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047671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实现小型化、且光学设计容易的闪光装置。闪光装置(1)构成为包含:发光元件(12);驱动发光元件的第1驱动单元(15);配置在发光元件的上方的聚光单元(14);配置在发光元件和聚光单元之间的光控制单元(13);以及驱动光控制单元的第2驱动单元(16)。聚光单元通过使至少第1菲涅耳透镜和第2菲涅耳透镜混在一起而构成,第1菲涅耳透镜和第2菲涅耳透镜彼此的F值不同。当通过第1驱动单元驱动发光元件、从该发光元件输出光时,第2驱动单元驱动光控制单元,使得光控制单元的例如与第1菲涅耳透镜对应的部分的光透射度相对高而与第2菲涅耳透镜对应的部分的光透射度相对低。

Flash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flash device with simple structure, miniaturization and easy optical design. The flash device (1) has a light emitting element (12); the first drive light emitting element drive unit (15); the configuration in the condensing unit above the light emitting element (14); arranged between the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a light condensing unit control unit (13); and the second driving light control unit driving unit (16). The condensing unit is formed by mixing at least first Fresnel lenses with the second Fresnel lenses, and the first Fresnel lenses and the second Fresnel lenses have different F values from each other. When driving a light emitting element, the light output from the light emitting element through the first drive unit, second driving unit driving light control unit, the light control unit for example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Fresnel lens portion of the light transmittance is relatively high and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Fresnel lens portion of the light transmission is relatively 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与例如数字照相机等摄像装置组合起来使用的闪光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闪光装置相关的现有例,公知有由聚光面板、闪光放电管和反射镜构成的闪 光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幻。在该现有例的闪光装置中,聚光面板的外表面为圆柱面, 内表面为菲涅耳透镜面,通过使闪光放电管以及反射镜与聚光面板之间的距离变化,可使 闪光配光变化。并且,作为闪光装置相关的另一现有例,公知有由菲涅耳透镜、遮光用光学元件、 发光管和反射镜构成的闪光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该现有例的闪光装置按每个区域 划分遮光用光学元件,检测预备发光的反射光,根据检测结果通过遮光用光学元件来缩小 正式发光照射区域,从而调节本发光的照射光量。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2公开的现有例中,由于有必要使由闪光放电管和反 射镜构成的发光部物理地移动,因而在相机组装时,需要凸轮机构那样的移动机构,在机构 复杂这一方面有改良的余地。并且,由于必须在装置内设置用于使发光部移动的移动空间, 因而在装置的小型化困难这一方面也有改良的余地。并且,在上述的专利文献3公开的现有例中,由于需要在正式发光前反馈预备发 光的测光的控制机构,因而在动作的控制机构复杂这一方面有改良的余地。而且,由于菲涅 耳透镜的光学性能和遮光性能是独立的,因而限定了发光部的照射区域,因此在配光(上 下、左右、对角)的光学设计困难这一方面也有改良的余地。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8047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0028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5-1650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具体方式,其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实现小型化、且光学 设计容易的配光可变式闪光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个方式的闪光装置包含(a)发光元件;(b)驱动发光元件的第1 驱动单元;(c)配置在发光元件的上方(光的射出方向)的聚光单元;(d)配置在发光元件 和聚光单元之间的光控制单元;以及(e)驱动光控制单元的第2驱动单元。聚光单元通过 使至少第1菲涅耳透镜和第2菲涅耳透镜混在一起而构成,第1菲涅耳透镜和第2菲涅耳 透镜彼此的F值不同。当通过第1驱动单元驱动发光元件、从该发光元件输出光时,第2驱 动单元驱动光控制单元,使得光控制单元的与第1菲涅耳透镜对应的部分的光透射度相对 高而与第2菲涅耳透镜对应的部分的光透射度相对低,或者驱动光控制单元,使得光控制 单元的与第2菲涅耳透镜对应的部分的光透射度相对高且与第1菲涅耳透镜对应的部分的 光透射度相对低。在上述闪光装置中,对将多个菲涅耳透镜混在一起的透镜和光控制单元进行组 合,而且对应于发光元件的发光动作来驱动光控制单元,控制从发光元件输出的光的透射 量。因此,不使用预备发光及其检测机构、或者发光部的移动机构等复杂结构,可选择性地 利用F值不同的多个菲涅耳透镜来实现配光调整。因此,能实现闪光装置的小型化。并且, 由于由菲涅耳透镜构成的聚光单元是大致平板状,作为光控制单元可使用电致变色器件、 液晶器件等大致平板状的器件,因而能实现闪光装置的薄型化。上述的聚光单元具有例如以下的结构。S卩,第1菲涅耳透镜具有多个第1透镜片, 第2菲涅耳透镜具有多个第2透镜片。而且,在至少一部分第1透镜片相互之间设置间隙 来间隔地配置多个第1透镜片,多个第2透镜片配置在多个第1透镜片的上述间隙中。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性剖面图。图2是用于说明透镜的详细结构的示意性剖面图。图3是示出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c)器件的部分放大剖面图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闪光装置的动作的概略图。图5是用于说明闪光装置的动作的概略图。标号说明1 闪光装置;2 相机;10 基板;11 反射伞;12 :LED (发光元件);13 电致变色器 件;14 透镜;15 驱动电路(第1驱动电路);16 驱动电路(第2驱动电路);20、21 电极; 22,23 基板;24 电致变色材料层;A、B 菲涅耳透镜。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性剖面图。图1所示的闪光 装置1构成为包含搭载在基板10上的LED(发光元件)12 ;设置成包围该LED12的反射 伞11 ;配置在反射伞11和LED12的上部(LED12的光的射出方向)的电致变色器件(光控 制单元)13 ;夹着电致变色器件13而配置在LED12的上部的透镜14 ;驱动LED的驱动电路 (第1驱动单元)15 ;以及驱动电致变色器件的驱动电路(第2驱动单元)16。该闪光装置 1例如如图所示与相机2连接来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1可以应用于直接驱动方式 或充放电方式的任一方。如图所示,基板10和电致变色器件13之间电连接。具体地说,设 有用于使接地端子共用的布线。LED 12由驱动电路16驱动,输出光。从LED12输出的光入射到电致变色器件13。 另外,LED12是发光元件的一例,并不限定于此。并且,可以搭载多个LED12。电致变色器件13作为用于使从LED12入射的光部分地透射、或者遮断该光的光控 制单元发挥功能。本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器件13使用无机系的材料(氧化钨)来构成,该 材料根据从驱动电路16提供的电压信号,可逆地变化为蓝色和透明色。关于电致变色器件 13的结构的详情,在后面进一步描述。透镜(聚光单元)14通过使具有互不相同的F值的多个菲涅耳透镜混在一起而构 成。本实施方式的透镜14通过使具有第IF值的菲涅耳透镜A(第1菲涅耳透镜)和具有第2F值的菲涅耳透镜B (第2菲涅耳透镜)这两种菲涅耳透镜混在一起而构成。图2是用于说明透镜14的详细结构的示意性剖面图。关于透镜14,F值不同的2 个菲涅耳透镜A、B各自的透镜片从中心呈同心圆状(或者线性状)交替排列。详细地说, 透镜14是通过将菲涅耳透镜A的透镜片(为方便起见,图中将其表示为“A”)和菲涅耳透 镜B的透镜片(为方便起见,图中将其表示为“B”)交替排列来构成的。即,在菲涅耳透镜 A的各透镜片相互之间设置间隙而将它们间隔地配置,菲涅耳透镜B的透镜片配置在菲涅 耳透镜A的各透镜片的相互之间的间隙内。另外,菲涅耳透镜A的透镜片和菲涅耳透镜B 的透镜片的排列顺序也可以相反。透镜14的中心部是由各菲涅耳透镜A、B共有的部分,更优选地,具有如图所示大 致平坦的形状。另外,各菲涅耳透镜A、B的各透镜片的切割面可以是内表面、外表面的任一 方。并且,也可以使3个以上的菲涅耳透镜混在一起来形成透镜14。如图2所示,配置在透镜14的下侧的电致变色器件13具有与各菲涅耳透镜A、B 的各透镜片对应设置的多个电致变色元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电致变色元件以与各菲 涅耳透镜A、B的各透镜片的配置间隔大致相同的宽度和相同的数量来设置。图3是示出电致变色器件13的部分放大剖面图的图。如图所示,电致变色器件13 具有例如与菲涅耳透镜A、B的各透镜片对应形成的电极20、21 ;支撑这些电极20、21的基 板22、23 ;以及介于基板22、23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24。然后,由一对电极20、21和介于 它们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M构成1个电致变色元件。另外,图3所示的结构只不过是一 例,并不限定于此。本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1具有上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闪光装置,该闪光装置包括:发光元件;驱动所述发光元件的第1驱动单元;配置在所述发光元件的上方的聚光单元;配置在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聚光单元之间的光控制单元;以及驱动所述光控制单元的第2驱动单元,所述聚光单元通过使至少第1菲涅耳透镜和第2菲涅耳透镜混在一起而构成,所述第1菲涅耳透镜和所述第2菲涅耳透镜的F值彼此不同,当通过所述第1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发光元件、而从该发光元件输出光时,所述第2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光控制单元,使得所述光控制单元的与所述第1菲涅耳透镜对应的部分的光透射度相对高而与所述第2菲涅耳透镜对应的部分的光透射度相对低,或者驱动所述光控制单元,使得所述光控制单元的与所述第2菲涅耳透镜对应的部分的光透射度相对高而与所述第1菲涅耳透镜对应的部分的光透射度相对低。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城英志河野圭真
申请(专利权)人: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