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35126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造粒机,设有进料口、出料口,床体内由下向上依次为分风室、流化室、加热室、分离室,床体的顶部设有多个排风管,分风室与流化室之间设有分风板,流化室安装有多支喷枪,喷枪安装在床体的侧面,流化室与分离室之间还设有内加热室,加热室内设有内换热器,排风管与返料旋风分离器进口相连,旋风分离器通过下端的返料管与流化室的返料口相通,返料口设置在靠近喷枪的部位。本造粒机确保小颗粒料不断循环,在靠近于喷枪附近的返料口返回床内,得到更多的涂层机会,所得产品具有很好的洋葱状结构,成品粒度均匀,能连续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造粒机,是对晶粒或母核实施流化床喷雾包衣造粒的装置。技术背景流化床造粒干燥机是用于对晶粒或母核实施流化床喷雾包衣造粒,以得到涂层式包 衣颗粒产品的造粒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词料等行业颗粒状、片状等物料和热 敏型物料的造粒和干燥。目前,根据气体流向及造粒原理的不同,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一般分为下列几种1、 均匀垂直向上气流的沸腾床制粒包衣技术;2、 旋转向上气流的旋流床制粒包衣技术;3、 向上气流和旋转盘共同作用的旋转床制粒包衣技术;4、 不均匀垂直向上气流(即喷动)的喷动床制粒包衣技术;5、 向上气流和向下气流共同作用的复合床制粒包衣技术;6、 结合了垂直向上气流、聚式流态化运动为主、细粉返料、打散刀结合、内加 热器结合的连续式流化床。以上每种技术都有其相应的局限性如第i和第5种技术无法得到类球形颗粒;第2和第3种技术的球形度最好,但不能实现连续大批量生产,批次间存在质量差异。以上 连续流化床出口含有的细颗粒较多,且颗粒圆形度不好。第6种技术能连续得到类球形 颗粒,但床体尺寸较大,且打散刀易产生静电,发生爆炸危险,还会干扰喷雾区工作,导致产品的实心度不高。上述第4种技术因为喷动的原因,需要床体具有很高的高度,且分风板复杂,流化床面的平均操作风速不大,能耗最大。上述的6种技术还存在下列共同的缺点-(1) 在物料层内喷雾时,喷枪易堵,单支喷枪喷量过小。(2) 上述技术只是细粉返料,且返料管易堵塞,物料颗粒环形运动比例偏少。(3) 存在热量利用率偏低的问题。总之,上述技术,都不能达到以相对小的床体、低的能耗,稳定、安全的从具有一 定浓度的原料母液,直接实现连续类球形颗粒的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造粒机,该造粒机能以较小的床体达到稳定、安全的运行, 结构简单,能耗低,直接连续得到大批量的、球形度好的、粒度均匀的包衣颗粒。本造粒机设有进料口、出料口,床体内由下向上依次为分风室、流化室、加热室、 分离室,床体的顶部设有多个排风管,分风室与流化室之间设有分风板,流化室安装有多支喷枪,喷枪安装在床体的侧面,流化室与分离室之间还设有内加热室,加热室内设有内换热器,所说的排风管与返料旋风分离器进口相连,旋风分离器通过下端的 返料管与流化室的返料口相通,所说各返料口设置在靠近喷枪的部位。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床体在成品出料口之前设有风选室,风选室的上、下分别设有出风和进风接管,中部设有风选网,所说的出料口设在风选室风选网的旁侧。所说的风选室出风管通入床体的分离室。其作用是使小于成品粒径的颗粒直接返回到分离室内继续参与包层造粒过程,以降低后续固体处理系统的负担,提高成品均匀性。在返料旋风分离器的返料管设有送风机构;使返料管内的风速接近于成品颗粒沉降速度,并使送风的风向与进入流化层内的返料流向一致。在旋风分离器与返料管之间设有返料关风机。通过简单的风送机构,解决了返料管易堵塞的问题,返到流化层内的物料不易结块,其热风还可以进一步加热循环返回运动中的小颗粒。所说的内换热器为盘管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提高其室内热量的利用率,上述内 换热器还可设有自动热源调节阀,调节热量。所说的分风板向出料口倾斜设置,或布有斜向孔的平面设置,还^T以是向出料口渐 降的阶梯状结构。当气流窜过分风板时具有了一定的横向作用力,可以使分风板上的颗 粒溢流向出料口。所说的进料口设在床体的分离室一端,出料口设在床体流化室的另一端,进料口, 出料口不在同一端面上,实现连续式生产。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加热室内可设置纵向隔板,将加热室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内设有一组内换热 器。隔板开有通孔,隔板与分风网板之间有间距。 所说的分风板的上表面设一层分风网。床体内平面工作风速为成品颗粒沉降速度的50 95%;喷枪在分风网的上方距离为100 700ram;返料口与喷枪的直线距离为50 500 ram;返料进口与分风板的垂直空隙距 离在50 500 mm;分风板与内换热器的垂直距离(即流化室高度)为200 1400mm;内 加热室的高度在200 2000咖;分离室的高度在400 2500 mm;风选室内的风速接近成品颗粒的沉降速度,风选室的分风网开孔率为20 60%, 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喷枪可为气流式喷枪或气流压力式喷枪或压力式喷枪。 本专利技术的床体为金属结构,床体接地,可以有效消除静电的影响,操作生产更加安全。本专利技术的造粒包衣机主要结合了均匀向上气流,侧喷喷枪,大流化风速,小颗粒有 规则地循环运动,连续提供晶种等原理来实现目的。 从整体结构考虑,本专利技术的优点还在于以下几点-本机采用侧向设置喷枪以产生横向气液流、床体内大的工作风速及内加热器的设置, 使造粒过程中物料颗粒趋向于散式流态化,大小颗粒间不易粘连。本机采用旋风分离器确保小颗粒料经不断循环,并在靠近于喷枪附近的返料口返回 床内,使小颗粒得到更多的涂层机会,小颗粒涂层后在大风速的作用下,如粒径还很小, 会直接上行,不易与大颗粒粘连,所得产品具有很好的洋葱状结构。因此,本机以一定 浓度的原料母液,直接得到大批量球形度好的颗粒,再加上接近成品粒径的颗粒自动向 出口移动,又进一步降低了出口颗粒粒径的差异程度,能连续大批量生产。本机无需打散刀,避免了打散刀的静电和喷雾区的干扰。由于大风速和散式流态化的作用,使喷枪出口不易堵、单支喷枪在物料层内喷量可 更大。由于采用侧喷喷枪,且在床体下部,对床体内物料有快速降温作用,可以采用更高 的进风温度,加上床体外的保温和大流化风速、内加热器的共同作用使连续流化床喷浆 造粒器热量利用率提髙,在同样的换热量情况下,壳体可以做的更小、壁厚可以做的更 薄;同时由于热量利用率提高,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后续的生产成本。与现有的同类喷动床相比,在同样生产能力、同样效率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造粒包衣 机体积约为其一半,能耗更低。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造粒包衣机能以较小的壳体,简单的结构,较底的能耗,稳定、 安全的实现从一定浓度的原料母液,直接连续得到大批量球形度好、粒度均匀的颗粒。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造粒主机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造粒主机的A向视图示意图;图3为风选机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造粒主机内隔板的设置方式。图中各l^号表示l为分风室,2为分风板,3为喷枪,4为流化室,5为内加热室, 6为分离室,7为返料旋风分离器,8为返料关风机,9为返料管,IO为送风机构,11为 内换热器,12为造粒主机进风口, 13为造粒主机出风口, 14为风选室,15为风选室进 口, 16为风选室出口, 17为风选室分风网,18为进料口, 19为出料口, 20为返料口, 21为隔板,22为床体,23为床体顶部出风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实施例一赖氨酸球状颗粒的制造如图1至4所示在该装置中分风室l、分风网2、流化室4、内加热室5、分离室6 依次连接,在流化室4一端设有风选室14、出料口18;于流化室4两侧面各设置了2支喷枪3;在内加热室5内设有盘管式换热器11;在流化床的顶部排风管23 (见图4)与返料旋风分离器7的进口相连,返料旋风分离器7设有关风机8、下端接有返料管9,返 料管9的返料口 20设置在喷枪3旁;返料管9接有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造粒机,床体(22)设有进料口(19)、出料口(18),床体(22)内由下向上依次为分风室(1)、流化室(4)、分离室(6),床体的顶部设有排风管(23),分风室(1)与流化室(4)之间设有分风板(2),流化室(4)安装有多支喷枪(3),其特征是喷枪(3)安装在床体(22)的侧面,流化室(4)与分离室(6)之间还设有内加热室(5),加热室(5)内设有内换热器(11),所说的排风管(23)与返料旋风分离器(7)进口相连,旋风分离器(7)通过下端的返料管(9)与流化室(4)的返料口(20)相通,所说各返料口(20)设置在靠近喷枪(3)的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洪清查协芳朱向华陈林书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先锋干燥设备有限公司朱向华陈林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