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油柱塞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14491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油柱塞泵,包括驱动装置、搅油装置和吸排油装置。其中,吸排油装置包括泵体及摆动装置;泵体包括油缸和活动置于油缸柱塞室内的柱塞;摆动装置包括可相对油缸柱塞室轴向往复运动的摆动主体,柱塞的非工作端固定于摆动主体上,随着摆动主体的往复运动同步在柱塞室内往复运动实现吸排油。摆动主体开设有平行于驱动装置转轴的第一通孔,油缸开设有平行于驱动装置转轴的第二通孔,驱动装置的转轴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端部带动搅油装置圆周转动实现搅油。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化了驱动装置与搅油装置之间的转接部件,柱塞泵的结构更为紧凑合理,减少了能量的损耗,同时不影响吸排油装置的结构,保证柱塞泵具有较大的供油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润滑
,涉及一种润滑泵,尤其涉及一种干油柱塞泵
技术介绍
干油泵是以手动或电动的方式将润滑脂类的粘度大的润滑油通过泵体注入设备 内的一种泵类,广泛应用于煤炭、化工、建材、矿山、冶金、机械等众多行业的机械设备中,能 够满足上述机械设备润滑点较集中、油量需求小等要求。目前国内较为常用的干油柱塞泵如图9所示,包括驱动装置轴21、与驱动装置轴 21相连的偏心滑块22、活动装设于滑杆23的滑座M,置于滑座M的滑动槽25内的偏心滑 块22以及固定于柱塞泵内的油缸体沈,在油缸体沈内布设有吸排油通道,油缸体沈的端 面开设有吸油口和排油口,油缸体26的侧面开设有柱塞室,吸排油通道将吸油口、排油口 和柱塞室连通,柱塞杆活动置于柱塞室内,其非工作端固定于滑座M上。驱动装置轴1带动偏心滑块22作圆周回转运动,偏心滑块22在滑动槽25的限定 下使得滑座M相对油缸体26往复直线运动,带动柱塞杆推动活塞从吸油口吸油,并通过吸 排油通道从排油口出油,进行循环吸排油工作。实现柱塞泵搅油的部件包括与滑座M端部相连的角板27、安装于油缸体沈上 的摆动杆观、与摆动杆观相连的内装棘轮棘爪机构的离合器29、以及与离合器四相连的 搅油器30。角板27在滑座M的带动下往复直线运动,带动摆动杆观与离合器四相连的 端部往复摆动并通过离合器四驱动搅油器30作单向转动,不断对干油进行搅动。这种干油柱塞泵的优点在于1、设计巧妙,能够同步完成吸、排油过程和搅油过程。2、体积不大且具有较大的排油量。由于采用偏心滑块带动滑座在滑杆上往复直线 运动的方式实现吸、排油过程,使得固定于滑座上的柱塞杆受到的作用力与其运动方向一 致,避免受到径向应力,因而柱塞杆具有较大的往复直线运动距离,柱塞泵能够获得较大的 排油量。但是,上述干油柱塞泵缺点也较为明显,由于驱动装置轴与搅油器之间的传动部 件数量多,导致柱塞泵结构复杂,消耗功率较大,出现故障时也不易维修。为解决干油泵搅油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的问题,附图10公开了另一种技术方 案,其搅拌片31与电机32之间通过蜗杆传动装置连接。具体而言,由电机32带动蜗杆33 转动,蜗杆33通过与之配合的蜗轮34带动搅拌片31圆周转动实现搅油。作为进一步的改 进方案,还可以将电机32由水平摆放变为竖直摆放,将电机32转轴与搅拌片31直接连接, 最大限度减少传递部件,降低功率的消耗。但是,该干油泵的缺点在于,由于采用凸轮35往复撞击柱塞34的形式,柱塞34的 往复行程距离受到限制,干油泵的出油量较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如果要增大干油泵的出 油量,则需要增大凸轮35的偏心量,这将导致柱塞34受到较大的径向力,而缩短使用寿命。 同样,由于结构限制,也无法结合图1中公开的技术方案来解决排油量小的问题,即采用偏心滑块带动滑座在滑杆上往复运动,以实现柱塞杆和柱塞相对缸体具有较大行程的往复运 动,来实现吸、排油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于解决现有干油泵存在的供油量无法满足要求及搅油部件数量多,结构 复杂,消耗功率高的问题,在此提供一种能够满足供油量要求,同时简化搅油部件的干油柱塞泵。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干油柱塞泵,包括驱动装置,为所述柱塞泵吸油、排油及搅油提供动力; 搅油装置,置于储油桶内并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圆周转动实现搅油; 吸排油装置,包括泵体及摆动装置; 所述泵体包括,油缸,固定于柱塞泵内,其内部开设有吸排油通道以及与所述吸排油通道相连通的柱塞室;柱塞,活动置于所述柱塞室内且非工作端固定于所述摆动装置; 所述摆动装置包括,摆动主体,带动固定于其上的所述柱塞相对所述油缸同步摆动; 导向装置,引导所述摆动主体平行于所述柱塞室的轴向方向直线运动; 力传递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并带动所述摆动主体往复运动; 所述力传递装置将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传递给所述摆动主体,所述摆动主体在所述导 向装置的引导下平行于所述柱塞室的轴向方向相对所述油缸往复直线运动,并同步带动固 定于所述摆动主体上的所述柱塞在所述柱塞室内往复运动,实现吸油和排油过程;所述摆动主体开设有平行于所述驱动装置转轴的第一通孔;所述油缸开设有平行于所 述驱动装置转轴的第二通孔,所述驱动装置的转轴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端部带 动所述搅油装置圆周转动实现搅油;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摆动主体运动方向开设的长度使 得所述驱动装置的转轴不干涉所述摆动主体的往复运动。所述导向装置为两端固定于柱塞泵内壁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过开设于所述摆 动主体上的第一导向孔,使得所述摆动主体沿所述导向杆滑动且运动方向平行于所述柱塞 室的轴向方向。所述油缸开设有平行于所述导向杆的第二导向孔,所述导向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 导向孔和所述第二导向孔,使得所述摆动主体沿所述导向杆滑动且运动方向平行于所述柱 塞室的轴向方向。所述导向装置为开设于所述摆动主体底端面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开设方向平 行于所述柱塞室的轴向方向;所述柱塞泵内壁装设有与所述导向槽相配合的凸块,所述凸块活动置入所述导向槽 内,且使得所述摆动主体的运动方向平行于所述柱塞室的轴向方向。所述力传递装置包括,滑槽,开设于所述摆动主体,且滑槽的两驱动侧壁垂直于所述摆动主体的运动方向;偏心轮,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转轴固定连接,并置入所述滑槽内与所述滑槽的两驱动侧 壁配合;所述偏心轮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在所述滑槽内偏心转动,带动所述摆动主体往复运动。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滑槽并使得所述驱动装置转轴的端部穿过所述滑槽。所述偏心轮为圆形偏心轮,所述圆形偏心轮套装有偏心轮套,所述偏心轮套安装 于所述偏心轮的工作面与所述滑槽的工作面之间。所述偏心轮套为圆环形套,所述圆环形套安装于所述偏心轮的工作面与所述滑槽 的工作面之间。所述偏心轮套为方形环套,方形环套的中部开设有大小适于所述偏心轮置入的圆 孔;所述方形环套的两工作端面置入滑槽内并与滑槽的两驱动侧壁配合。所述第二通孔开设的大小使得所述驱动装置的转轴及所述偏心轮在拆装时适于 从所述第二通孔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为腰形通孔。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分别在摆动主体和油缸平行于驱动装置转轴开设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使得 驱动装置的转轴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端部与搅油装置相连,带动搅油装置圆周转动 实现搅油,简化了驱动装置与搅油装置之间的转接部件,柱塞泵的结构更为紧凑合理,减少 了能量的损耗,同时不影响吸排油装置的结构,保证柱塞泵具有较大的供油量。2、通过采用导向杆配合导向孔形式的导向装置,使得摆动主体的运动方向能够平 行于柱塞室的轴向方向,稳定性更好。3、通过在摆动主体的外端面开设滑槽,驱动装置带动偏心轮在滑槽内偏心转动, 带动摆动主体及固定于摆动主体上的柱塞往复运动,避免偏心轮直接作用于柱塞,使柱塞 受到径向应力,缩短柱塞的使用寿命。4、通过设置第二通孔的大小,使得驱动装置的转轴及偏心轮在拆装时适于从第二 通孔穿过,便于设备的拆卸和安装。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 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干油柱塞泵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油缸与摆动主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油缸第二通孔偏心设置时的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油柱塞泵,包括驱动装置,为所述柱塞泵吸油、排油及搅油提供动力;搅油装置,置于储油桶内并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圆周转动实现搅油;吸排油装置,包括泵体及摆动装置;所述泵体包括,油缸,固定于柱塞泵内,其内部开设有吸排油通道以及与所述吸排油通道相连通的柱塞室;柱塞,活动置于所述柱塞室内且非工作端固定于所述摆动装置;所述摆动装置包括,摆动主体,带动固定于其上的所述柱塞相对所述油缸同步摆动;导向装置,引导所述摆动主体平行于所述柱塞室的轴向方向直线运动;力传递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并带动所述摆动主体往复运动;所述力传递装置将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传递给所述摆动主体,所述摆动主体在所述导向装置的引导下平行于所述柱塞室的轴向方向相对所述油缸往复直线运动,并同步带动固定于所述摆动主体上的所述柱塞在所述柱塞室内往复运动,实现吸油和排油过程;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主体开设有平行于所述驱动装置转轴的第一通孔;所述油缸开设有平行于所述驱动装置转轴的第二通孔,所述驱动装置的转轴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端部带动所述搅油装置圆周转动实现搅油;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摆动主体运动方向开设的长度使得所述驱动装置的转轴不干涉所述摆动主体的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升王湖海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冶华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