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纤维纱线连续涂聚染色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38772 阅读:3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是一种纤维素纤维纱线连续涂聚染色的生产方法,是一种以纤维素纤维改性处理为前提,以涂料染色和/或阴离子染料交联缩聚染色为基本特征的所述纱线连续涂聚染色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整经成轴的纱线化学改性或物理改性处理、涂聚染色、预烘、湿短蒸、高温焙固、染后处理、色纱成轴,且所述的所有生产步续是一机一步连续完成的。具有生产工艺简单可靠,较大幅度地减少用水和用汽,提高染料上染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并使产品色纱品种多样化等特点。经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工生产的染色纱线织成的织物,能满足多种后加工的需求,可适应市场对纺织产品多变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染整生产技术。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所述纤维素纤维,主要包括棉、麻纤维,粘胶纤维和天丝类纤维。所述涂聚染色,是指涂料染色和/或阴离子染料交联缩聚染色。而涂聚染色是以 上所述染色的简称。这一简称是业内所认知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纤维素纤维纱线的连续染色,主要是指由纤维素纤维纺制的纱 线,在纱线环状染整浆联合设备上,实施的连续涂料染色和/或染料染色。尤其是其中所述 涂料和染料的一浴染色或二浴染色,将会使染色纱线的色彩更为丰富鲜艳。 目前已有的所述纱线的染色,主要有绞纱染色和筒子纱染色,由于这两种纱线染 色,存在着工序多,用水、用汽量大,上染率低,污水处理负荷重,纱线后加工及染色质量较 难控制,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而有所改进,但终究因其间隙式加工方法的需要,而其改进 是有限的,仍然受到节能减排总趋势的制约。已有的连续纱线染色的生产方法,虽然可以减少用水量,但其适用范围较窄,主要 用来加工靛蓝牛仔布用色纱,其产品比较单一。近年来,虽然有少量活性、硫化染料连续染 色工艺出现,但其还是基于传统的染色方法,而其用水多,污染重,能耗大等问题并未得到 根本的改变。为了适应现代衣着时尚追求的各种风格的成衣加工的需求,提供一种节能减排的 适用于纤维素纤维纱线连续涂聚染色的新的生产方法,便成为业内的研发课题。然而至今 未见有所述纱线连续涂聚染色技术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的,节能减排的,上染率相对较高的,能够满足 色织造和成衣加工等多种后加工工艺要求的,以 适应市场对纺织产品多变的需求。本专利技术实现其所要实现的目的的技术构想一是采用环状纱线染蒸浆联合设备,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生产装备;二是通过对纤维素纤维进行化学或物理的改性处理,以有效提高 涂料染色和染料染色的上染率和色牢度;三是采用涂料或涂料和/或阴离子染料一浴或二 浴轧染方式,以有效丰富纱线的色彩;四是采取湿短蒸和高温焙固等汽蒸工艺。以提高染色 纱线的色牢度,且染色后纱线只须经轻微水洗甚至不经水洗,即可投放后续加工,节约用水 和减少污水排放;五是所述改性处理,涂聚染色,汽蒸,染后处理和色纱成轴等,在环状纱线 染蒸浆联合设备上连续一步完成,以实现大批量、规模化流水线生产,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和保障色纱成品质量。本专利技术源于上述技术构想,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以整经成轴的纤维素纤维纱线为加工对象,其创新点在于,该生产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a、改性处理;根据所述纱线的后加工需求,对所述纱线进行改性处理;b、涂聚染色;在加有涂料和/或阴离子染料以及助剂的混合染液浴槽内,对经a步骤改 性处理的所述纱线实施浸轧染色;C、预烘;所述预烘采用远红外加热对经b步骤浸轧染色的所述纱线实施预烘;d、湿短蒸;所述湿短蒸是将经c步骤远红外加热预烘后的所述纱线,在湿蒸箱内实施 汽蒸反应;e、高温焙固;所述高温焙固是将经d步骤湿蒸后的所述纱线,通过加热进一步完成汽 蒸反应和粘合剂的交联反应并烘干;f、染后处理;将经e步骤高温焙固后的所述纱线进行染后处理;g、染色纱线成轴;将经f步骤染后处理的所述纱线卷绕在经轴上;且以上所述的改性处理、涂聚染色、预烘、湿短蒸、高温焙固、染后处理和色纱成轴7个 步骤,是一机一步连续完成的。由以上所给出的技术方案可以明了,本专利技术由于对纤维素纤维实施了阳离子改性 处理,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涂料和阴子染料与纤维的接枝结合能力,大幅度提高了色纱的上 染效率和着色牢度;由于纤维素纤维染色前先行实施改性处理,实现了涂料和阴离子染料 同浴染色,有效提高了染色纱线产品的多样性和多色性;由于纱线涂聚染色后实施了汽蒸 处理(含湿短蒸和高温焙固),有效提高了色线的染色牢度,减轻了染后水洗负担,节约了用 水和降低了污水排放;由于所述7个生产步骤是在一台设备上连续进行的,从而实现了工 艺控制简便易行,质量保证有效,减轻工人劳动负荷,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大批量规模化生 产和生产现场洁净文明等目的。由此诸多因素而实现了本专利技术的初衷。上述本专利技术a步骤所述的改性处理,可以是化学改性处理,也可以是物理改性处 理。而所述化学改性处理和物理改性处理,目前各有多种方式,诸如等离子改性处理等等。 本专利技术通过反复试验,所优选的改性处理,是胺化改性处理(化学法)和丝光改性处理(物理 法)即所述a步骤改性处理,是胺化改性处理,是在胺化变性剂L含量为l(T30g/L、变性剂SR 含量为1(T40 g/L,温度在3(T80°C范围内的浴液条件下,通过浸轧并经烘燥对所述纱线实 施胺化改性处理。所述a步骤改性处理,是丝光改性处理,是在NaOH含量为17(T240 g/L、HP丝光渗 透剂含量为(Γ15 g/L、温度在7(T95°C范围内的浴液条件下,通过浸轧并经冷却后水洗,对 所述纱线实施丝光改性处理。 在上述主旨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还主张所述b步骤的涂聚染色,包括单涂料染色,单阴子染料交联缩聚染色,以及涂料与染料 缩聚一浴染色和二浴染色;所述的单涂料染色,是利用纱线经步骤a改性后,纤维素纤维分子由纤维素I转变成 了纤维素II或接枝上了阳荷性基团,弱阴荷性的涂料通过离子键、氢键结合或范得华力作 用而上染的可能性更大。所述的交联缩聚染色,是利用纤维丝光改性和增强的与染料活性 基反应的能力或改性接枝上去的叔胺或季胺基团的强吸电子性,增强了邻近仲羟基离子化 的倾向,形成了强亲核性的仲羟基阴离子,加快了纤维与活性基团发生亲核反应的速度,因此纤维素纤维的化学改性或物理改性,对亲核缩聚反应有催化作用。根据这一原理,所说的 交联缩聚染色时发生缩聚亲核反应的反应性化合物至少带有二个亲核性反应基团,可以是 双活性基的活性染料,也可以是一种交链剂。这些反应性的化合物,既可与纤维素纤维上的 羟基反应,也可以与其它阴离子染料或水解染料上的羟基、胺基等基团发生交联缩聚反应, 使其它阴离子染料或水解染料固着在纤维上,当然胺化后带阳荷性的纤维对阴离子染料还 有离子引力可使染料上染。所述的一浴染色,是指涂料和染料放在同一染液中对纱线进行浸轧染色; 所述的的二浴染色,是指涂料和染料放在不同的染液中分别进行浸轧染色。所述的单涂料染色,是在涂料含量lg/L 100g/L、专用粘合剂含量(TlOOg/L、防泳 移剂含量5g/L 30g/L的染液条件下,对纱线实施涂料染色;所述的单阴离子染料交联缩聚 染色,是在双活性基活性染料含量为(T50g/L、直接染料或酸性染料含量为(T30g/L、交联 剂含量为(T50g/L的染液条件下,对纱线实施染色,染液中的三种物质可以根据对产品后 加工性能的不同要求进行任意组合;所述的涂料与染料缩聚一浴染色,是在单缩聚染色的 基础上,根据染色纱色种的需要,在染液中加入含量为广60g/L涂料和(T80g/L专用粘合 齐IJ,对所述纱线实施一浴染色;所述的涂料与染料缩聚二浴染色,是先按单缩聚染色染液配 方进行染料的缩聚染色,经预烘和湿短蒸后,再按单涂料染色染液配方进行涂料染色。所给 出的涂聚染色多种染色条件,是本专利技术经反复研究且经多次对比试验后所优选并经生产性 试验证明是合理的。所述的多种染液组成,可以根据所生产的不同色种或后加工要求选定。 例如说,要染特别鲜艳颜色的纱线,可用单涂料染色;要染特别乌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纤维素纤维纱线连续涂聚染色的生产方法,以整经成轴的纤维素纤维纱线为加工对象,其特征在于,该生产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进行:a、改性处理;根据所述纱线的后加工需求,对所述纱线进行改处理性;b、涂聚染色;在加有涂料和/或阴离子染料以及助剂的混合染液浴槽内,对经a步骤改性处理的所述纱线实施浸轧染色;c、预烘;所述预烘采用远红外加热对经b步骤浸轧染色的所述纱线实施预烘;d、湿短蒸;所述湿短蒸是将经c步骤远红外加热预烘后的所述纱线,在湿蒸箱内实施汽蒸反应;e、高温焙固;所述高温焙固是将经d步骤湿蒸后的所述纱线,通过加热进一步完成汽蒸反应和粘合剂的交联反应并烘干;f、染后处理;将经e步骤高温焙固后的所述纱线进行染后处理;g、染色纱线成轴;将经f步骤染后处理的所述纱线卷绕在经轴上;且以上所述的改性处理、涂聚染色、预烘、湿短蒸、高温焙固、染后处理和色纱成轴7个步骤,是一机一步连续完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三兴刘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森容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