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东医学院专利>正文

由丹参水提物或丹参素制备防治骨质疏松症新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2513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丹参的水提物在制备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制剂中的应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 Bge的水提物,或丹参的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制备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新药。丹参的水提物包括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丹参素(Danshen Su)等。由丹参的水溶性成分提取的丹参素,也称为D(+)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
技术介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期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的,以致骨的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加的全身性的老年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疾病,表现为骨量减少伴有在正常身体活动下骨骼脆性增加和骨骼疼痛等临床表征。由于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和骨的脆性增加,造成骨的生物力学强度下降,难以承载原有的或相对增加的载荷,可悄然发生微细骨折或完全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49岁绝经,52--60岁可患骨量减少,62--76岁可患骨质疏松,72--86岁可患严重骨质疏松症。除原发性骨质疏松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特别是皮质类固醇性骨质疏松也面临严峻的现实,在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慢性疾病的病人中,最终也有30~50%发展为骨质疏松,更严重的是导致股骨头坏死及股骨骨折,是不容忽视的医原性疾病问题。随时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寿命逐渐延长,未来的社会将成为老年性社会。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增长到1.34亿人,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了老年社会。如果再加上60岁以下的中老年人口,其数量更为可观。作为老年性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已使越来越多的人深受其害,并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我国已将它列为三大重点攻关研究的老年性疾病之一。WHO已对骨质疏松症制订出全球性战略目标,改善全世界对骨质疏松的诊断和处理,在各大学、研究所、制药公司已纷纷大副度增加经费以加速抗骨质疏松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因此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项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目前认为骨质疏松是一种多病因的疾病,其基本病理机理是在骨代谢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出现缺陷,导致人体内的钙磷代谢失调,使骨密度逐渐减少而引起临床症状、其病因主要与年龄,内分泌紊乱,钙吸收不良,肢体废用以及免疫,营养、遗传等因素有关。在晚近20年,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策略和途径主要是二大类,一为抗骨吸收的药物,二为促成骨药。临床使用中90%以上为抗骨吸收药物,如雌激素替代疗法,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经典疗法。但雌激素引起生殖系统肿瘤的危险性已被肯定,美国已宣称雌激素为致癌物之一;二磷酸盐类可有效治疗骨吸收所致骨量丢失,但长期应用副作用大,也不易作为预防用药;降钙素对溶骨性骨痛和骨质疏松作用显著,但治疗需个体化,也受到给药途径限制,且价格昂贵;目前关注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ERMs),由于保留了对骨骼的雌激素样作用而阻断对生殖系统的刺激作用,具有优势,已有2-3个新药进入临床III期试验(美国)。所有这些抗骨吸收剂,均抑制了因骨吸收而增加耦联的骨形成,使旧骨和新骨的转换率减少,长期应用影响骨的质量及力学性能。目前促骨形成药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短链甲状旁腺激素(PTH)是非常明显的促骨形成药,在美国也进入II期临床,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PTH可增加皮质骨多孔性(因同时增加皮质骨哈佛氏管的吸收),降低骨折的远期疗效并未肯定;活性VitD长期应用易致高血钙及尿钙症;氟化物是较早用于骨质疏松症的促骨形成药,但它易使类骨质增加而伴有骨矿化缺陷,限制了在临床广泛应用,主要源于它的安全范围窄,副作用大,疗效需进一步考证。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近代已从中分离得多种化学成分,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脂溶性成分有丹参酮I、丹参酮IIa、丹参酮IIb、隐丹参酮等;水溶性成分有原儿茶醛、丹参素(丹参酸甲)、丹参酸乙等。近年来对丹参的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心、肝、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调节免疫应答和抗感染等方面,丹参的抗氧化作用,降血脂作用,抗凝、促纤溶作用,保肝作用,对肾脏的保护等作用已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在临床上已广为应用。从1934年至1976年间,国内外对丹参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先后从中分离得到15种成分,测定了结构式,并依次命名为丹参酮(tanshinone,Tan)I、IIa、IIb,隐丹参酮,异丹参酮I、IIA,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IIa,丹参酸甲酯,miltirone,salviol,二氢丹参酮I,丹参新醌甲、乙和丙。研究表明,丹参酮类均含有邻醌或对醌结构。由于醌类成分易被还原为二酚类衍生物,后者再被氧化又易转变为醌,在转变过程中起电于传递作用;同时、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容易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并作为生物反应的辅酶对某些生化反应起促进或干扰作用,因此表现出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研究已证明丹参酮IIa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能消除心肌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脂类自由基,使线粒体呼吸功能不受影响。药理实验还证明了丹参酮IIa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抗菌消炎作用,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凋亡有关。丹参酮IIa作为新药已经上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痤疮、痛经、失眠症及抗菌消炎,如扁桃体炎、耳疖、化脓性骨髓炎、烧伤中的金葡菌感染,效果显著。丹参的水溶性提取物丹参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病已达20多年。从丹参水溶性部分分离得到有效成分丹参素,即D(+)β-(3,4-二轻基苯基)乳酸。丹参素是丹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且丹参素在丹参水溶性部分中含量较高,对丹参素的实验药理研究证明丹参素能扩张心脑血管,抵抗血小板粘附聚集,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丹参素具有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Ch)合成的作用,具有抗脂蛋白氧化的作用,从而防止氧化蛋白对细胞的损伤。丹参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还表明,丹参素可增加心血管系统的冠脉流量,降低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并保护心肌缺血缺氧,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同时还有改善微循环,加速血液流速,抵抗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具有提高机体抗凝和纤溶活性的作用。丹参素可使收缩的冠状动脉扩张,用于拮抗吗啡镇痛时冠脉的收缩作用。丹参素还可用于皮肤病治疗。丹参素亦已初步试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且有一定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我们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和筛选,我们发现了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丹参的水提取物,包括原儿茶醛(Protocate Chualdehyde)、丹参素(Danshen Su)等成分,特别是丹参素具有明显的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丹参这种防治骨质疏松的用途径骨质疏松的治疗难题将具有重要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用科学的工艺把丹参及其有效成份丹参素的提取物做成制剂,使该制剂用于人类防治骨质疏松症,该制剂既能阻止骨质的丢失,又能促进新骨的形成,为解决骨质疏松的难题提供新的用途。解决这一任务的途径是这样实现的,选取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即中药称为丹参的药用部份,按传统的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燎吴铁邹丽宜刘钰瑜艾春媚吴怡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