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612697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制备治疗心绞痛、抗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异常症药物中的应用。该药物主要由生蒲黄、法半夏、丹参、陈皮等为原料,按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能,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脂症。它可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内服剂型。(*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其该药物在制备治疗心绞痛、血脂异常、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心绞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流行病学资料证实,我国冠心病(CHD)的发病率、死亡率正逐年升高,发病年龄提前,发病率随着血总胆固醇(TC)水平和血压升高而增高。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病(ASD)是可致残、致死的全身性疾病,其导致严重后果中的脑卒中、心肌梗死,是威胁人民健康与生命的首要病征。ASD和CHD的多重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等)几乎一致。CHD的心肌梗死(MI)病理基础系ASD的动粥样硬化斑块;同样ASD的发病主要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贯彻循证医学原则,重视ASD的预防是防治CHD的关键,而防治脂质异常可减少ASD的发生,无疑有益于CHD的防治。现代医学认为脂质异常(高脂血症)是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及心绞痛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反映了多基因缺陷和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自脂质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至累及冠状动脉病程冗长而隐匿,多是病始于幼年而发病于中老年。硝酸酯类、钙拮抗剂、β-阻断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是直接针对冠心病、心绞痛等病机的有效药物。但近年对硝酸酯类,尤其是对钙拮抗剂的短时和长效的治疗作用争议颇多。除此类药各自的禁忌证外,硝酸酯类不良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反射性地兴奋交感神经而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因而减弱了硝酸甘油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钙拮抗剂的不良反应多与扩张外周血管作用有关,如头痛、眩晕、颜面潮红和体位性低血压等;β-阻断剂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窦性心动过缓,诱发心功能不全、低血压及末梢循环障碍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久用可引起咳嗽,提高了咳嗽反射的敏感性等;另外还需关注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甚至促心肌缺血等负面作用;还可产生AS斑块稳定性,脂质异常、糖耐量低下等不良作用。同样抗血小板药效不理想,抗凝血酶药物选择和应用混乱,个体对治疗反应差异很大,继发出血的致命反应,使药量难以维持理想的抗凝强度而影响疗效,凝血酶直接抑制剂的远期益处尚待认可。而心肌缺血或缺血后再灌注损伤(MRI)过程易致心肌顿抑(stunning)、心肌无复流(no-reflowing)、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肌细胞凋亡(apoptosis)、及心肌细胞坏死等损伤,对后续发生慢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资料表明与脂质过氧化造成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再灌后加重NO/NOS系统的异常,NO释放减少是重要环节。中医将脂质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归属于“痰浊”“瘀血”范畴心绞痛。心肌梗塞属“胸痹”“心痛”,其发生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或肌腑虚衰有关。痰瘀产生的基础来自肝、脾、肾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肝气郁结,则痰湿内盛,渐至痰湿脾阻血脉,痰瘀互结,阻滞脉道,冠状动脉硬化并继续发展为心肌缺血,加重则现“胸痹”“心痈”,遂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治疗冠状动脉硬化、冠心病及心绞痛药物仅用调脂或单用护心药物均有偏颇之弊,难奏标本兼治之效。而目前市场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症药物同具调脂、护心功效者甚少。故心血管药物虽众,但疗效不能满意。尤其如长期使用化学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其不良反应亦不容忽视。社会对疗效更好、更安全的心血管疾病防治药物存在迫切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动脉粥样硬化是痰瘀互结的病理产物,冠心病是痰凝血瘀病,当以通络之法祛痰化瘀为治。即将脂质异常,动脉硬化冠心病统置于“痰瘀同治”的治则,但组成方剂需顾及病变动态的全过程和不同阶段病症各异的多数患者,中药合理组方能充分发挥此多途径、多靶点和调整机体内稳态的功效。通过检索,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的报道。本专利技术人经反复研究并通过动物的反复验证,研究出具有更好效果,更安全的防治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其心血瘀阻、气滞血瘀证和痰阻心脉证的心绞痛的中药,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的,防治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其心绞痛的中成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治疗心绞痛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在制备预防、治疗心绞痛药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在制备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症药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在制备预防、治疗血脂异常症药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在制备预防、治疗冠心病药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本专利技术药物选择蒲黄(生)、法半夏、丹参、陈皮进行组合,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旨够有效防治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其心血瘀阻、气滞血瘀证和痰阻心脉证的心绞痛。其中,蒲黄归心肝经,生用能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该药“专入血分”以清香之气兼以气分,能导瘀而治气血凝滞痛。丹参为心与包络之血分药,辅蒲黄以养血活血祛瘀、凉血消痛;法半夏入太阴脾经,辛温善燥湿化痰宽胸,俾去湿脾旺痰之由生;陈皮为脾肺气分药,配之理气燥湿化痰,壮脾顺气,四药合用,健脾消痰,祛瘀通络,有效解决痰挟瘀血症的痰瘀互根,相互转化,共同消长问题。祛瘀则“痰”亦治,消痰则瘀亦去,从而防治脂质异常(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为了取得好的疗效,本专利技术药物还与制首乌、川芎进行组合。其中制首乌,养血益肝肾和气血,不宽不燥,为培本扶正之良臣。川芎血中气药,辛温引散,佐以气行血调,加强通达气血祛瘀止痛之功效。为取得更好疗效,本专利技术药物还与制首乌、川芎、昆布、泽泻、生山楂、决明子、枸杞子组合,其中制首乌,养血益肝肾和气血,不宽不燥,为培本扶正之良臣。川芎血中气药,辛温引散,佐以气行血调,加强通达气血祛瘀止痛之功效。昆布软坚破积、消痰饮。山楂味酸,佐以消食健脾、活血散瘀,有散有收,祛不伤正。枸杞佐补肝肾,加泽泻以淡渗,免有补无泻之虞,佐以除湿。决明子益肝明目、祛痰浊。以上七药助前四味主辅药物,健脾渗湿,补益肝肾,行瘀血消痰浊,使本药物组合物,防治脂质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作用更为显著。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分的用量是经过专利技术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用量为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蒲黄3~12份 法半夏2~12份 丹参5~18份 陈皮2~12份本专利技术药物的优选组分用量为蒲黄5~9份 法半夏5~9份 丹参7~12份 陈皮5~8份;本专利技术药物的最佳组分用量为蒲黄6份 法半夏5份 丹参9份 陈皮5.5份;本专利技术药物各组分用量还可以是蒲黄3~12份 法半夏2~12份 丹参5~18份 陈皮2~12份 制首乌4~15份 川芎2~12份本专利技术药物的优选组分用量为蒲黄5~9份 法半夏5~9份 丹参7~12份陈皮5~8份 制首乌6~10份 川芎4~8份;本专利技术药物的最佳组分用量为蒲黄6份 法半夏5份 丹参9份 陈皮5.5份 制首乌7份 川芎6份本专利技术药物进一步各组分用量为蒲黄3~12份 法半夏2~12份 丹参5~18份 陈皮2~12份 制首乌4~15份 川芎2~12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蒲黄3~12份 法半夏2~12份丹参5~18份陈皮2~12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华徐瑞珍余灵芝施仕红张文威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