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防爆阀,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压件、上防爆膜、金属防爆膜压件、金属防爆膜、金属防爆膜底座、下防爆膜和下压件,金属防爆膜压件、金属防爆膜底座、下压件均具有位于中部的支撑部,支撑部设置有通气孔,上压件、金属防爆膜压件、金属防爆膜底座和下压件均为塑料件,上防爆膜、下防爆膜为塑料膜片,金属防爆膜为金属膜片,相邻部件之间胶接。一种动力电池,包括电池盖、阀体连接件以及动力电池防爆阀,动力电池防爆阀安装于阀体连接件内,在动力电池防爆阀与阀体连接件上设置有密封圈,电池盖与阀体连接件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性能更可靠、实现更简单、加工成本更低,能够更为有效地防止动力电池爆炸的发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防爆
,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防爆阀及由该动力电池防爆阀构成的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的容量较大,在它出问题时会释放较大的能量,引起爆炸,给周围的人员及设备造成危害和损坏。因此,如何使动力电池在出现问题时不发生爆炸,是动力电池要实现的首要安全技术。参见图1、图2,现有技术的动力电池防爆阀包括阀体101,该阀体101为中部具有空腔的上大下小的环形件,阀体101的较大的上部的空腔形成上安装室,阀体101的较小的下部的空腔形成下安装室,上安装室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上压环102、第一密封环103、 上聚丙烯膜104、绝缘压环105、铝膜106和第二密封环107,下安装室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下压环108、下聚丙烯膜109、第三密封环110。动力电池防爆阀中,通过上聚丙烯膜104 和下聚丙烯膜109实现对中间的铝膜106的保护,防止电解液对铝膜106的破坏。同时,上聚丙烯膜104和下聚丙烯膜109也起到防爆作用。防止铝膜106与不锈钢的阀体101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在铝膜106的上端设置有绝缘压环105,将铝膜106置于绝缘压环105正中部,使铝膜106与阀体101的内壁之间留有一定间隙。在使用时,将动力电池防爆阀安装于电池盖111。然而,上述动力电池防爆阀还存在如下不足正反向保护压力相近。动力电池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在电池外的压力高于电池内时,电池本身并没有损坏,但防爆阀会破开而使电池失效;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因环境的温度不同而形成气压变化,使电池的三层膜片(上聚丙烯膜104、铝膜106、下聚丙烯膜109) 处于正负交替循环的压力作用,易使动力电池防爆阀出现疲劳失效。三层膜片的装配顺序是先压紧下聚丙烯膜109后,再依次装入铝膜106、上聚丙烯膜104,后通过一定压力收紧阀体101 口,通过阀体101 口变形产生压力,实现铝膜106、上聚丙烯膜104在阀体101内的密封。这样结构存在如下不足,A.无法检测铝膜106、上聚丙烯膜104在阀体101内的密封性能,生产出来的成品可能出现铝膜106、上聚丙烯膜104在阀体101内没有密封作用,使生产出的成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B.为三层膜片实现可靠的密封,需放置多个密封圈;C.铝膜106、上聚丙烯膜104在阀体101内的密封性与收口压力有关,收口时压力小,密封不可靠,而当压力大时,会对膜产生剪切破坏作用。阀体101、上压环102、下压环108和绝缘压环105都要由精密车削加工。特别是阀体101,其结构复杂,加工成本较高。而且阀体101的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不良,使整个产品报废,增加成本。将电池盖111焊接在电池壳前端的过程中,需高温抽真空处理,造成内部上下两腔室气压大于外部气压,使阀体101内的三层膜片外涨,同时由于聚丙烯膜在高温条件下易拉伸,造成聚丙烯膜损坏,故在高温抽真空干燥时需对阀体101进特殊保护。为防止铝膜106与不锈钢的阀体101之间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产时必需保证铝膜106与不锈钢的阀体101之间绝缘,即铝膜106与阀体101之间不能够接触,铝膜106 需正确放在绝缘压环105的中间,使铝膜106与阀体101的内表面留有间隙,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上述动力电池防爆阀易出现疲劳失效,三层膜片在阀体101内的密封性能难以保证,其技术性能不够可靠,同时上述动力电池防爆阀的加工过程较为复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节较多,影响了整个生产效率,也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技术性能更加可靠、实现更加简单、加工成本更低的动力电池防爆阀,该动力电池防爆阀能够更为有效得防止动力电池爆炸的发生。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动力电池防爆阀,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压件、上防爆膜、金属防爆膜压件、金属防爆膜、金属防爆膜底座、下防爆膜和下压件,其中,所述上压件与所述金属防爆膜底座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腔,所述上防爆膜、金属防爆膜压件、金属防爆膜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空腔,所述金属防爆膜底座与所述下压件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腔,所述下防爆膜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空腔,所述金属防爆膜压件、所述金属防爆膜底座、所述下压件均具有位于中部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有通气孔,所述上压件、所述金属防爆膜压件、所述金属防爆膜底座和所述下压件均为塑料件,所述上防爆膜、所述下防爆膜为塑料薄膜,所述金属防爆膜为金属膜片,相邻部件之间胶接。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动力电池,包括位于动力电池前端的电池盖、筒状的阀体连接件以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防爆阀,所述电池盖具有安装孔,所述阀体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动力电池防爆阀设置于所述阀体连接件内,所述动力电池防爆阀与所述阀体连接件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金属防爆膜底座与所述下压件之间。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金属防爆膜压件、金属防爆膜底座、下压件对三层膜片进行逆向支撑,在出现高逆向压力时还能保护电池。同时,上防爆膜,金属防爆膜,下防爆膜的受力几乎是零,因此本技术不易出现疲劳失效,寿命更长。本技术中,塑件与三层膜片之间用胶水实现粘贴密封,方法简单可靠,同时, 在装配时三层膜片先分别粘贴在相应的塑件,在总组装前可分别检侧是否漏气,从而保证三组膜片的密封可靠。本技术由塑料件和三层膜片构成,结构简单,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由于阀体与电池盖分开,电池盖与电池壳可在更高温更大的负压下干燥处理。而因阀体体积较小,可对其进行长时间低温低真空度干燥处理,同时其结构独立,保护工作亦相对简单。本技术中,铝膜不可能与不锈钢件接触,避免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综上所述,本技术更能有效保护电池,延长电池的寿命;本技术的组装方4法及设配要求极为简单;本技术的成本明显降底,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动力电池防爆阀与电池盖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动力电池防爆阀与电池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动力电池的动力电池防爆阀与电池盖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动力电池的动力电池防爆阀与电池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在图1、图2中包括有阀体101 ;上压环102 ;第一密封环103 ;上聚丙烯膜104 ;绝缘压环105 ;铝膜106 ; 第二密封环107 ;下压环108 ;下聚丙烯膜109 ;第三密封环110 ;电池盖111 ;在图3、图4中包括有上压件201 ;上防爆膜202 ;金属防爆膜压件203 ;金属防爆膜204 ;金属防爆膜底座205 ;下防爆膜206 ;下压件207 ;电池盖208 ;阀体连接件209 ;密封圈21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动力电池防爆阀,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压件201、上防爆膜202、金属防爆膜204压件203、金属防爆膜204、金属防爆膜底座205、下防爆膜206和下压件207,其中,上压件201与金属防爆膜底座205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腔,上防爆膜202、 金属防爆膜204压件203、金属防爆膜204均设置于第一安装空腔,金属防爆膜底座205与下压件207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腔,下防爆膜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防爆阀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压件、上防爆膜、金属防爆膜压件、金属防爆膜、金属防爆膜底座、下防爆膜和下压件,其中,所述上压件与所述金属防爆膜底座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腔,所述上防爆膜、金属防爆膜压件、金属防爆膜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空腔,所述金属防爆膜底座与所述下压件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腔,所述下防爆膜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空腔,所述金属防爆膜压件、所述金属防爆膜底座、所述下压件均具有位于中部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有通气孔,所述上压件、所述金属防爆膜压件、所述金属防爆膜底座和所述下压件均为塑料件,所述上防爆膜、所述下防爆膜为塑料薄膜,所述金属防爆膜为金属膜片,相邻部件之间胶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陆国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