陈朝旺,
申请(专利权)人:泰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