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文会儒专利>正文

手动升降作业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00356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动升降作业设备,包括底层固定架、顶部工作台和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的顶部与顶部工作台的底部固定连接,底层固定架设有脚轮和支撑定位机构,底层固定架还设有手动卷扬机构和底层定滑轮机构,该底层固定架与升降机构之间通过绕经底层定滑轮机构的钢丝绳连接,钢丝绳的第一端固定于手动卷扬机构,第二端固定于升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手动升降作业设备综合了脚手架和全自动升降机的优点:与脚手架相比,无需反复搭建,组装好了以后可以重复利用,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移动也比较方便;与全自动升降机相比,制造成本低,重量轻,收藏、运输方便,安全性、承重性较高,而且移动也相对比较容易。(*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空作业设备,特别是一种手动升降作业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高空作业设备一般包括脚手架和全自动升降机两种。脚手架无需电源或其 它动力,但需要多人临时搭建,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全自动升降机虽然工作效率较高,但 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重量大,需要电源或液压源等动力源才能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综合了脚手架和全自动升 降机这两种高空作业设备的优点的手动升降作业设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设计一种手动升降作 业设备,包括底层固定架、顶部工作台和位于它们之间的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的顶部与所 述顶部工作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层固定架设有脚轮和支撑定位机构,所述底层固定 架还设有手动卷扬机构和底层定滑轮机构,该底层固定架与升降机构之间通过绕经所述底 层定滑轮机构的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手动卷扬机构,第二端固定 于所述升降机构。本技术的手动升降作业设备克服了脚手架和全自动升降机这两种高空作业 设备各自的缺点,又综合了这两种高空作业设备的优点。与脚手架相比,本技术无需反 复搭建,组装好了以后可以重复利用,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移动也比较方便。 与全自动升降机相比,制造成本低,重量轻,收藏、运输方便,安全性、承重性较高,而且移动 也相对比较容易。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了连接于所述顶部工作台底部的顶层升降架和至少一 层中间升降架,每层中间升降架设有中间层定滑轮机构,所述钢丝绳绕经所述中间层定滑 轮机构,其第二端固定于所述顶层升降架的底部。所述底层固定架、中间升降架和顶层升降架分别设有供工作人员上下的爬梯,所 述顶部工作台具有供工作人员进出的开口,该开口处设有一可开闭的盖板。所述底层固定架、中间升降架和顶层升降架的角柱均为角铝型材,所述爬梯由若 干根相互平行的铝管组成,每根铝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角柱。所述底层固定架的角柱的上部内侧设有底层限位块,所述中间升降架的角柱的上 部内侧和下部外侧均设有中间层限位块,所述顶层升降架的角柱的下部外侧设有顶层限位 块。所述底层固定架、中间升降架和顶层升降架均为立方体形状的框架;所述钢丝绳 有四根;所述底层定滑轮机构包括了八个定滑轮,其中四个分别设置在底层固定架顶部的 四个角部,另外四个设置在底层固定架底部的角部;每层中间升降架的中间层定滑轮机构 包括了八个定滑轮,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升降架的底部和顶部的八个角部;所述顶层升降架的底部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一个钢丝固定件,每根钢丝的第二端固定于一个钢丝固定 件。所述支撑定位机构包括了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层固定架的四根角柱的四组可伸缩 折叠的外支撑杆。所述顶部工作台包括了底板和护栏,所述护栏通过铰链可翻转地连接于所述底 板,便于在不使用时进行收折,以减小体积,利于收藏和运输;所述底板上具有供工作人员 进出的开口,该开口处设有一可开闭的盖板,该盖板通过铰链可翻转地连接于所述底板,所 述盖板与底板之间设有用于将盖板锁定于闭合状态的盖板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手动升降作业设备的实施方式一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B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所示手动升降作业设备的零件分解图。图5是图1所示手动升降作业设备的仰视图。图6是图1所示手动升降作业设备在起升前的立体图。图7是图1所示手动升降作业设备在起升时的立体图。图8是图1所示手动升降作业设备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手动升降作业设备的实施方式二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手动升降作业设备的实施方式三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一图1至图5示出了一种具有三层架体的手动升降作业设备1,包括了 底层固定架2、中间升降架5、顶层升降架4以及顶部工作台3,顶层升降架4的顶部固定连 接于顶部工作台3底部。所述底层固定架2、中间升降架5和顶层升降架4均为立方体形状 的框架,每个框架均具有四根角柱22、52、42和供工作人员上下的爬梯21、51、41。其中,角 柱22、52、42均为角铝型材,爬梯21、51、41分别由若干根相互平行的铝管组成,每根铝管的 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角柱22、52、42。底层固定架2的角柱22的上部内侧设有底层限位块 23,中间升降架5的角柱52的上部内侧设有中间层内限位块53,下部外侧设有中间层外限 位块54,顶层升降架4的角柱42的下部外侧设有顶层限位块43。通过设置上述限位块,可 实现相邻架体之间的横向限位和垂向限位,防止架体发生左右摇晃。所述底层固定架2的每根角柱22的底部各设有一个脚轮24,同时,每根角柱22分 别与一组可伸缩折叠的外支撑杆25连接,外支撑杆25可以从角柱22卸下。此外,该底层 固定架2还设有手动卷扬机构26和底层定滑轮机构,所述底层定滑轮机构包括了八个定滑 轮,其中四个为分别设置在底层固定架2顶部的四个角部的底层上定滑轮27,另外四个为 设置在底层固定架2底部的两个角部的底层下定滑轮28。中间升降架5设有中间层定滑轮 机构,该机构包括了八个定滑轮,其中四个为分别设置在中间升降架5底部的四个角部(即 四根角柱52的下部)的中间下定滑轮55,另外四个为分别设置在中间升降架5顶部的四个 角部(即四根角柱52的上部)的中间上定滑轮56。所述顶层升降架4的底部的四个角部(即顶层升降架4的四根角柱42的下部)分别设有一个钢丝固定件44。所述底层固定架2通过四根钢丝绳连接于顶层升降架4,每根钢丝绳的第一端分 别固定于手动卷扬机构26,首先绕过底层固定架2的一个底部定滑轮和一个顶部定滑轮, 然后再绕过中间升降架5的一个底部定滑轮和一个顶部定滑轮,最后,每根钢丝绳的第二 端固定于顶层升降架4底部的一个钢丝固定件44。所述顶部工作台3由底板31和护栏32组成,护栏32通过铰链37可翻转地连接 于底板31,便于在不使用时进行收折,以减小体积,利于收藏和运输;底板31上具有供工作 人员进出的开口 33,该开口 33处设有一可开闭的盖板34,该盖板34通过铰链36可翻转地 连接于底板31,盖板34与底板31之间设有用于将盖板34锁定于闭合状态的盖板锁35。参见图6至图8,上述结构的手动升降作业设备1只需一人即可操作,首先使用手 动卷扬机构26收卷钢丝绳8,使顶层升降架4和中间升降架5依次上升。当顶部工作台3 上升到所需高度(6 8米)后,工作人员经爬梯21、51、41到达顶层升降架4的顶部,并由 开口 33处进入顶部工作台3进行作业。作业完成后再从开口 33经爬梯41、51、21回到地 面,使用手动卷扬机构26反向释放钢丝绳8,使顶层升降架4和中间升降架5依次下降,进 而使顶部工作台3下降到收藏高度。实施方式二图9示出了一种具有两层架体的手动升降作业设备,其基本构成和 工作原理与实施方式一基本类似,区别主要在于,其升降机构只包括连接于顶部工作台的 顶层升降架,而不包括中间升降架。实施方式三图10示出了一种具有四层架体的手动升降作业设备,其基本构成和 工作原理与实施方式一也基本类似,区别主要在于,其升降机构包括了连接于顶部工作台 的顶层升降架以及两层中间升降架。当然,中间升降架还可以是多层。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手动升降作业设备,包括底层固定架、顶部工作台和位于它们之间的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的顶部与所述顶部工作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层固定架设有脚轮和支撑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固定架还设有手动卷扬机构和底层定滑轮机构,该底层固定架与升降机构之间通过绕经所述底层定滑轮机构的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手动卷扬机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升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会儒
申请(专利权)人:文会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