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毛友昌专利>正文

双黄连丸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2142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黄连丸及制备方法,该药是在现有剂型的基础上剂型工艺改革,具有释药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刺激性小、分剂量准确、服用、携带方便等优点,质量标准进一步提高,丰富了用药品种,满足和保障了人们的用药需求。该药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疗效显著。是临床受欢迎和安全、稳定、有效的药品,是现代制药企业理想的产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该专利技术涉及中成药丸的制作工艺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丸剂是一种传统剂型,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制药机构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新型制丸机的问世以及新的辅料的广泛应用,为中药丸剂这一古老的剂型焕发出了青春活力,它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丸剂“黑、大、粗”传统偏见,使之生产出来的丸剂具有释药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刺激性小、分剂量准确、服用、携带方便等优点,根据我国有关药品法规,改变剂型作为一种新药研究,双黄连已有多种剂型,原剂型之一的双黄连颗粒、双黄连口服液已列入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由三味中药组成。原颗粒的工艺为黄芩制成黄芩提取物,金银花、连翘水提醇沉后制成干膏,混合后加辅料制粒,干燥,分装而成。本品为小儿制剂,颗粒冲化后,小儿易服。双黄连颗粒剂每袋5g,小儿按年龄一次服用1.0-2.5g不等,难以做到分剂量准确,也极不方便;口服液小儿用药方便,但携带不便,且在水中某些成分不稳定,久置后会出现沉淀等问题,同时该产品质量标准尚可进一步提高。基于此我们应用现代制药技术对其进行剂型工艺改革,形成新的制剂,更好地满足人们尤其是儿童的用药需求。这对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遗产,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小儿服用以更好地满足医疗需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1.包括如下步骤1.1双黄连丸的处方组成金银花3750-5625g 黄芩3750-5625g 连翘7500-11250g辅料适量,共制成1000g。最佳处方为金银花4500g 黄芩4500g 连翘9000g辅料适量,共制成1000g。1.2双黄连丸制备工艺工艺一 将处方中三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黄芩水提酸沉,收集沉淀备用;金银花、连翘水提/水提醇沉,提取液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与黄芩提取物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工艺二 将处方中三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黄芩水提酸沉,收集沉淀备用;金银花、连翘水蒸煮提取,收集挥发油和水蒸煮液备用;上述挥发油与环糊精包合/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备用;上述水蒸煮液直接/浓缩至适量醇沉后再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与上述黄芩提取物、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或上述稠膏/干膏粉与黄芩提取物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喷加上述挥发油无水乙醇溶液,即得。工艺三 将处方中三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黄芩粉碎成粗粉,用40-95%乙醇提取,金银花、连翘水提/水提醇沉,提取液与上述回收乙醇后的醇提液合并,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与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工艺四 将处方中三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黄芩粉碎成粗粉,用40-95%乙醇提取,金银花、连翘加水蒸煮提取,收集挥发油和水蒸煮液备用;上述挥发油用适量环糊精包合/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备用;水蒸煮液与上述醇提取液合并,直接/浓缩至适量醇沉后再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与上述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或上述干膏粉与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喷加上述挥发油无水乙醇溶液,即得。1.3通过上述工艺所制得的丸为双黄连丸。工艺中所得的丸可包薄膜衣,薄膜衣材料采用胃溶型薄膜衣预混剂(欧巴代)、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一种/多种混合使用。工艺中所用的辅料可以是蔗糖、乳糖、淀粉、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淀粉钠、阿斯帕坦、交联聚维酮、聚维酮K30等一种或多种混合使用。工艺中所得的丸的粒径为0.5-6mm,最佳粒径为1.5-4mm。工艺中所得的丸可直接使用或装入空胶囊中使用。工艺中丸干燥可采用真空干燥、流化床干燥、冷冻干燥等。工艺中药材粉碎成粗粉通常为过5~30目的粗粉,最好为过10-20目粗粉。工艺一、二中黄芩煎煮条件加水煎煮2-4次,加水量第一次为药量的6~12倍量,第二、三次为药量的4~10倍量,时间1~3小时。最佳为煎煮3次,加水量第一次为药量的10倍量,第二、三次为药量的6倍量,最佳煎煮时间为第一次为2小时,第二、三次为1小时。工艺一、二中黄芩水提取液酸沉的条件为提取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1.02-1.15(80℃),于60-90℃加1-3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1.0-3.0,保温,静置,滤过,得沉淀;最佳为提取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10(80℃),于80℃时加2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1.0-2.0,保温1小时,静置24小时,滤过,得沉淀。工艺一、二黄芩沉淀的处理为沉淀先用水洗,再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洗至pH值7.0备用/干燥备用;最佳为沉淀先用水洗至于pH值5.0,再用70%乙醇洗至pH值7.0,低温干燥备用。工艺中提取液浓缩成清膏醇沉的条件为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35(70-8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为50-80%醇沉。最佳为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70-80℃)的清膏,冷至40℃时,搅拌下缓缓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残渣加75%乙醇适量,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液。工艺中稠膏的相对密度为1.15-1.45(60-65℃),最佳为1.30-1.32(60-65℃)。工艺中金银花与连翘加水煎煮/蒸煮的条件为煎煮/蒸煮2-3次,加5-16倍量的水,每次1-3小时;最佳为加水温浸30分钟后,煎煮/蒸煮2次,第一次加水为药量的12倍量,第二次为药量的6倍量,每次1.5小时。工艺中提取液的干燥可采用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真空干燥温度控制在50-80℃,最佳为60℃。喷雾干燥为将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15(60℃)的浓缩液,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00-200℃,出风温度为50-150℃。最佳相对密度为1.08-1.10(60℃),进风温度为150-170℃,出风温度为80-100℃。工艺中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环糊精可以采用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中的一种,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5-15(ml/g),最佳比例为1∶8(ml/g),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比例为1∶2-10(ml/g),最佳比例为1∶5(ml/g)。工艺中黄芩醇提条件为以40-95%的乙醇为溶剂,渗漉或加热回流提取;最佳为以50-6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工艺中滤过可采用常规滤过,离心,超滤,加澄清剂后滤过、离心,加澄清剂后滤过再超滤的方法。2.本品的质量标准控制主要有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三个方面。在鉴别上对处方中三味药均进行了薄层鉴别;在检查上有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砷盐不得过百万分之二的限量检查;在含量测定上原剂型对黄芩进行了定量,现予以保留,并增加了对金银花的定量。该专利技术与现有剂型比较其优越性在于是一种小儿服用方便,起效迅速、生产、携带方便的一种剂型;质量标准有所提高,使产品的质量和疗效更有保障。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将三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以上三味,黄芩切片或粉碎成粗粉,用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10(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黄连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将处方中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黄芩水提酸沉,收集沉淀备用;金银花、连翘水提/水提醇沉,提取液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与黄芩提取物及适量辅料混匀,制 成丸,干燥,即得。(2)将处方中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黄芩水提酸沉,收集沉淀备用;金银花、连翘水蒸煮提取,收集挥发油和水蒸煮液备用;挥发油与环糊精包合/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备用;水蒸煮液直接/浓缩至 适量醇沉后再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与黄芩提取物、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或稠膏/干膏粉与黄芩提取物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喷加挥发油无水乙醇溶液,即得。(3)将处方中金银花、黄芩、连翘三 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黄芩粉碎成粗粉,用40-95%乙醇提取,金银花、连翘水提/水提醇沉,提取液与回收乙醇后的醇提液合并,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与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4)将处方中三味药分别净 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黄芩粉碎成粗粉,用40-95%乙醇提取,金银花、连翘加水蒸煮提取,收集挥发油和水蒸煮液备用;挥发油用适量环糊精包合/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备用;水蒸煮液与醇提取液合并,直接/浓缩至适量醇沉后再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与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或干膏粉与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喷加挥发油无水乙醇溶液,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友昌毛小敏
申请(专利权)人:毛友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