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式口咽通气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21744 阅读:3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设置有供氧接口和侧孔的气囊式口咽通气道,包括内部为空腔且两端开口的通气道管体,所述通气道管体上固定有膨胀气囊和用于给膨胀气囊充气的气囊充气接口,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通气道管体的上端设置有与通气道管体内部空腔相通的供氧接口;所述通气道管体下端部位的侧壁上开有第一侧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供氧接口,方便病人使用氧气;设置有侧孔,可有效避免气道的阻塞;通过设置圆锥台相撞的膨胀气囊,实现了口腔内部固定的方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囊式口咽通气道,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供氧 接口和侧孔的气囊式口咽通气道。
技术介绍
口咽通气道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其经口放置在口咽部起到支架和气道 的作用,其使用时不需要特殊器械,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口咽通气道主要用于舌后坠而导 致上呼吸道通气障碍的患者,经口放入口咽通气道能在几秒钟内迅速改善气道梗阻情况, 是临床上常用的应急器材,其常用的情况包括手术前气管插管患者的全麻诱导时、非气管 插管麻醉时和各种昏迷患者因舌后坠导致的上呼吸道梗阻。但是现有的口咽通气道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果患者使用了 口咽通气道之后,再想 给患者输氧就十分的不方便;现有的口咽通气道只开有一个空腔,容易被粘稠分泌物阻塞; 现有的口咽通气道的上端一般都设置有空腔外的固定端,通过口腔外部的固定方式来实现 口咽通气管道的固定,这种固定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对固定处皮肤损伤或胶布过 敏者使用;还有就是患者通过其吸入的空气十分干燥,容易出现并发症。现有的口咽通气道 上还设置有气囊,但气囊的相撞为球形,这种球形的气囊与人体的口咽部位不相似,起不到 很好的固定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设置有供氧接口和侧孔的 气囊式口咽通气道。本技术的气囊式口咽通气道,包括内部为空腔且两端开口的通气道管体,所 述通气道管体上固定有膨胀气囊和用于给膨胀气囊充气的气囊充气接口,具特别之处在 于所述通气道管体的上端设置有与通气道管体内部空腔相通的供氧接口 ;所述通气道管 体下端部位的侧壁上开有第一侧孔。设置供氧接口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给使用了气囊式口咽 通气道的患者供氧,由于使用了气囊式口咽通气道之后,就不能采用以往的方式通过鼻孔 或口腔给患者供氧,通过设置一个可与外部供氧设备相连且与气囊式口咽通气道的空腔相 通的供氧接口,可实现较好的给患者供氧;在通气道管体的下端增设第一侧孔,可避免患者 咽部或气管中的粘稠分泌物堵塞气囊式口咽通气道,令患者呼吸时的进出气更加顺畅。本技术的气囊式口咽通气道,所述的膨胀气囊的形状为圆锥台形状,所述膨 胀气囊的截面面积由通气道管体的上端至下端依次增大。即膨胀气囊由口腔部位到咽部逐 渐增大,这样膨胀气囊可较好的与人体的口咽部位相配合,当膨胀气囊充气膨胀时,就可牢 固的把本技术的气囊式口咽通气道牢固的固定在患者的口腔中。本技术的气囊式口咽通气道,所述的通气道管体的形状为弧形或S形。采用 弧形或S形均可满足使用需求。本技术的气囊式口咽通气道,所述通气道管体上与第一侧孔相对的位置处还开设有第二侧孔。设置第二侧孔,可有效增大气囊式口咽通气道的出口处的面积,也可进一 步避免粘稠分泌物的堵塞。本技术的气囊式口咽通气道,所述通气道管体的上端开口连接有湿化器。通 过湿化器可对患者呼入的空气进行湿化,有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产生。本技术的气囊式口咽通气道,所述的湿化器上设置有注水用的注水口和湿化 进入通气道管体的空气用的湿化网。这种结构形式的湿化器结构简单,重量小,方便使用。本技术的气囊式口咽通气道,所述的气囊充气接口包括与膨胀气囊内部空腔 相通的管腔,该管腔设置于通气道管体管壁的外部或内部。即与膨胀气囊内部相连接的管 腔可以附着在通气道管体的体壁上,也可设置于通气道管体的体壁内部,均可达到使用的 目的。本技术的气囊式口咽通气道,所述的通气道管体的上端设置有通过人体面部 把气囊式口咽通气道进行固定的固定装置。本技术的气囊式口咽通气道也可通过传统 的固定方法进行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可与供氧设备相连接的供氧接口,使采用了 本技术的气囊式口咽通气道的患者,也可方便的进行供氧;通气道管体的下端设置有 第一侧孔,有效的增大了气囊式口咽通气道出气端口的面积,可有效避免咽部和气管中的 粘稠分泌物阻塞气囊式口咽通气道的内部空腔;本技术的气囊式口咽通气道的膨胀气 囊可设置成圆锥台形状,膨胀气囊充气时与患者的口腔和咽部相配合,实现空腔内部固定, 解决了现有的气囊式口咽通气道只能外部固定的方式,扩大了使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湿化器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湿化器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通气道管体,2供氧接口,3第一侧孔,4第二侧孔,5膨胀气囊,6气囊充气 接口,7湿化器,8注水口,9湿化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图1给出了本技术的气囊式口咽通气道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 意图,其包括通气道管体1、供氧接口 2、第一侧孔3、第二侧孔4、膨胀气囊5、气囊充气接口 6、湿化器7。所示的通气道管体1的形状为弧形,通气道管体1的内部为空腔且两端开口, 通气道管体1的上端与湿化器7相连接,湿化器7可对进入到通气道管体1内部空腔中的 气体进行湿化。在通气道管体1的上端设置有与通气道管体1的内部空腔相连通的供氧接 口,该供氧接口 2用于与供氧设备相连接,设置供氧接口可方便对患者实施供氧。在靠近通 气道管体1的下端出口位置处的侧壁上开有第一侧孔3和第二侧孔4,开设两个侧孔的目的 是为了增大通气道管体1下端出气口的面积,即可方便使用者呼吸,也可避免咽部和气管 内的粘稠分泌物进入通气道管体1的内部空腔中,而影响正常使用。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气囊式口咽通气道,在通气道管体1的中间位置处固定 有膨胀气囊5,该膨胀气囊5的形状为圆锥台形状,膨胀气囊5靠近通气道管体1上端处为 横截面积小的一侧,膨胀气囊5靠近通气道管体1下端处为横截面积大的一侧,膨胀气囊5 采用这种结构形状,可实现在口腔内部把气囊式口咽通气道固定的目的,一些患者不能使 用外部固定装置,可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固定。如图2和图3所给出的湿化器7的结构示意图,湿化器7的中央部位为空腔,中间 部位的横截面节大于两头处的横截面积,中间部位用于储水,中间部位的储水处还设置有 注水口 8和湿化空气用的湿化网9,通过湿化网对空气的湿化作用,可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发 生。当然,在通气道管体1的上端或湿化器7上还可设置可设置用于固定本技术的气 囊式口咽通气道的外部固定装置。实施例2,图4给出了本技术的气囊式口咽通气道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 意图,其包括通气道管体1、供氧接口 2、第一侧孔3、第二侧孔4、膨胀气囊5、气囊充气接口 6、湿化器7。所示的通气道管体1的形状为S形,采用S形可更好的与人体的口腔和咽部相 配合,使使用者使用起来更加的舒服;所示的与膨胀气囊5内部空腔相通的管腔位于通气 道管体1的管壁内,以方便使用。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本技术的气囊式口咽通气道的使用方法首先,以通气道管体1下端先进入 的方式经口放入口咽气道至舌根部;然后,向气囊内充气,并向外牵拉通气道管体1查看能 否脱出,确定不能脱出后即完成操作。另外,还可根据情况应用湿化器7或供氧接口 2。权利要求一种气囊式口咽通气道,包括内部为空腔且两端开口的通气道管体(1),所述通气道管体(1)上固定有膨胀气囊(5)和用于给膨胀气囊(5)充气的气囊充气接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道管体(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囊式口咽通气道,包括内部为空腔且两端开口的通气道管体(1),所述通气道管体(1)上固定有膨胀气囊(5)和用于给膨胀气囊(5)充气的气囊充气接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道管体(1)的上端设置有与通气道管体内部空腔相通的供氧接口(2);所述通气道管体(1)下端部位的侧壁上开有第一侧孔(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青威王庆臣李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