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70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播种机。其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播种机因育苗器彼此间要留有间隔而向育苗器的播种作业的效率降低,或者来自播种装置的种子不能播种到育苗器中而通过上述间隔落下。其特征是,将上游侧输送工具(17)的突部(17a)进入输送用孔中的上游侧的进入位置设置在播种装置(7)的播种位置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将下游侧输送工具(18)的突部(18a)进入输送用孔中的下游侧的进入位置设置在播种装置(7)的播种位置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留有育苗器的输送方向的长度以上的间隔而设定该上游侧的进入位置和下游侧的进入位置,并将播种位置和上游侧的进入位置之间以及播种位置和下游侧的进入位置之间的距离设定得比育苗器的输送方向的长度更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播种机
技术介绍
一种向具备多个育苗槽的育苗器播种的播种机,具备将上述育苗器向一个方向输送的输送路径,沿该输送路径从该输送路径的上游一侧依次设有:向育苗槽填充床土的床土填充装置、向育苗槽播种的播种装置、向育苗槽覆土的覆土装置,将输送育苗器的输送工具设置在输送路径上;作为该输送工具,在播种装置供给种子的输送路径上的播种位置设有输送用的播种输送带,在床土填充装置供给床土的输送路径上的床土填充位置设有输送用的床土填充输送带,在覆土装置供给覆土的输送路径上的覆土位置设有输送用的覆土输送带,并设有多个该输送工具。该播种机为了可靠地向各育苗槽播种,做成间歇地驱动播种输送带,并间歇地输送处于播种位置的育苗器。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床土填充或覆土的作业效率,床土填充输送带及覆土输送带做成连续地驱动,并连续地输送处于床土填充位置及覆土位置的育苗器。因此,在用播种输送带间歇地输送育苗器时,必须在播种中的育苗器和下一育苗器之间留有间隔,从而使得不会因下一育苗器碰撞并挤压播种中的育苗器而使播种中的育苗器的位置变得不适当,并且使下一育苗器在床土填充输送带上待机(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27206号公报)。根据上述
技术介绍
的播种机,由于必须在育苗器彼此之间留有间隔,所以存在向育苗器的播种作业的作业效率下降该间隔的大小,或者来自播种装置的种子没有播种到育苗器中而通过上述间隔落下的问题。因此,需要设置将通过上述间隔落下的种子回收用的种子接收器。此外,为了做到即使下一育苗器碰撞并挤压播种中的育苗器,播种中的育苗器的位置也不偏移,可以考虑通过进入育苗器的输送用的孔中的输送工具来输送播种中的育苗器。在沿输送路径设置多个该输送工具的情况下,由于各输-->送工具的输送动作的时间和输送速度难以做到严格地一致,所以在多个输送工具作用于同一育苗器时,则有可能因来自输送工具的外力而使育苗器变形或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播种到具有多个育苗槽的育苗器现有的播种机,由于育苗器彼此之间需要留有间隔,因而对育苗器的播种作业的作业效率相应降低,或者来自播种装置的种子不能播种到育苗器中而通过上述间隔落下。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了以下技术手段。即,本专利技术的方案1的播种机,具备将配备多个育苗槽5和多个输送用的孔13的育苗器2向一个方向输送的育苗器2的输送路径3,沿该输送路径3从该输送路径3的上游一侧依次设有:在育苗槽5中填充床土的床土填充装置6、向育苗槽5播种的播种装置7和向育苗槽5覆土的覆土装置8;在该播种机中,将在周围具备多个突部17a且转动的上游侧输送工具17设置在比播种装置7的播种位置更靠输送方向上游一侧的输送路径3上,将在周围具备多个突部18a且转动的下游侧输送工具18设置在比播种装置7的播种位置更靠输送方向下游一侧的输送路径3上,做成上游一侧输送工具17的多个突部17a及下游一侧输送工具18的多个突部18a依次进入育苗器2的输送用的孔13中并输送育苗器2的结构,将上游一侧输送工具17的突部17a进入输送用的孔13中的上游一侧的进入位置设置在播种装置7的播种位置的输送方向上游一侧,将下游一侧输送工具18的突部18a进入输送用的孔13中的下游一侧的进入位置设置在播种装置7的播种位置的输送方向下游一侧,留有育苗器2的输送方向的长度以上的间隔而设定该上游一侧的进入位置和下游一侧的进入位置,并将播种位置和上游一侧的进入位置之间以及播种位置和下游一侧的进入位置之间的距离设定得比育苗器2的输送方向的长度更短。因此,根据方案1记载的播种机,通过沿输送路径3输送育苗器2,从而向育苗器2的育苗槽5中填充床土、播种、覆土。而且,由于在播种位置的输送方向上游一侧及输送方向下游一侧设有进入育苗器2的输送用的孔13并输送育苗器2的上游一侧输送工具17的突部17a及下游一侧输送工具18的突部18a,且将播种位置和上游一侧的进入位置之间以及播种位置和下游一侧的进-->入位置之间的距离设定得比育苗器2的输送方向的长度更短,所以处于播种位置的播种中的育苗器2有上游一侧输送工具17的突部17a及下游一侧输送工具18的突部18a的至少任一个作用,并牢固地保持该育苗器2而使播种中的育苗器2的位置不偏移。此外,由于留有育苗器2的输送方向的长度以上的间隔而设定上游一侧的进入位置和下游一侧的进入位置,所以上游一侧输送工具17的突部17a及下游一侧输送工具18的突部18a作用在同一育苗器2上而使育苗器2不会变形或破损,且可消除育苗器2之间的间隔并将育苗器2依次向播种位置输送。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方案2的播种机是在方案1记载的播种机中,在上游一侧的进入位置和下游一侧的进入位置之间的输送路径3上且在床土填充装置6和播种装置7之间设有向育苗槽5供给药剂的药剂供给装置94,将药剂供给装置94的药剂供给位置和上游一侧的进入位置之间以及药剂供给装置94的药剂供给位置和下游一侧的进入位置之间的距离设定得比育苗器2的输送方向的长度更短。因此,根据方案2记载的播种机,除了方案1记载的播种机的作用外,由于在播种之前利用药剂供给装置94向育苗槽5供给药剂,因而已供给的药剂在已播种的育苗槽5内位于种子的下方。此外,由于将药剂供给装置94的药剂供给位置和上游一侧的进入位置之间以及药剂供给装置94的药剂供给位置和下游一侧的进入位置之间的距离设定得比育苗器2的输送方向的长度更短,所以处于药剂供给位置的药剂供给中的育苗器2有上游一侧输送工具17的突部17a及下游一侧输送工具18的突部18a的至少任何一个起作用,牢固地保持该育苗器2,从而使药剂供给中的育苗器2的位置不偏移。而且,由于留有育苗器2的输送方向的长度以上的间隔而设定上游一侧的进入位置和下游一侧的进入位置,所以可消除育苗器2彼此之间的间隔而将育苗器2向药剂供给位置依次输送。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方案1记载的播种机,可实现即使播种中的育苗器2受到下一育苗器2的挤压,播种中的育苗器2的位置也不会偏移,可正确地向育苗槽5播种。此外,可消除育苗器2彼此之间的间隔而将育苗器2向播种位置依次输送,实-->现了提高播种作业的作业效率的同时,由于能防止来自播种装置7的种子没有播种到育苗器2中而通过上述间隔落下的情况,所以可避免种子的浪费。因此,不需要用于回收通过上述间隔落下的种子的将种子接收器,可实现降低成本。此外,根据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除了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的效果外,由于所供给的药剂在已播种的育苗槽5内位于种子的下方,所以在育苗中通过灌水等而溶化并作用的药效难以直接作用到种子上,可抑制因药效导致的发芽不良和成长不良。再有,可实现即使药剂供给中的育苗器2受到下一育苗器2的挤压,药剂供给中的育苗器2的位置也不会偏移,能正确地向育苗槽5供给药剂。而且,由于可消除育苗器2彼此之间的间隔而将育苗器2向药剂供给位置依次输送,可防止来自药剂供给装置94的药剂没有供给到育苗器2中而通过上述间隔落下的情况,所以可避免药剂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播种机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播种机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育苗器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育苗器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育苗器的正视图。图6是表示育苗器供给装置的重要部分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育苗器供给装置的重要部分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下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播种机,具备将配备多个育苗槽(5)和多个输送用的孔(13)的育苗器(2)向一个方向输送的育苗器(2)的输送路径(3),沿该输送路径(3)从该输送路径(3)的上游一侧依次设有:在育苗槽(5)中填充床土的床土填充装置(6)、向育苗槽(5)播种的播种装置(7)和向育苗槽(5)覆土的覆土装置(8);其特征在于,将在周围具备多个突部(17a)且转动的上游侧输送工具(17)设置在比播种装置(7)的播种位置更靠输送方向上游一侧的输送路径(3)上,将在周围具备多个突部(18a)且转动的下游侧输送工具(18)设置在比播种装置(7)的播种位置更靠输送方向下游一侧的输送路径(3)上,做成上游一侧输送工具(17)的多个突部(17a)及下游一侧输送工具(18)的多个突部(18a)依次进入育苗器(2)的输送用的孔(13)中并输送育苗器(2)的结构;将上游一侧输送工具(17)的突部(17a)进入输送用的孔(13)中的上游一侧的进入位置设置在播种装置(7)的播种位置的输送方向上游一侧,将下游一侧输送工具(18)的突部(18a)进入输送用的孔(13)中的下游一侧的进入位置设置在播种装置(7)的播种位置的输送方向下游一侧;留有育苗器(2)的输送方向的长度以上的间隔而设定该上游一侧的进入位置和下游一侧的进入位置,并将播种位置和上游一侧的进入位置之间以及播种位置和下游一侧的进入位置之间的距离设定得比育苗器(2)的输送方向的长度更短。...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3-30 2007-0933201.一种播种机,具备将配备多个育苗槽(5)和多个输送用的孔(13)的育苗器(2)向一个方向输送的育苗器(2)的输送路径(3),沿该输送路径(3)从该输送路径(3)的上游一侧依次设有:在育苗槽(5)中填充床土的床土填充装置(6)、向育苗槽(5)播种的播种装置(7)和向育苗槽(5)覆土的覆土装置(8);其特征在于,将在周围具备多个突部(17a)且转动的上游侧输送工具(17)设置在比播种装置(7)的播种位置更靠输送方向上游一侧的输送路径(3)上,将在周围具备多个突部(18a)且转动的下游侧输送工具(18)设置在比播种装置(7)的播种位置更靠输送方向下游一侧的输送路径(3)上,做成上游一侧输送工具(17)的多个突部(17a)及下游一侧输送工具(18)的多个突部(18a)依次进入育苗器(2)的输送用的孔(13)中并输送育苗器(2)的结构;将上游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子仁
申请(专利权)人: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