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圆棒加热炉的导轨与炉体的配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37099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金属圆棒加热炉的导轨与炉体的配合结构,属于工业窑炉技术领域。金属圆棒加热炉包括炉体,炉体具有炉膛,特点是:在炉膛的炉膛底壁上间隔开设有导轨槽,导轨槽与炉膛的长度方向保持并行,在各导轨槽内设置有导轨,导轨包括导轨座、连接板和导引条,导轨座、连接板和导引条三者彼此成一体结构,导轨座位于连接板的底部且与导轨槽相嵌配,导引条位于连接板的顶部,在导轨座上间隔开设有导轨座膨胀槽,在连接板上间隔开设有第一连接板膨胀槽,且该第一连接板膨胀槽与导轨座膨胀槽相通,在导引条上间隔开设有导引条膨胀槽,导引条膨胀槽与第一连接板膨胀槽彼此形成一隔一的关系。优点:有助于改善加热效果而节约能源,能保障均匀加热,减轻工作强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业窑炉
,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圆棒加热炉的导轨与炉体的配合结构
技术介绍
在以热轧方式制造金属制品的过程中,金属材料自加热炉一端的进料口(也称投料口或喂料口)送入,途经炉膛后直至从加热炉另一端的出料口引出,由相应的热轧设备轧制成所需的产品。现以制造作为研磨介质的钢球为例,首先将金属圆棒从加热炉一端的进料口引入,途经炉膛加热区域后,被加热的金属圆棒便自出料口输出,接着由轧球机轧制成球体,而后进行淬火,最后经退火(回火)处理,得到成品钢球。为了保障圆棒从进料口顺利地自出料口输出,已有技术通常将加热炉的炉膛设计成倾斜结构,更具体地讲,将炉膛的底壁设计成由进料口渐渐向出料口倾斜,业界称这种加热炉为斜底炉。斜底炉导引金属圆棒的方式纯粹依据炉膛底壁的倾斜度滚动,即无需使用牵引装置。上述加热炉的炉膛结构至少存在以下两点欠缺一是由于棒材与炉膛的底壁整体接触,因此接触面积大,从而对棒材的加热效果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加热速度缓慢。为了弥补这一不足,通常将加热炉的长度适当延长,以便棒材获得有效加热时间并达到加热温度,然而,此举往往产生顾此失彼的问题,所谓的顾此,即能够满足金属棒材整体温度达到 1100°C左右,保障后续的轧制工艺要求,而所述的失彼,则为浪费能源、增加生产成本以及增大加热炉的占地面积等等;二是由于棒材依靠炉膛底壁的倾斜度自主滚动,因此易产生扎堆现象而影响加热,甚至出现因扎堆而滞留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由工人凭借间隔开设在加热炉的壁体(侧壁)上的观察孔用撬棒(铁棒)循着观察孔伸入炉膛清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毫无疑问,如果在炉膛底壁敷设导轨,则可以避免上述两点欠缺,但是,由于炉膛长期处于1100°c左右的高温下,因热胀冷缩的原因,导轨难以与炉膛底壁持久结合,尤其是导轨自身会出现变形起拱等现象,无需多久便失去作用。或许基于这一原因,据本申请人所知,已有技术中的用于加热圆棒的加热炉的炉膛内既未见又未闻敷设导轨的先例,并且在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也无相关的报道。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就导轨如何有效地敷设于加热炉炉膛内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且被实验印证是可行的,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减小金属棒材与炉膛的底壁的接触面积而藉以改善对棒材的加热效果并且体现节约能源,有利于避免金属棒材出现扎堆现象而藉以保障棒材均勻加热并且减轻在线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的金属圆棒加热炉的导轨与炉体的配合结构。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金属圆棒加热炉的导轨与炉体的配合结构,所述的金属圆棒加热炉包括炉体,炉体具有炉膛,特征在于在炉膛的炉膛底壁上间隔开设有导轨槽,导轨槽与炉膛的长度方向保持并行,在各导轨槽内设置有导轨,导轨包括导轨座、连接板和导引条,导轨座、连接板和导引条三者彼此成一体结构,其中导轨座位于连接板的底部并且与所述导轨槽相嵌配,而导引条位于连接板的顶部,在所述导轨座上间隔开设有导轨座膨胀槽,在所述连接板上间隔开设有第一连接板膨胀槽,并且该第一连接板膨胀槽与导轨座膨胀槽相通,在导引条上间隔开设有导引条膨胀槽,导引条膨胀槽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膨胀槽彼此形成一隔一的关系。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轨槽的横截面形状呈燕尾形。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轨的横截面形状呈工字形。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引条的表面构成圆弧面。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板上还间隔开设有第二连接板膨胀槽,第二连接板膨胀槽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膨胀槽彼此形成一隔一的关系。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轨槽之间的间距为 60-110cm。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轨槽之间的间距为 80-100cm。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轨槽之间的间距为90cm。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炉体是由耐火材料砌筑而成的,并且在炉体的炉膛的出料口一端具有一用于供加热后的金属圆棒滚入的出料槽。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耐火材料为耐火砖。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炉体的炉膛的炉膛底壁上间隔开设有导轨槽, 在各导轨槽内设置导轨,并且在构成导轨的导轨连接座上开设了导轨座膨胀槽、在连接板上开设了第一连接板膨胀槽和在导引条上开设了导引条膨胀槽,因而能使导轨持久地与导轨槽相配合,并且导轨不会因热胀冷缩而变形或起拱,被加热的金属圆棒循着导轨移动,与导轨的接触面小,有助于改善加热效果而节约能源,金属圆棒不会出现扎堆现象,能保障均勻加热,并且可减轻在线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涉及一种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导轨与导轨槽的配合图。图3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请见图1、图2和图3,由于金属圆棒加热炉属于公知技术,因此申请人在图1和图2中仅仅示出了炉体1的局部,以目前由图1和图2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左端为进料口,而右端为出料口。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炉体1的炉膛11的炉膛底壁111 上并且沿炉膛底壁的长度方向以60-110cm的间隔距离开设有横截面形状优选为燕尾形的导轨槽1111,较好地,相邻导轨槽1111之间的间距为80-100cm,最好为90cm,本实施例选择 90cm。在炉膛底壁111上并且在出料口的一端凹设有一出料槽112,图1示意的金属圆棒3 在途经加热区域即被加热后滚入出料槽112中。此外在出料口部位的炉体1上开设有一视窗113。前述的炉膛底壁同样是倾斜的,即自进料口一端朝向出料口一端倾斜,也即自图1 和图2所示的位置状态的左端向右端倾斜,以便金属圆棒3在加热的同时自进料口向出料口自动滚移,直至抵达出料槽112,进入到出料槽112中的金属圆棒3由顶杆顶出。具体是 在对应于出料槽112两端的炉体1的部位各开设有通孔,由顶杆经通孔探入出料槽112将金属圆棒3顶出,供对应于另一通孔处的轧球机轧制成球体。在前述的各导轨槽1111内敷设有结构由图2详细示意的导轨2,导轨2包括导轨座21、连接板22和导引条23,并且,导轨座21、连接板22和导引条23三者构成一体结构, 其中导轨座21位于底部,与前述的导轨槽1111相嵌配,连接板22位于导轨座21与导引条23之间,而导引条23位于顶部。在导轨座21上间隔开设有宽度优选为0. 5-2mm的导轨座膨胀槽211,在连接板22上并且在对应于导轨座膨胀槽211的位置开设有宽度同样优选为0. 5-2mm的第一连接板膨胀槽221,第一连接板膨胀槽221与导轨座膨胀槽211相衔接, 即两者相通而形成犹如L形的槽。在导引条23上间隔开设有宽度依然优选为0. 5-2mm的导引条膨胀槽231,导引条膨胀槽231与第一连接板膨胀槽221呈一隔一的位置关系。优选地,在前述的连接板22上还间隔开设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圆棒加热炉的导轨与炉体的配合结构,所述的金属圆棒加热炉包括炉体(1),炉体(1)具有炉膛(11),其特征在于:在炉膛(11)的炉膛底壁(111)上间隔开设有导轨槽(1111),导轨槽(1111)与炉膛的长度方向保持并行,在各导轨槽(1111)内设置有导轨(2),导轨(2)包括导轨座(21)、连接板(22)和导引条(23),导轨座(21)、连接板(22)和导引条(23)三者彼此成一体结构,其中:导轨座(21)位于连接板(22)的底部并且与所述导轨槽(1111)相嵌配,而导引条(23)位于连接板(22)的顶部,在所述导轨座(21)上间隔开设有导轨座膨胀槽(211),在所述连接板(22)上间隔开设有第一连接板膨胀槽(221),并且该第一连接板膨胀槽(221)与导轨座膨胀槽(211)相通,在导引条(23)上间隔开设有导引条膨胀槽(231),导引条膨胀槽(231)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膨胀槽(221)彼此形成一隔一的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非凡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