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顶出联动机构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97913 阅读:3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顶出联动机构的注塑模具,可以解决现有注塑模具采用油缸顶出机构油缸结构复杂、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通过设置一顶出机构,该顶出机构一端与模具型芯所在一侧的顶出板连接,一端与型腔所在模具一侧连接,利用模具开模动作直接驱动顶出机构带动顶出板顶出制品。这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采用全机械式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注塑周期短,对注塑模具实现快速高效生产起了关键作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设计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顶出联动机构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通常模具成型制品时,单层模具其制品的型腔在定模部分,型芯在动模部分,动模 部分需要有顶出动作,以实现顶出多件制品的目的,多层模具其模具定、动模都需要有顶出 动作,以实现同时顶出多件制品的目的。目前,一般采用油缸机构来驱动顶出板以完成制品 的顶出,单层模具其油缸机构固定于动模板上,多层模具油缸机构固定于定、动模板上,油 缸头部连接顶出板,所有油缸通过分油器连接液压设备,以达到同步顶出的效果。采用油缸顶出机构的技术缺点如下1、油缸结构较复杂,对于单层模具一般需要4个油缸来完成顶出,多层模具两侧 共需要8个油缸对称安装来完成同步顶出,并且需要液压设备、液压油等外接设备和资源。2、采用油缸顶出机构需要支出不小的油缸采购费用,从而增加了模具的成本投 入。3、对于注塑周期而言,注塑机开模和油缸顶出是两组动作,并且油缸顶出动作较 慢,这都将会延长注塑生产周期,降低了注塑生产效率。鉴于此,如何设计出具有更加简单、高效顶出机构的模具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顶出联动机构的注塑模具,它可以解决现有注塑模具采 用油缸顶出机构油缸结构复杂、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为了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顶出联 动机构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板组件、动模板组件和顶出机构,所述动模板组件包括顶出 板,所述顶出机构连接所述顶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呈“U”状,包括两个平行设 置的顶出拉板、与所述顶出拉板垂直固定连接的拉板固定板、限位块,所述顶出拉板具有限 位孔,所述拉板固定板固定于所述顶出板上,所述限位块穿过所述限位孔固定在所述定模 板组件上,与所述限位孔之间存在间隙,使所述顶出拉板能与所述限位块产生相对运动。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当所述模具为多层模具时,所述定模板组件也包括顶出板,所述定模板组件和所 述动模板组件之间设置中间板组件,所述定模板组件与所述中间板组件间设置所述顶出机 构,所述中间板组件和所述动模板组件间设置所述顶出机构,构成双向顶出机构,所述拉板 固定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定模板组件和所述动模板组件的顶出板上,所述限位块穿过所述限 位孔固定在所述中间板组件上。所述限位孔为长条状,所述限位块由螺钉穿过圆柱形垫块构成,所述圆柱形垫块的直径比所述限位孔的宽度大4-12mm。各所述顶出拉板采用螺钉及销钉分别垂直固定在所述拉板固定板的两端。所述拉板固定板采用螺钉和销钉固定于所述顶出板上。所述顶出机构为2个,分别安装于所述模具的正反两侧。一种具有顶出联动机构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板组件、动模板组件和顶出机构,所 述动模板组件包括顶出板,所述顶出机构连接所述顶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包括 限位拉杆、限位腔,所述限位腔设在所述定模板组件内部,所述限位拉杆一端固定于所述顶 出板上,一端具有限位胚头,其具有限位胚头的一端置于所述限位腔内,与所述限位腔之间 存在间隙,使所述顶出拉板能与所述限位块产生相对运动。当所述模具为多层模具时,所述定模板组件也包括顶出板,所述定模板组件和所 述动模板组件之间设置中间板组件,所述定模板组件与所述中间板组件间设置所述顶出机 构,所述中间板组件和所述动模板组件间设置所述顶出机构,构成双向顶出机构,所述限位 腔设在所述中间板组件内部,所述限位拉杆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定模板组件和所述动模 板组件的顶出板上。所述限位拉杆的一端有螺纹,与所述顶出板螺纹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拉杆为3-6个。本技术与原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技术中顶出机构采用全机械式结构,结构简单,该顶出机构与模具顶出 板连接,利用注塑机开模动作实现快速顶出,大大缩短了注塑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2、在模具正反两面均设置此顶出机构,实现了动定模的顶出动作的同步,对模具 尤其是多层模具实现快速高效的注塑生产起了关键作用。3、采用全机械式顶出,省去了油缸等采购费用,避免了配备油缸抽芯所需要的相 关配套设施(液压泵、电磁阀等),省去了深孔钻等加工费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注塑模具为多层模具时油缸顶出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a、定模板组件;al、定模板;b、动模板组件;bl、动模板;C、中间板组件;d、顶 出板;e、油缸;图2是当本技术注塑模具为多层模具时实施例一模具合模状态的主视图;图3是当本技术注塑模具为多层模具时实施例一模具合模状态的俯视图;图中,1、定模板组件;2、动模板组件;3、中间板组件;4、顶出机构;5、顶出板;图4是当本技术注塑模具为多层模具时实施例一顶出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 图;图中,4、顶出机构;41、顶出拉板;42、限位块;43、拉板固定板;44、限位孔;45、螺 钉;46、销钉;图5是当本技术注塑模具为多层模具时实施例一模具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是当本技术注塑模具为多层模具时实施例一模具开模顶出制品状态示 意图;图中,1、定模板组件;2、动模板组件;3、中间板组件;4、顶出机构;5、顶出板;6、制Pm ;图7是当本技术注塑模具为多层模具时实施例二局部结构剖视图;图中,1、定模板组件;2、动模板组件;3、中间板组件;5、顶出板;7、限位拉杆;71、 螺纹连接部;72、限位胚头;8、限位腔;9、移动空腔;10、台阶具体实施方式以多层注塑模具顶出制品为例。实施例1参见图1,具有油缸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板组件a、动模板组件b、中间板 组件c,定模板组件包括定模板al,动模板组件包括动模板bl,定模板组件a和动模板组件 b上均设置有顶出板d,油缸e分别固定于定模板a 1和动模板bl上,其头部连接顶出板d, 为达到制品同步顶出,多层模具两侧共需要8个油缸e对称安装,所有油缸e通过分油器连 接液压设备;模具开模后,液压设备驱动油缸e动作,油缸e头部带动顶出板顶出制品。参见图2至图4,具有顶出联动机构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板组件1、动模板组件2 和顶出机构4,动模板组件中包括顶出板5,顶出机构4连接顶出板5,顶出机构4呈“U”状, 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顶出拉板41、拉板固定板43、限位块42,顶出拉板41上具有长条状限 位孔44,其中,各顶出拉板41采用螺钉45及销钉46分别垂直固定在拉板固定板43的两 端。当本技术注塑模具为多层注塑模具时,定模板组件1和动模板组件2之间还设置中 间板组件3,在定模板组件1中也设置动模板和顶出板5,动模板上设有有型芯,中间板组件 3中与定模板组件1的动模板配合的模板上设有型腔,二者之间也能成型制品。此时,定模 板组件1与中间板组件3之间设置顶出机构4,中间板组件3和动模板组件2之间也设置顶 出机构4,构成双向顶出机构,拉板固定板43同样采用螺钉和销钉分别固定于定模板组件1 和动模板组件2的顶出板5上,限位块42穿过长条状限位孔44固定在中间板组件3上,限 位块42与限位孔44之间存在一定行程的间隙,使顶出拉板41能与限位块42在限位孔42 的间隙行程上产生相对运动,限位块42由螺钉穿过圆柱形垫块构成,且圆柱形垫块的直径 比限位孔44的宽度大4-12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顶出联动机构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板组件、动模板组件和顶出机构,所述动模板组件包括顶出板,所述顶出机构连接所述顶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呈“U”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顶出拉板、与所述顶出拉板垂直固定连接的拉板固定板、限位块,所述顶出拉板具有限位孔,所述拉板固定板固定于所述顶出板上,所述限位块穿过所述限位孔固定在所述定模板组件上,与所述限位孔之间存在间隙,使所述顶出拉板能与所述限位块产生相对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西金张平王怀国刘红徐丽丽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