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悬浮液制造方法及含该法所制脂质体悬浮液的产物技术

技术编号:610043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以制备脂质体悬浮液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a)将下列组份加入适量的醇溶剂中以形成混合物:    (i)选自下列的磷脂化合物:卵磷脂、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肌醇、神经鞘磷脂(SM)、磷脂酸,前述化合物的二(C↓[12]-C↓[18])酰基衍生物,以及它们的组合,    (ii)胆固醇,以及    (iii)选自下列的聚乙二醇衍生的化合物: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PEG-PE)、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mPEG-PE),前述化合物的二(C↓[12]-C↓[18])酰基衍生物,以及它们的组合,    其中组份(i)、(ii)与(iii)的量呈5~10∶2~10∶1的摩尔比例,而且组份(i)、(ii)与(iii)的总量相对于该醇溶剂的量呈1∶5以上(w/v)的比例;    (b)将得自步骤(a)的混合物直接与硫酸铵水溶液混合,其中该得自步骤(a)的混合物与该硫酸铵((NH↓[4])↓[2]SO↓[4])水溶液的量呈1∶2~10(v/v)的比例;    (c)对步骤(b)所形成的混合物进行孔挤压处理;    (d)以5%~15%的蔗糖水溶液透析从步骤(c)所得到的经孔挤压处理的混合物,借此,得到含有脂质体粒子散浮在内的脂质体悬浮液。(*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以制造脂质体悬浮液的方法,以及含有由该方法所制得的脂质体悬浮液的产物(特别是脂质体包封的药物)。
技术介绍
自1960年代,英国的Alec D.Bangham博士揭示脂质体的概念与技术以来,脂质体已成为药物传递系统
中的一个重要研究目标。脂质体主要由磷脂构成,主要是利用磷脂具有由非极性或疏水性的长形结构以及位于该长形结构的一端的极性或亲水性的端部结构所造成的两性特性,借此,可形成具有该亲水性结构被包覆在内的核心区域的胶粒。呈胶粒状的脂质体可具有小至20nm的粒径,而于药物制造上适用作为将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带入至人或动物体内的载体。脂质体依粒径以及包覆层数可被区分为粒径落在大约0.1至1μm的范围内的多层胞囊(multilamellar vesicle,MLV);粒径落在大约0.1-1μm的范围内的寡层胞囊(oligolamellar vehicle,OLV);粒径落在20至100nm的范围内的单层小胞囊(small unilamellar vesicle,SUV);粒径约为1000nm的单层大胞囊(large unilamellar vesicle,LUV);以及粒径落在大约1至2μm的范围内并且内部含有数个较小胞囊的大胞囊。有关脂质体的一般性回顾,可以参见,例如R.R.C.New,ed.Liposomesa practical approach(1990),Oxford。关于脂质体的制备,目前已知的方法有,例如,水合法、超声法、透析与稀释法、逆相蒸发法(参见,例如,US 4,235,871)、表面活性剂处理法、干燥水合法(dehydration-rehydration)或干燥水合法(dry-reconstitution)、冻结及融解法(参见,例如US 6,355,267)、孔挤压法以及高压均质法等等(参见,例如,A.D.Bangham,M.M.Standish,J.C. Watkins,J.Mol.Biol.,13,238-252,1965;R.R.C.New,ed.Liposomesa practical approach(1990),Oxford;G.Gregoriadis,ed.Liposome Technology,Vol.1,1993,CRC.,H.Talsma and D.J.A.Crommelin,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96-106,Oct.1992)。在这些已知方法当中,孔挤压法与高压均质法被认为较有产业上的潜力来供大规模制造脂质体。而若进一步考虑经济效益,孔挤压法被认为是更佳的选择。US 4,737,323公开了利用挤压法来制造脂质体悬浮液的方法,该脂质体具有均匀的尺寸以及不大于0.4μm的平均粒径,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含有尺寸不一的脂质体的悬浮液,该等脂质体的主要部分具有大于1.0μm的尺寸;以及在加压下使该悬浮液通过一个不对称的陶瓷过滤器,该过滤器的内表面孔径大于所期望的平均脂质体尺寸且不大于大约1.0μm。依据此件美国专利的揭示,将有机溶剂,例如该专利实施例1所示的氯仿用来溶解脂质组份。接着,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下将该有机溶剂除去,而形成由脂质所构成的干薄膜。继而将水性基质加至该薄膜上以使脂质膨胀开来,因而于该水性基质内形成尺寸不一的脂质体。授予Steven Lehigh的US 5,004,611与US 5,053,217揭示用以制备含有具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脂质体的水性分散体的方法,其基本上由下列步骤所构成将呈重量比例为40∶1至1∶20的组份(a)至少一部分的双层形成膜脂质(bilayer forming membrane lipid)以及组份(b)至少一种基本上由作为该脂质的溶剂的与水可互溶的有机液体所构成的非水性液体混合以足量的水,借此,脂质体自发性地形成,该具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是在水加入之前、当时或之后被加入,并且其最终存在的量足以使得该具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生物有效剂量被缔合以脂质体。依据这两件美国专利的实施例1的揭示,首先在50~60℃下制备出预-脂质体组合物(pro-liposome composition),其中该脂质组份(a)(例如卵磷脂)先被溶于该组份(b)(例如乙醇)内;接着将水分成两个部分来予以加入,其中第一个部分的水中可含有该具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例如葡萄糖),而第二部分的水被用来制造出最后的配方。该预-脂质体组合物经过在氮气下予以平衡后被冷却至25℃,接着分两个阶段来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并予以振荡,如此即形成散浮有内含该具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脂质体的水性分散体。因此,依据此二件美国专利的揭示,所用的乙醇会以特定量被包含在所形成的脂质体水性分散体内。授予Francis C.Szoka,Jr.的US 5,077,057、US 5,277,914以及US5,549,910公开了用以制造脂质体悬浮液的方法,该脂质体具有所界定的粒径且包封有有用的化合物,该化合物于水、醇或卤化烃溶剂内展现出不良的溶解度。依据此三件美国专利的揭示,将溶解度不佳的化合物连同包封量的脂质溶于非质子性溶剂(诸如DMSO)内,而若有需要,可额外地使用低级烷醇(例如乙醇)来帮助脂质的溶解。接着将所形成的混合物挤压或注射至合适的水性溶液内并予以搅拌,即形成脂质体悬浮液。所用的挤压装置可为注射筒、有孔的盘或管或其它可提供大约0.05~5mm的孔洞的合适装置。特别地,此三件美国专利的实施例2例示阿霉素的包封,其中将阿霉素溶于DMSO内,并将其加入至含有卵磷脂酰甘油(EPG)∶卵磷脂酰胆碱(EPC)∶胆固醇(7∶3∶6)的乙醇溶液内。接着,将脂质-阿霉素混合物在30℃下注射至由140mM NaCl-10mM Tris-HCl,pH4.0所构成的水相内,继而将所形成的脂质悬浮液透析,并利用管柱层析法将被脂质体包封的阿霉素分离出。此实施例所制得的脂质体粒径为227nm,且有41.2%的阿霉素被包封在脂质体内。另外,对于含有亲脂性、溶解性差的活性化合物(特别是具有如EP-A-560 138中所揭示的化学式的二氢吡啶化合物)的冷冻-干燥的脂质体制剂,US 5,653,998(对应于TW 359616)公开了使用具有特定化学式的短链脂肪酸(含有不超过10个碳原子)或其盐类作为稳定剂,以供形成将该亲脂性、溶解性差的活性化合物包封在磷脂膜内的可供非经肠道给药稳定的脂质体药物制剂。于授予Martin C.Woodle等人的US 5,013,556中所揭示的脂质体包含有1~20wt%的经聚烷基醚(polyalkylether)予以衍生化的亲水疏水两亲性脂质,此可以经聚乙二醇予以衍生化的磷脂酰乙醇胺为例。该经衍生化的脂质可以使脂质体的循环期间增进数倍。于授予Francis J.Martin等人的US 5,213,804的实施例10中进一步公开了利用US 5,013,556中所公开的脂质体来制备阿霉素脂质体,其中将选用的脂质组份以选定的比例溶于氯仿内,并添加配于氯仿/乙醇溶液内的α-生育酚,然后除去氯仿溶剂而形成脂质薄膜。该脂质薄膜接着以含有1mM甲磺酸去铁胺的125mM硫酸铵水溶液予以水合,而该水合处理借由使用液态氮与温水浴的冻结及融解法进行。之后,进行挤压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宇方黄尧焜林春绸康吉良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洋药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