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永新专利>正文

治疗痹证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0455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治疗痹证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下述重量配方的原料:生姜30-90份、樟脑6-18份加工制成,制备方法是将生姜压榨取汁,姜渣用乙醇冷浸,浸渍液与姜汁合并,过滤除杂、得姜醇液,加入樟脑、甘油适量配液得搽剂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产品使用方便、具有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之功效,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及肩周炎,风湿性肌炎,骨性关节炎等,亦可加工制成气雾剂、喷雾剂、软膏剂、霜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及其制备领域,具体是一种。
技术介绍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它们包括了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炎、风湿性骨关节炎及肩周炎等,本病遍布我国各地,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多见于青少年及中年人,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市面上有关治疗痹证的药物不多,且疗效不显著,因而,研制出有效的治疗痹证的药物势在必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提供一种配制简单、使用方便、具有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之功效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治疗痹证的中药,主要由下述重量配方的原料生姜30-90份、樟脑6-18份,经常规工艺加工成搽剂、气雾剂、喷雾剂、软膏剂、霜剂。本专利技术的治疗痹证的中药的制备方法,是将生姜压榨取汁,姜渣用乙醇冷浸,合并姜汁得含60~75%乙醇的浸提液,过滤除杂,合并姜汁与醇浸液得姜醇液,加入樟脑、甘油配液得搽剂产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专利技术人本着“服务于社会,造福子人类”的宗旨,根据祖国医学传统理论,精心配制出来的。本专利技术的配方中以辛温的姜汁发汗解表,祛风散寒、温经通络,针对痹证的病因病机而发挥祛风散寒、除温通络的作用,以樟脑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配合生姜以增强除湿止痛的作用,两药均为温性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通经络。共同针对痹证的病机,组成了具有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散寒止痛作用的姜脑止痛搽剂,本方外用、直达病所,见效迅速,对痹证有很好疗效。本方是由生姜、樟脑组成,其功能主治为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及肩周炎,风湿性肌炎,骨性关节炎等。本方的剂型为搽剂。本专利技术的名称可为姜脑止痛搽剂。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所述实施例。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取生姜60份压榨取汁,姜渣用乙醇冷浸,得含70%乙醇的浸提液,过滤除杂,合并姜汁与醇浸液得姜醇液,加入樟脑10份、加入占物料总重量7%的甘油配液得搽剂产品。实施例二取生姜45份压榨取汁,姜渣用乙醇冷浸,合并姜汁得含65%乙醇的浸提液,200目筛过滤除杂、得姜醇液,加入樟脑8份、加入占物料总重量5.5%的甘油配液得搽剂产品。实施例三取生姜80份压榨取汁,姜渣用乙醇冷浸,合并姜汁得含60%乙醇的浸提液,200目筛过滤除杂、得姜醇液,加入樟脑16份、加入占物料总重量4.5%的甘油配液得搽剂产品。实施例四取生姜45份压榨取汁,姜渣用乙醇冷浸,浸渍液与姜汁合并,静置,滤过,加入樟脑8份,加入占物料总重量5%的甘油制成喷雾剂产品。实施例五取生姜35份压榨取汁,姜渣用乙醇冷浸,浸渍液与姜汁合并,静置,滤过,加入樟脑6.2份,加入占物料总重量3%的甘油制成喷雾剂产品。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按常规方法制得气雾剂、软膏剂、霜剂。下面通过临床试验情况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姜脑止痛搽剂临床试验情况本专利技术姜脑止痛搽剂,根据四川省卫生厅卫药发(1994)第0849号文的要求,于1994年3月至6月,由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成都中医医院共同对该药进行了III期临床验证,验证该药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照药品采用市售麝香舒活灵,随机分试验组150例,对照组90例。验证结果为试验组姜脑止痛搽剂显效率76.0%,对照组麝香舒活灵显效率56.5%,P<0.01,差别在统计学上有极其显著意义。有效率为试验组95.3%,对照组90.0%,P>0.05,差别无显著性。现将治疗观察结果总结如下一般资料一、病例来源、职业构成及对比本验证共治疗观察病人260例,门诊病人居多数。随机分试验组(简称试)150例,其中风湿性关节炎104例,肩关节周围炎19例,风湿性肌炎14例,骨性关节炎13例;对照组90例,风湿性关节炎54例,肩关节周围炎11例,风湿性肌炎15例,骨性关节炎10例。病原来源及职业分布情况列表分析如表1。由表1可见,病例来源两组无显著差异(X2=2.70,P>0.05);表1 病例来源、职业构成对比组别例门诊 住院 工人 农民 干部 其它n %n %n %n % n %n %试验组 150 100 66.7 50 33.3 54 36.0 3 2.0 72 48.0 21 14.0 对照组 90 69 76.7 21 23.3 27 30.0 7 7.8 43 47.8 13 14.4职业分布两组无显著差异(X2=6.56,P>0.05);二、性别、年龄构成及对比列表分析如表2。表2 性别、年龄构成对比组别 例性别年龄(岁)平均年龄男 %女 % 18-33 % 34-49 % 50-65 %X±SD(岁)试验组 150 57 38.0 93 62.0 27 18.0 44 29.3 79 52.7 47.81±13.68对照组 90 32 35.6 58 64.4 20 22.2 31 34.4 39 43.3 47.12±13.99由表2,两组患者性别结构无显著差异(X2=0.144,P>0.05);两组患者年龄结构无显著差异(X2=1.968,P>0.05);平均年龄、试验组47.81±13.68岁,对照组47.12±13.99岁,统计学处理,两组年龄无显著差异(U=0.373,P>0.05)。三、病性程度对比病情程度由初诊时病情积分多少分为三级,轻(≤50分)、中51-80分)、重(>80分)。列表分析如表3。表3 病情程度对比组别例轻(≤50分) 中(51-80分) 重(>80分)病情积分n %n % n % X±SD(分)试验组 1504328.7 7046.7 3724.767.7±20.17对照组 90 25278 455002022.266.5±19.98由表3,两组病情轻、中、重构成无显著差异(X2=0.288,P>0.05);平均病情积分(初诊)试验组67.7±20.17分,对照组66.5±19.98分,统计学处理,两组病情积分无显著差异(U=0.45,P>0.05)。四、主要症候对比,见表4. 表4 主要症候对比组别 例 疼痛 压痛 肿胀 功能障碍X±SD X±SD X±SD X±SD试验组 150 24.13±5.929 22.50±6.247 14.58±4.03920.00±0.000对照组 9022.67±5.767 22.44±5.866 14.38±3.93820.00±0.000由表4,疼痛、压痛、肿胀及功能障碍各主症积分均值,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五、病程分布对比见表5。表5 病程分布对比组别 例 ≤半月 ≤3月≤6月 6月以上n %n % n % n%试验组 1509060.0 4832.03 2.096.0对照组 90 6673.3 1820.03 3.333.3由表5,两组患者病程分布情况相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痹证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下述重量配方的原料:生姜30-90份、樟脑6-18份,经常规工艺加工成搽剂、气雾剂、喷雾剂、软膏剂、霜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永新
申请(专利权)人:薛永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