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乐庆专利>正文

多工位全自动液压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20549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工位全自动液压换向阀,包括阀芯(1)和阀体(2),阀芯(1)为柱体,阀体(2)设置阀芯(1)的径向外侧,阀体(2)和阀芯(1)的上下两端之间分别嵌有上轴承(10)、上密封圈(11)和下轴承(8)、下密封圈(9),下轴承(8)的下边沿与阀体(2)的下边沿平齐,下密封圈(9)位于下轴承(8)的轴向内侧,上轴承(10)的上边沿与阀体(2)的上边沿平齐,上密封圈(11)位于上轴承(10)的轴向内侧;阀体(2)的下端外侧固定设置被动齿轮(13),被动齿轮(13)与主动齿轮(14)啮合相连,主动齿轮(14)与变速箱(15)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故障少、寿命长、适用范围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业用液压控制元件,尤其是一种可进行多工位、全自动换 向的换向阀,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工位全自动液压换向阀
技术介绍
换向阀是具有两种以上流动形式和两个以上油口的方向控制阀,是实现液压油流 的沟通、切断和换向以及压力卸载和顺序动作控制的阀门。换向阀可分为手动换向阀、电磁 换向阀、电液换向阀等,它又称为克里斯阀,具有多向可调的通道,能适时改变流体的流向。 现有的液压换向阀,使用过程中阀芯需要相对阀体轴向运动,一个换向阀只能配套一个液 压元件使用,而且结构复杂、故障多、寿命短。适用范围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液压换向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结 构简单、故障少、寿命长的多工位全自动液压换向阀。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多工位全自动液压换向阀,包括阀芯和阀体,阀芯上设有液压进油管和液压 回油管,阀体的两侧皆设置油缸进油管和油缸回油管,所述的阀芯为柱体,阀体设置在外径 与阀体的内径相吻合的阀芯的径向外侧,阀芯的下端设有大于阀体内径的台阶,阀体和阀 芯的下端之间嵌有下轴承和下密封圈,所述的下轴承的下边沿与阀体的下边沿平齐,下密 封圈位于下轴承的轴向内侧,阀体和阀芯的上端之间嵌有上轴承和上密封圈,所述的上轴 承的上边沿与阀体的上边沿平齐,上密封圈位于上轴承的轴向内侧;所述的阀体为上下端 设有轴肩的空心轴,阀体的下端外侧固定设置被动齿轮,被动齿轮的外侧与主动齿轮啮合 相连,主动齿轮通过变速箱的主轴与变速箱相连。所述的阀芯内设有主进油孔和主回油孔,主进油孔和主回油孔分别与阀芯上侧的 液压进油管和液压回油管相连。所述阀芯和阀体的径向设有位置对应的油孔,所述的油孔分别位于油缸进油管和 油缸回油管所处的平面上。所述油缸进油管处的油孔和油缸回油管处的油孔数量皆为1-64个所述油缸进油管处的油孔和油缸回油管处的油孔交错分布。所述的油孔位于主进油孔和主回油孔的径向上并与主进油孔和主回油孔连通。所述上轴承的上侧设有中部嵌入阀芯内的压垫,压垫的上侧依次设有止回垫圈、 扁螺母,所述的止回垫圈位于压垫和扁螺母之间,所述的扁螺母与阀芯的上端螺旋连接。所述的被动齿轮通过螺栓固定在轴肩下侧。所述的被动齿轮的下边沿与阀体的下边沿平齐。所述阀体上端的轴肩通过螺栓与挤压机的机头固定相连。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利用两个圆柱体可作相对运动的特性,使阀芯为定子,阀体为转子,同 时在阀芯和阀体上对应设置两层相互交错的油孔,油孔的数量可根据所需换向的次数和流 体的流动强度确定,当阀体转动时便自动换向。本技术换向的频率由阀体的转动速率和油孔的数量确定,单个换向阀可代替 传统的多个换向阀,并具有结构简单、故障少、寿命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油缸进油管处的横截面示意图;附图3为油缸回油管处的横截面示意图。其中1 一阀芯;2—阀体;3—液压进油管;4一液压回油管;5—油缸进油管;6— 油缸回油管;7—台阶;8—下轴承;9一下密封圈;10—上轴承;11 一上密封圈;12—轴肩; 13—被动齿轮;14一主动齿轮;15 —变速箱;16—主进油孔;17—主回油孔;18—油孔; 19一压垫;20—止回垫圈;21—扁螺母;22—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多工位全自动液压换向阀,包括阀芯1和阀体2,阀芯1上设 有液压进油管3和液压回油管4,阀体2的两侧皆设置有油缸进油管5和油缸回油管6。阀 芯1为柱体,阀体2设置在外径与阀体2的内径相吻合的阀芯1的径向外侧,阀芯1的下端 设有大于阀体2内径的台阶7,阀体2和阀芯1的下端之间嵌有下轴承8和下密封圈9,其 中下轴承8的下边沿与阀体2的下边沿平齐,下密封圈9位于下轴承8的轴向内侧;阀体2 和阀芯1的上端之间嵌有上轴承10和上密封圈11,上轴承10的上边沿与阀体2的上边沿 平齐,上密封圈11位于上轴承10的轴向内侧,上轴承10的上侧设有中部嵌入阀芯1内的 压垫19,压垫19的上侧依次设有止回垫圈20、扁螺母21,止回垫圈20位于压垫19和扁螺 母21之间,扁螺母21与阀芯1的上端螺旋连接。在阀芯1内设有主进油孔16和主回油孔 17,主进油孔16和主回油孔17分别与阀芯1上侧的液压进油管3和液压回油管4相连。阀 芯1和阀体2的径向上设有位置对应的油孔18,油孔18分别位于油缸进油管5和油缸回油 管6所处的平面上,油缸进油管5处的油孔18和油缸回油管6处的油孔18交错分布并且 皆为1-64个,另外油孔18位于主进油孔16和主回油孔17的径向上并与主进油孔16和主 回油孔17连通。阀体2为上下端设有轴肩12的空心轴,阀体2的下端外侧固定设置被动 齿轮13,被动齿轮13通过螺栓22固定在轴肩12下侧并且被动齿轮13的下边沿与阀体2 的下边沿平齐,被动齿轮13的外侧与主动齿轮14啮合相连,主动齿轮14通过变速箱15的 主轴与变速箱15相连。另外阀体2上端的轴肩12通过螺栓22与挤压机的机头固定相连, 用以传递同步扭矩。本技术在进行生产时,油孔18的数量可根据客户的实际要求设置。如图2和 图3所示的油孔18的数量为30个,当本技术使用时,阀芯1作为定子,阀体2作为转 子,阀体2围绕阀芯1作相对旋转运动,每当阀体2转过一定角度,流体将进行一次换向。即 当流体从阀体2左侧的油缸进油管5处流入时,从阀体2右侧的油缸回油管6处流出;当阀4体2转过12°时,流体则从阀体2右侧的油缸进油管5处流入,从阀体2左侧的油缸回油 管6处流出完成换向。本技术的结构简单,一个换向阀可代替现有技术的多个电磁换 向阀,同时具有故障少、寿命长的特点。 本技术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权利要求1.一种多工位全自动液压换向阀,包括阀芯(1)和阀体(2),阀芯(1)上设有液压进油 管(3)和液压回油管(4),阀体(2)的两侧皆设置油缸进油管(5)和油缸回油管(6),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阀芯(1)为柱体,阀体(2)设置在外径与阀体(2)的内径相吻合的阀芯(1)的径 向外侧,阀芯(1)的下端设有大于阀体(2)内径的台阶(7),阀体(2)和阀芯(1)的下端之间 嵌有下轴承(8)和下密封圈(9),所述的下轴承(8)的下边沿与阀体(2)的下边沿平齐,下密 封圈(9)位于下轴承(8)的轴向内侧,阀体(2)和阀芯(1)的上端之间嵌有上轴承(10)和 上密封圈(11),所述的上轴承(10)的上边沿与阀体(2)的上边沿平齐,上密封圈(11)位于 上轴承(10)的轴向内侧;所述的阀体(2)为上下端设有轴肩(12)的空心轴,阀体(2)的下 端外侧固定设置被动齿轮(13),被动齿轮(13)的外侧与主动齿轮(14)啮合相连,主动齿轮 (14)通过变速箱(15)的主轴与变速箱(15)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全自动液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芯(1)内设 有主进油孔(16)和主回油孔(17),主进油孔(16)和主回油孔(17)分别与阀芯(1)上侧的 液压进油管(3)和液压回油管(4)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工位全自动液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1)和 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工位全自动液压换向阀,包括阀芯(1)和阀体(2),阀芯(1)上设有液压进油管(3)和液压回油管(4),阀体(2)的两侧皆设置油缸进油管(5)和油缸回油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芯(1)为柱体,阀体(2)设置在外径与阀体(2)的内径相吻合的阀芯(1)的径向外侧,阀芯(1)的下端设有大于阀体(2)内径的台阶(7),阀体(2)和阀芯(1)的下端之间嵌有下轴承(8)和下密封圈(9),所述的下轴承(8)的下边沿与阀体(2)的下边沿平齐,下密封圈(9)位于下轴承(8)的轴向内侧,阀体(2)和阀芯(1)的上端之间嵌有上轴承(10)和上密封圈(11),所述的上轴承(10)的上边沿与阀体(2)的上边沿平齐,上密封圈(11)位于上轴承(10)的轴向内侧;所述的阀体(2)为上下端设有轴肩(12)的空心轴,阀体(2)的下端外侧固定设置被动齿轮(13),被动齿轮(13)的外侧与主动齿轮(14)啮合相连,主动齿轮(14)通过变速箱(15)的主轴与变速箱(15)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乐庆蒋志奕
申请(专利权)人:蒋乐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