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肝胆性结石的药物新型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382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用于治疗肝胆性结石的药物新型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是由薄荷素油和药学上认可的辅料采用特殊工艺制成的同时具有速释和缓释作用的新型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新型制剂生产、携带、运输方便,质量稳定可控,无毒、无刺激性、安全性高、不易产生赖药性,作用迅速、持久,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用药选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胆结石的新型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同时具有速释和缓释作用的滴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胆囊炎与胆结石(又称胆石症)常同时存在,且相互影响。胆结石的形成与胆囊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胆结石的存在又易引起胆囊炎的发生。胆石症的发病率有着明显的地区差异香港26%,马来西亚10.2%,日本5~13%,南朝鲜17%。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总人口129533万人,其中约有1亿余胆结石、胆囊炎患者。胆石症的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70岁和80岁胆石症的发生率可达42.7%和51.9%,且胆石症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抗生素治疗胆囊炎;手术方法和口服药物溶石、排石。其中碎石技术有体外震波碎石、体内震波碎石、激光碎石、电液压碎石等4种,内窥镜介入治疗是最新研究趋势,但以上各治疗方法都存在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如手术并发症、术后粘连、再手术率等都较高,口服药物毒副作用较大,而介入治疗尚未形成统一规范,因此积极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势在必行。中医运用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诊治特色治疗胆囊炎、胆结石具有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目前用治胆囊炎、胆结石的品种较多(注册生产的厂有一百余家,注册品种有20余种),绝大部分是中成药,化学药主要是抗生素,起消炎止疼的作用,具有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赖药性,治标不治本等缺点。中成药中销售较好的国准字号药主要有龙胆泻肝系列、消炎利胆片、利胆排石片等。龙胆泻肝系列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关木通、甘草、当归等,功能清肝胆,利温热,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部疼痛,胁痛口苦;消炎利胆排石片金钱草250g、茵陈250g、黄芩75g、木香75g、郁金75g、大黄125g等,功能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囊炎;二十五味松石丸松石50g、珍珠10g、珊瑚40g、朱砂20g、诃子(去核)50g、余甘子50g等,功能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化瘀,用于肝郁气滞、血瘀、肝中毒、肝痛、肝硬化、肝渗水及各种急性慢性肝炎和胆囊炎。其中龙胆泻肝系列属治疗肝胆疾病的大众品种,而非针对胆囊炎、胆结石的专门品种。以上品种均能清热、利湿、利胆。其中龙胆泻肝系列重清热、利湿而轻疏肝、利胆,适于湿热均重之证;利胆排石片则重利湿、利胆,并重用大黄,利用大黄之泻下作用使湿、石、热尽祛。二十五味松石丸重用重镇之品清热解毒、疏肝利胆,但则重于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壅盛之证。上述品种均药味多、用药重,且多用苦寒之品、清利之药,易伤胃、伤阴,不宜久服。可用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但不宜用于慢性胆囊炎及胆石症的长期治疗。还有胆舒胶囊,用于疏肝理气、利胆溶石,清热利湿的作用较弱,药味少(仅由薄荷素油一味药组成),薄荷,始载于《唐·新修本草》,称其“主贼风伤寒,发汗。治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南梁·甄权曰薄荷能“通利关节,发毒汗,去愤气,破血止痢”。元医家王好古称“薄荷,手足厥阴气分药也。能搜肝气,又主肺盛有余肩背痛,及风寒汗出。”上述可知薄荷具有疏肝理气之功。该药物用量轻、药性平和,但是由于其药味剂型的限制,药物释放速度相对较慢,适宜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等。专利申请号为01134090的“一种治疗肝胆结石的溶石性药物及制备方法”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由薄荷油和香葵油组成的药物组合物,其剂型主要是软胶囊,用于治疗肝胆性结石,但是该专利文件中没有对该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同时作为软胶囊,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囊壳易老化或发生粘连,对内容物的质量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发生药物渗漏或药物崩解时限延长。现有技术为了解决目前治疗胆结石没有既速释又长效药物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主要含有薄荷素油的新型药物制剂,特别是一种同时具有速释和长效作用的滴丸制剂,具有药物纯度高、服用量小,稳定性好、不易产生赖药性,在迅速止疼的同时又发挥强有力且长效的溶石、化石、消炎作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同时具有速释和缓释作用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薄荷素油和药学上认可的辅料,采用特殊的制备工艺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治疗肝胆结石的新型制剂及制备工艺是指先将部分药物与适量的囊壳材料采用特殊的制备工艺制成具有缓释作用的微囊或微丸,再用另部分薄荷素油与适量的基质制成具有速释作用的部分。将上述两部分混合均匀后再制成滴丸,或者将上述两部分别置于滴丸机的两个不同部位再制成滴丸。上述微囊或微丸为微粒或球状小球。具有缓释作用的微囊或微丸能在8-12小时内维持药物有效浓度,发挥长效作用;具有速释作用的滴丸能在10分钟内崩解,发挥迅速止疼作用。在制剂剂型方面,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中成药多为丸、散、片、(硬)胶囊剂,结合薄荷素油的性质,用微囊+滴丸这一新剂型,采用固体分散技术,药物被包埋在高分子囊壳材料中,形成微囊或微丸,同时部分药物又以分子状态分散于基质中,形成均匀的固体分散体,药物间无空隙,与空气隔绝,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微囊或微丸由于辅料的缓慢溶解释放而发挥较长的疗效,同时药物在滴丸基质中,冷凝形成极细的结晶,有利于溶解吸收,迅速发挥疗效、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副作用。也可避免药物从吸收的辅料中渗出的缺点,在剂型方面有创新性与可行性。其中所述的囊壳材料是指制备微囊(或微丸)过程中主药以外的附加剂,可以为明胶、阿拉伯胶、聚酰胺、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甘油等。其中所述的基质是指制备滴丸过程中主药和微囊(或微丸)以外的附加剂,可以为PEG4000、PEG6000、聚醚(poloxamer)、甘油明胶聚氧乙烯单硬脂酸脂(s-40)、吐温-80等。每制剂单位中含有薄荷脑10~30mg。每制剂单位是指每克或每粒。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它由下列步骤组成a、取薄荷素油,采用单凝聚法或复凝聚法,用囊壳材料进行包裹,制得微囊(或微丸)。b、另部分薄荷素油和基质充分混合均匀,再加入制得的微囊(或微丸),制成熔融液或与制得的微囊(或微丸)置于滴丸器的不同部位,隔离。c、将步骤b所得的溶液液保持40-50℃恒定温度,等速滴入冷凝液中,收集滴丸,吸除冷凝液,干燥,即得。其中步骤a中原料药和囊壳材料得重量配比为1∶1~4;步骤b中原料药和基质的重量配比为1∶0.5~6;步骤c所述的冷凝液为液体石蜡、植物油、甲基硅油。进一步地,该制备方法为1、微囊的制备可采用单凝聚法或复凝聚法。a、单凝聚法羧甲基纤维素用蒸馏水溶解后,加入甘油溶液,搅拌均匀,于45℃保温的同时,缓慢加入薄荷素油,不停搅拌使成乳浊液;然后边搅拌边加入24%Na2SO溶液4,使其凝聚成囊;在15℃条件下,缓慢加入Na2SO4溶液,沉淀微囊,静置24小时;调PH值为8.0,10℃,加入37%甲醛,固化微囊,静置1小时,抽滤,得固化囊,用蒸馏水洗至无醇味,于50℃以下干燥,即得薄荷素油的微囊包裹物。b、复凝聚法取明胶用蒸馏水充分溶胀,边加边搅拌加入薄荷素油,保温45℃,制成乳浊液;另取羧甲基纤维素,加水溶解,沸水中加热去除其氧化酶,加入甘油,混合均匀;将上述两液合并,水温保持40℃,不停搅拌;用新配制的5%醋酸溶液,调节PH值为4.0,温度控制在小于10℃搅拌20分钟;然后加入37%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薄荷素油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滴丸是由缓释部分和速释部分所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薄荷素油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滴丸是由缓释部分和速释部分所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释部分是由微囊或微丸组成。3.根据权利要2所述的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囊(或微丸)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辅料组成薄荷素油1份囊壳材料1~4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速释部分是由薄荷素油和药学上认可的基质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速释部分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辅料组成薄荷素油1份基 质 1.5~6.0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释部分和速释部分的组成方式是微囊(或微丸)集中被速释部分包含。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向波罗丽丹李世娟谢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三明药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