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蚕用病毒治药剂,其主要特征在于由主剂和副剂两种药剂组合而成,主剂为硫氢酸红霉素,副剂为二氧化氯粉,其重量配比为1∶3-10,最佳优选方案为1∶4-6。(*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蚕用防病药剂,尤其是一种蚕用防治病毒药剂。
技术介绍
我国桑蚕面积很广,蚕体的核型多角体病和质型多角体病等病毒性疾病是困扰蚕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还没发现能够真正预防和治疗蚕体病毒病的药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预防和治疗蚕体病毒病的新型高效复合药剂。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是一种复合药剂,由主剂和副剂两种药剂组合而成,主剂为硫氢酸红霉素,副剂为二氧化氯粉,其重量配比为1∶3-10,最佳优选方案为1∶4-6。所述主剂和副剂都是市销工业品。两种药剂分别包装,使用时,先将二氧化氯粉溶解,然后倒入硫氢酸红霉素,混合均匀后加入500倍水搅拌,用喷雾器喷到桑叶上喂蚕。其专利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为两种药剂按配比使用不发生拮抗现象,真正达到外消内治的目的,对减少家蚕病毒病的发生率有明显的作用,并且对桑叶有保鲜作用。因该专利技术主要治疗蚕体病毒病,故名蚕用病毒治。一、效果实验1、对核型多角体病的防治效果预防试验区在整个工龄期每月一次添食“病毒治”,然后在3龄起蚕一次人工添食核型多角体不同浓度,治疗区在3龄起蚕一次人工添食家蚕核型多角体不同浓度后,整个3龄期一次添食“病毒治”,于3龄末调查发病率,并于龄起再调查一次,结果见下表 注ID50按累计法进行计算表示使供试蚕50%病时的病毒浓度;平均发病率(%)=不同浓度的发病率总和/浓度次数;防病效果(%)=(对照区发病率-试验区发病率)/对照发病率表1数据表明“病毒治”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尤其治疗区的效果更好于预防区。2、对质型多角体病的防治效果以3龄起蚕人工接种病毒,然后每日给药一次的治疗方式。研究了“病毒治”对质型多角体的治疗效果 由上表可以看出“病毒治”不仅对血液中发生的核型多角体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而且对在肠胃中发生的质型多角体也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而且效果更好达70%左右。3、对病毒蚕座传染时的防病效果蚕座传染是病毒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对病毒有效的药物必须是对蚕座传染能发挥作用的药剂才行,本试验以一部分已感染质型多角体已感染质型多角体病毒的蚕作为传染源,从2龄起蚕开始,按不同比例混入健康蚕中,然后每日用药一次,2个龄期后调查原健康蚕的发病率见下表 上表说明“病毒治”对蚕座传染的防病效果可达60.00%左右。4、单剂与复剂的效果比较 注用药一为即时配制的“病毒治”,用药二为一个半月前配制的“病毒治”;二、生理实验从3龄开始为600头为1区,用药区在3龄饷食与就眠时各用药1次,从4龄开始每月用药1次至上簇,对照区用水叶代替药液,调查产茧产量与茧质见下表 注试验期中秋蚕以上表中数据清楚说明,用药区的各项指标好于对照区,证明“病毒治”对蚕的生理是无任何影响的,相反由于“病毒治”成分之一对桑叶还具有保鲜功能,桑叶叶质的提高使用药区的各项指标好于对照区是正常的。三、生产实验选择3个养蚕户,将每户蚕卵称重一分为二,收蚁时即在同室分开饲养育。用药区在3龄饷食与就眠各用药1次,从4龄开始每日用药1次至5龄第4天为止,对照区在用药区时添水叶,用药与添水均用喷雾器要求桑叶正反面均要喷到,调查结果如下表 注试验期为中秋表中数据为3户的平均或总和数分析表结果可以看出,在丝茧育中添食“病毒治”,不但可以减少蚕的因病死亡头数,而且可以增加蚕茧产量,提高茧质与蚕农收益,平均每张种可提高18元左右(20g蚁量相当于2张种试验增加值收益36元)。四、稳定性实验1、将“病毒治”二种成份配制成水剂后,分别在当时与1个月测试效果比较 粉剂的稳定性“病毒治”的工种成份均为粉剂,根据药典上的说明及产品书上的说明,二种成份在一年内不失效,稳定在99.8%以上,放置二年可保留药效90%以上。实施例下面结合实施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以配制100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蚕用病毒治药剂为例,取硫氢酸红霉素10克,二氧化氯粉90克分别包装,即为成品。使用时按配比现配现用。实施例2以配制100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蚕用病毒治药剂为例,取硫氢酸红霉素16克,二氧化氯粉84克分别包装,即为成品。使用时按配比现配现用。实施例2以配制100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蚕用病毒治药剂为例,取硫氢酸红霉素15克,二氧化氯粉85克分别包装,即为成品。使用时按配比现配现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蚕用病毒治药剂,其主要特征在于由主剂和副剂两种药剂组合而成,主剂为硫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怀亮,
申请(专利权)人:陈怀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