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具放射式鳍片组的散热体及包括散热体的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散热体、均温板及风扇组,散热体包含导热件及放射式鳍片组,导热件包含实心柱、及成型于实心柱外周的复数延伸臂,放射式鳍片组主要由复数散热鳍片以放射状排列组成,各散热鳍片围绕出供实心柱穿置的中心孔、供各延伸臂嵌设的复数卡槽、及气流空间,任二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有气体流道,均温板设置于实心柱一端,风扇组对应各气体流道配置而设置于该实心柱另一端且容置于气流空间中;以此,能增加气体的流动性及热量散逸程度以提升整体散热效率,且可因应薄型化需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散热装置,尤指一种具放射式鳍片组的散热体及包括散 热体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各种电子产品中的集成电路元件在运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且随着电子产品的高 效能化发展,所产生的热量也大幅提高,若热量无法适时排出,会导致集成电路元件执行效 能降低,所以通过将散热装置安装在电子产品中,能迅速降低集成电路元件的运转温度,以 维持电子产品运转的稳定度与安全性。已知的散热装置是在金属导热体上成型有散热鳍片组,散热鳍片组由复数散热鳍 片竖立地排列组成,相邻的两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有气体流道,金属导热块贴接热源,集成电 路元件运转时所产生的热量被金属导热块传导至各散热鳍片上,再通过外界冷气体在各气 体流道内流通,而将热量带离开各散热鳍片,又为了提升散热能力,通常会在散热鳍片组上 方设置风扇,以风扇强制使温度较低的气流吹拂散热鳍片组及金属导热块。现今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为力求薄型化、轻巧化,然而,已知散热装置的风扇装设 位置是在散热鳍片组上方,令散热装置的高度无法降低,因而限制电子产品的薄型化设计, 且风扇是将气流向下吹送,会受到金属导热块的阻碍,形成热空气阻塞而无法有效提升散 热作用,又风扇设置于外部,其运转时的噪音非常大。另外,已知的金属导热块通常只为导热性良好的一金属块,但其传导热量的效果 有限,并且已知散热鳍片组仅为复数散热鳍片以同向竖立地排列组合,其形成的气体流道 为单一方向,令气体流动性不佳,此些因素皆会影响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放射式鳍片组的散热体,能增加气体的流 动性及热量散逸程度以提升整体散热效率。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该具放射式鳍片组的散热体,包括一导热件,包含一实心柱、及从该实心柱的外周凸伸成型的复数延伸臂;以及一放射式鳍片组,主要由复数散热鳍片以间隔放射状排列所组成,该等散热鳍片 围绕形成有供该实心柱穿置的一中心孔、及环设于该中心孔周围而供该等延伸臂嵌设的复 数卡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散热体的散热装置,能增加气体的流 动性及热量散逸程度以提升整体散热效率,且可适应薄型化需求。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该包括散热体的散热装置,包括一具放射式鳍片组的散热体,包含一导热件,包含一实心柱、及从该实心柱的外周凸伸成型的复数延伸臂;以及一放射式鳍片组,主要由复数散热鳍片以间隔放射状排列所组成,该等散热鳍片围绕形成有供该实心柱穿置的一中心孔、环设于该中心孔周围而供该等延伸臂嵌设的复数 卡槽、及迭设于该中心孔的一气流空间,任二该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有连通该气流空间的一 气体流道;一均温板,设置于该实心柱一端;以及一风扇组,对应该等气体流道配置而设置于该实心柱另一端且容置于该气流空间 中。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功效均温板具有高效能的散热能力,能迅速将发热源的热量散逸,放射式鳍片组具有 放射状的气体流道,可增加气体的流动性,风扇组的设置方式能降低散热器的整体高度且 降低风扇组运转时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散热装置的部份元件立体图。图3为散热装置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图。图5为散热装置的组合剖视图。图6为图5的作动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散热体10导热件110实心柱111延伸臂112散热片113放射式鳍片组120散热鳍片121环形沟槽122中心孔123卡槽124气流空间125气体流道126均温板20凸部21风扇组30支撑架31扇叶32固定座40嵌接槽41通孔42环形块43电路板P中央处理器C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 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技术。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具放射式鳍片组的散热体及包括散热体的散热装置,请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体10、一均温板20、一风扇组30、及一固定座40, 散热体10则包括一导热件110及一放射式鳍片组120。均温板(vapor chamber) 20为内壁分布有毛细组织的一密封薄壳体,其内部为真 空的气流空间,且填注有工作流体,于本实施例中,均温板20呈薄矩形状,但不以此形状为 限制,又均温板20的底面凸起成型有一凸部21,其用以与产生热量的电子元件作热接触, 并利用内部工作流体的相变化来发散热量,较已知金属导热体的导热、散热效用为大。放射式鳍片组120主要由复数散热鳍片121所组成,且各散热鳍片121以间隔放 射状排列于均温板20的表面,各散热鳍片121以扣接、焊接、黏接等方式而组合成一体,或 是由铝挤型工法而一体成型,可避免各散热鳍片121分散掉落,但不以此些成型手段为限 制,各散热鳍片121可为片状、曲状、或平板状,但不以此些形状为限制。于此些散热鳍片121的对应边开设有一环形沟槽122,更进一步来作说明,各散热 鳍片121的底边,即邻接均温板20的一边,分别开设有相同位置的缺口,此些缺口则成串连 通而形成此环形沟槽122。各散热鳍片121相互间隔排列并以其内侧边围绕形成一中心孔123、复数卡槽 124、及一气流空间125,各卡槽124环设于中心孔123周围,中心孔123则与气流空间125相 互迭设连通,又中心孔123的开放面形成于各散热鳍片121的底边内侧端缘,气流空间125 的开放面则形成于各散热鳍片121的顶边内侧端缘,中心孔123及气流空间125的截面可 为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但不以此些形状为限制,卡槽124的间隙宽度由内向外渐扩 而呈一梯形。另外,任二散热鳍片121之间形成有连通气流空间125的一气体流道126,该等气 体流道126呈放射状,能适应气体流动的多方向性。固定座40用以锁固于承载基础物件上,固定座40的表面开设有一嵌接槽41,嵌接 槽41的开设形状对应均温板20,以使嵌接槽41能供均温板20嵌入固定于其中,又固定座 40的底面开设有一通孔42,且通孔42连通嵌接槽41,通孔42为供凸部21穿设。另外,固定座40的表面端缘凸起成型有一环形块43,环形块43用以插接于环形 沟槽122中,令固定座40能固定连接于放射式鳍片组120的底部,即固定座40能固定连接 于各散热鳍片121的底边,且使均温板20被紧密地夹挚于放射式鳍片组120及固定座40 之间,并将均温板20与各散热鳍片121作紧密贴接结合,以降低均温板20与放射式鳍片组 120之间的接触热阻,而能加强热传导。导热件110的构形与中心孔123及各卡槽124相互对应、彼此配合,导热件110埋 入设置于中心孔123及各卡槽124内并与放射式鳍片组120连接,即各散热鳍片121以间隔放射状排列而围绕接合于导热件110的外周,且导热件110的底部贴接于均温板20的表 面,如此可加强均温板20将热量传导至各散热鳍片121的效率。更进一步说明其结构及连结关系,导热件110包含一实心柱111、复数延伸臂112、 及复数散热片113,各延伸臂112从实心柱111的外周延伸成型且呈间隔放射状排列,各散 热片113从实心柱111的外周延伸成型且呈间隔放射状排列,延伸臂112的宽度由内向外 渐扩而呈一梯形,又各散热片113为分别设置于各延伸臂112之间。实心柱111穿置于中心孔123内,各延伸臂112分别卡挚于各卡槽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放射式鳍片组的散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导热件,包含一实心柱、及从该实心柱的外周凸伸成型的复数延伸臂;以及 一放射式鳍片组,主要由复数散热鳍片以间隔放射状排列所组成,该等散热鳍片围绕形成有供该实心柱穿置的一中心孔、及环设于该中心孔周围而供该等延伸臂嵌设的复数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治麦尔,孙建宏,陈介平,刘贤沧,
申请(专利权)人:索士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