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继江专利>正文

用以预防和/或治疗因微生物引起的口腔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3702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以预防和/或治疗因微生物引起的口腔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包含当归、生地、黄连、牡丹皮及升麻。(*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防和/或治疗因微生物引起的口腔疾病的组合物及方法。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中医配方以预防和/或治疗因微生物引起的口腔疾病。
技术介绍
现代医学认为牙周病的发病主因是(1)口腔局部不良刺激所致,如口腔卫生不良形成的菌斑、牙垢、牙石、经常性的食物崁塞、不良修复体刺激。(2)内分泌紊乱(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血液疾病及免疫不全疾病(白血病、爱滋病)、营养障碍、慢性全身性消耗性疾病,或过度疲劳致使抵抗力下降,而造成链球菌等微生物感染引牙齿周围组织而发此病(见,曹采方,牙周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p.29-65,66-80)。常见的自觉性症状有牙龈红、肿、疼痛、出血及牙齿松动等(见,Meitner,S.W.Identification of inflamedgingival surface.J.Clin.Periodontol.1979,(6),93)。S.S.Socransky于1977年提出五项牙周病致病病原菌的标准(1)此微生物在疾病部位的数目必须高于非疾病部位。(2)消除此微生物可减缓此疾病进展。(3)此微生物应与牙周病发生及进展的毒素有关联性。(4)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必须对此微生物有较高的反应,足以显示此菌在疾病中独特的地位。(5)从动物的病理产生试验中,必须能推论出人类牙周病的形成(见,Socransky,S.S.Microbiology of periodontaldisease-Present status and future consideration.J.Periodontol.1977,48,497-504.)。牙菌斑已确认是造成牙周病发生的主因之一,现今人类口腔内发现的细菌超过400种,其中最容易引发或导致牙周发炎的主要牙菌斑细菌有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粘放线菌(Actinomyces viscosus)、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nguis)、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等(见,凌丽珍,牙周病致病机转新观念,J.Dent Sci.2001217-14)。当引起口腔疾病的微生物侵犯牙周组织时,造成牙周组织感染。人类为对抗感染,激活发炎反应以抵抗细菌入侵的过程中,皆需有细胞因子的参与。辅助性T淋巴球1(TH1 cells)分泌的白介素-2(IL-2)、辅助性T淋巴球2(TH2 cells)分泌的白介素-4(IL-4)、(见MosmannTR,Coffman RL.Two types of mouse T helper cell clonesimplicationsfor immune regulation.Immunology Today 1987;8223-226.)、巨噬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皆为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此些细胞因子皆参与自然的免疫反应;调节淋巴球生长、分化和细胞活性;参与免疫发炎反应;刺激未成熟白血球的生长和分化。故与人类对抗感染的机能息息相关。现今用于治疗牙周病的方式为清除牙结石、牙根面整平术与口服药物(见,牛东平,口腔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p.121-136)。常用于治疗牙周病的药物为化学抗生素与消炎止痛剂,虽然抗生素与消炎止痛剂能缓解牙周病急性发炎期的部分症状,但抗生素和消炎止痛剂所隐藏的细菌耐药性与不良副作用现象却是不容忽视的一大隐忧。学者Mandinier等人于1999年对50株不同的牙周致病菌(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菌))作抗生素抗药性测试,发现所有A.a菌均对抗生素阿莫西林敏感,4%对红霉素具抗药性,4%对四环素具抗药性,72%对抗生素甲硝唑具抗药性(见,Mandinier IM,Fosse TB,Hitig C,Charbit Y,Hannoun LR.Resistance profile survey of 50 periodontal strains of Actinobacillusactinomyectomitans.J Periodontol.1999,Aug,70(8),888-92.)。所以寻求更理想的牙周病口服或外用治疗药物是有其必要性及价值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中医对于牙周病病症有急、慢之分。急性多属胃火上攻,牙龈红肿热痛、出血溢脓等症状归属于热症,治疗先以消炎、止痛、抗菌为主。慢性多属脾肾之虚,牙齿疏豁、牙龈虚浮萎缩、隐痛或无、牙根宣露,以补益脾肾为治疗基础。中医所指的「脾」,包括脾脏与胰脏,与胃相表里。主要功能为运化、升气、统血。除了影响消化系统还包括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故补脾可以强化免疫、消化、内分泌、造血、神经等系统的功能。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可用以抑制已知引起口腔疾病的微生物,另可用于提高免疫系统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量,以提升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达到预防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发现传统中医配方清胃散于治疗微生物引起的口腔疾病的新用途。在传统中药上,清胃散由当归、生地、黄莲、牡丹皮及升麻组成。本专利技术未预期地发现清胃散类组合物于治疗和/或预防微生物引起的口腔疾病的新用途。本专利技术具新用途的药物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微生物引起的口腔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包含下列中药(a)当归,(b)生地,(c)选自黄莲、三角叶黄莲及云连的中药,(d)牡丹皮及(e)选自升麻、大三叶升麻及兴安升麻的中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中药(a)指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sis DIELS)的干燥根。中药(b)指玄蔘科植物地黄(Rehanniaglutinosa LIBOSCH)的干燥根及根茎。中药(c)指毛莨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beltoidea C.Y.Cheng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去除须根的干燥根茎。中药(d)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oo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植物纵切剥除木部的干燥根皮。中药(e)为毛莨科植物升麻(Cimicifuga foetidaLINN.)、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leifolia Kom.)或兴安升麻(北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Turcz.)Maxim.)的干燥根茎。优选地,该中药(c)为黄连,且该中药(e)为升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中的中药(a)、中药(b)、中药(c)、中药(d)及中药(e)的比例为1.5-5.0∶1.5-5.0∶1.5-5.0∶2.5-8.0∶5.0-15.0,优选地,该比例为2.5-3.5∶2.5-3.5∶2.5-3.5∶4.5-5.5∶9.5-10.5,最优选地,该比例为3.6∶3.6∶3.6∶6∶12。根据本专利技术,任何施用中药的方法均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的施用。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的施用是将中药(a)、中药(b)、中药(c)、中药(d)及中药(e)混合后,加入适量溶剂,静置1小时后将其加热,待其沸腾后转为小火慢煮,过滤收集滤液,如此反复数次,合并滤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微生物引起的口腔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包含下列中药:(a)当归,(b)生地,(c)选自黄莲、三角叶黄莲及云连的中药,(d)牡丹皮及(e)选自升麻、大三叶升麻及兴安升麻的中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微生物引起的口腔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包含下列中药(a)当归,(b)生地,(c)选自黄莲、三角叶黄莲及云连的中药,(d)牡丹皮及(e)选自升麻、大三叶升麻及兴安升麻的中药。2.如权利要求1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该中药(c)为黄连,且该中药(e)为升麻。3.如权利要求1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该中药(a)、中药(b)、中药(c)、中药(d)及中药(e)的比例为1.5-5.0∶1.5-5.0∶1.5-5.0∶2.5-8.0∶5.0-15.0。4.如权利要求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该中药(a)、中药(b)、中药(c)、中药(d)及中药(e)的比例为3.6∶3.6∶3.6∶6∶12。5.如权利要求1的药物组合物,其为萃取物。6.如权利要求5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该萃取物由下列方法制得将当归、生地、黄莲、牡丹皮及升麻混合,并以溶剂萃取该混合物。7.如权利要求5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该萃取物由下列方法制得将当归、生地、黄莲、牡丹皮及升麻分别以溶剂萃取,将个别萃取物混合。8.如权利要求1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该微生物选自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及其混合。9.如权利要求1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该口腔疾病为牙周病或龃齿。10.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继江
申请(专利权)人:杨继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