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收合婴儿车,其包括车架体、第一连杆及脚踏板,所述车架体的后侧枢接有车手,前侧枢接有前脚管,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枢接于所述前脚管,后端枢接于所述车手,所述脚踏板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收合婴儿车在收合车架体时能连动地将脚踏板收合,操作方便且收合后的体积较小,方便携带和收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婴儿用品,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收合婴儿车。
技术介绍
在目前婴儿车车架构造的设计上,为了满足消费者所需的实用性及携带的方便性,婴儿车车架一般都会设计成可收合的型态,使得在使用状态时可以张开成婴儿车的形 态,而不使用时则可以收合成较小体积以方便收藏或携带。上述婴儿车的车架体前下端一般会设有脚踏板,使婴幼童乘坐于婴儿车中时可以 将其脚跨置于脚踏板上,用以舒减其脚部的支撑的力道,提供舒适的跨乘效果。其中一类婴 儿车的脚踏板是呈固定式的设计,当该婴儿车收合后,其脚踏板仍会凸出于整个车架体很 多,从而导致收藏空间的浪费且不便于外出携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具有可收合式 脚踏板的婴儿车,该类婴儿车的脚踏板不是固定式的设计,而是枢接于车架体上,在收合婴 儿车之前或之后使用手动方式将脚踏板进行收合,而在需要使用婴儿车时需将手动方式扳 开脚踏板。该类婴儿车虽然能解决脚踏板的收合问题,但却无法在车架收合的动作中连动 收合脚踏板,而是需要在收合了车架体之后再手动折合其脚踏板,这将使得使用者在收合 车架时相当不便。因此,亟待一种在收合车架体时能连动地将脚踏板收合的可收合婴儿车,该可收 合婴儿车操作方便且收合后的体积较小,方便携带和收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收合婴儿车,该可收合婴儿车在收合车架体时 能连动地将脚踏板收合,操作方便且收合后的体积较小,方便携带和收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收合婴儿车,其包括车架体、第一连杆 及脚踏板,所述车架体的后侧枢接有车手,前侧枢接有前脚管,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枢接于 所述前脚管,后端枢接于所述车手,所述脚踏板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收合婴儿车中,车手、前脚管及第一连杆相互枢接 而形成可收合的结构,收合时,脚踏板可随着第一连杆相对于前脚管进行转动从而随着整 个车架体的收合而收合。该可收合婴儿车在收合状态下实现了各个部件的充分叠合,体积 较小,方便携带和收藏。较佳地,所述车架体包括车座体,所述车座体具有座椅及位于所述座椅两侧的扶 手,所述车手枢接于所述扶手的后端,所述前脚管枢接于所述扶手的前端,从而所述扶手、 车手、第一连杆及前脚管形成四连杆式的收合机构。较佳地,所述车架体包括车座体和后脚管,所述车座体具有座椅及位于所述座椅 两侧的扶手,所述车手枢接于所述扶手的后端,所述后脚管的上端枢接于所述扶手的前端, 所述前脚管的上端枢接于所述后脚管的上端。较佳地,所述车架体包括车座体和后脚管,所述车座体具有座椅及位于所述座椅两侧的扶手,所述车手枢接于所述扶手的后端,所述后脚管的上端枢接于所述扶手的前端, 所述可收合婴儿车还包括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后脚管和所述车 手,从而所述扶手、车手、第二连杆及后脚管形成四连杆式的收合机构。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杆的前端通过一连接片与所述后脚管的中部枢接,所述连接 片固定于所述后脚管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杆的前端与所述连接片枢接。上述连接方式使得 所述第二连杆可绕所述后脚管转动 至完全平行叠合的状态以进一步减少可收合婴儿车收 合后的体积。较佳地,所述车架体还包括锁定件及收合操作部,所述锁定件和所述收合操作部 均设置于所述车手上,所述收合操作部控制所述锁定件与所述连接片锁定或解锁。较佳地,还包括菜篮支撑管,所述菜篮支撑管枢接于所述后脚管的下端与所述可 收合婴儿车的两后轮共面,所述婴儿车收合后,可藉由所述菜篮支撑管和所述后轮的支撑而站立。较佳地,所述前脚管的上端通过一连接塑胶套与所述后脚管的上端枢接。该塑胶 连接套的设计使得所述前脚管与所述后脚管可更充分地收合在一起。较佳地,所述可收合婴儿车还包括一小腿靠板,所述小腿靠板枢接于所述座椅的 前端。当婴儿使用该可收合婴儿车时其小腿可靠着该小腿靠板,该小腿靠板的设置提高了 婴儿车的舒适度。较佳地,所述车手呈U型,所述车手的两弯折处均套设有橡胶把手。该橡胶把手的 设置可增加所述车手弯折处的摩擦力和舒适度,提高了可收合婴儿车的使用性能。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 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 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 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 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可收合婴儿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可收合婴儿车的侧视图。图3至图6为图2所示可收合婴儿车在收合时的不同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 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 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 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可收合婴儿车10包括车座体、车架体和车轮组。所述车座 体包括座椅Iio及分别位于所述座椅110两侧的扶手120、130,所述座椅110与所述扶手 120、130—体成型。所述车架体包括车手210、前脚管220、230及后脚管240、250,所述车手210呈U型,其包括两相互平行的连接管211、212,车手210的弯折处分别套设有橡胶把手 213,214以增大车手弯折处的摩擦力和使用的舒适性。所述车轮组包括前轮310、320和后 轮330、340。本实施例可收合婴儿车10具有对称的结构,下面以扶手120 —侧为例来说明 所述可收合婴儿车10的具体结构。请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前脚管220的上端通过一连接塑胶套410与后脚管 240的上端相枢接,其下端连接了前轮310。而所述前脚管220与所述连接管211之间则通 过第一连杆260相连。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杆260的前端枢接于所述前脚管220的中部,所 述第一连杆260的后端与所述连接管211的下端相枢接,如图5所示。所述可收合 婴儿车 10还包括脚踏板510,所述脚踏板510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杆270的前端。在收合过程中,脚 踏板510可随着所述第一连杆260绕所述前脚管220转动并最终与所述前脚管220叠合, 因此,在收合本实施例可收合婴儿车10时脚踏板510可连动地与车架体同时收合于一起。本实施例的扶手120包括前端和后端,连接管211的中部与所述扶手120的后端 枢接。后脚管240的上端枢接于所述扶手120的前端,其下端连接了后轮330。所述后脚 管240与所述连接管211之间通过第二连杆270相连。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杆270的前端 通过一连接片420与所述后脚管240的中部相枢接,其中,所述连接片420固定于所述后脚 管240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杆270的前端与所述连接片420枢接,而所述第二连杆270的后 端则枢接于所述连接管211的中部。从而,所述扶手120、车手210、第二连杆270及后脚管 240通过上述的连接而形成四连杆式的收合机构。本实施例的车架体还包括一锁定件216 及控制所述锁定件216的收合操作部215,所述锁定件216设置于所述连接管211的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收合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体,所述车架体的后侧枢接有车手,前侧枢接有前脚管;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枢接于所述前脚管,后端枢接于所述车手;及脚踏板,所述脚踏板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群,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