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33166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越的散热性、并能将电子元器件(电路元器件)牢固地固定于电路基板的电路模块。在电路基板(12)上,在主面(S2)上设有凹部(G)。IC芯片(14)安装于凹部(G)内。填充绝缘性树脂(16),使其填埋凹部(G)。通孔导体(V1~V5)设置于绝缘性树脂(16)。接地电极(18)对填充有绝缘性树脂(16)的凹部(G)进行覆盖。通孔导体(V1~V5)的一端与接地电极(18)相接触。通孔导体(V1~V5)的另一端与IC芯片(14)相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路模块,特别是将电子元器件安装于电路基板而形成的电路模块。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电路模块,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所揭示的混合模块。混合模块由电路基板、电路元器件、导热性树脂、以及散热板构成。电路基板是内部设有电路的基板。另外,电路基板的背面设有凹部。电路元器件例如是半导体集成电路,被安装于凹部内。设置散热板,使其封住凹部。导热性树脂设置于散热板与电路元器件之间。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混合模块中,从电路元器件放出的热量经由导热性树脂及散热板向混合模块外放出。由此, 混合模块具有优异的散热性。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混合模块中,无法将电路元器件牢固地固定于电路基板上。更具体而言,导热性树脂只设置于散热板与电路元器件之间。这是因为,若将导热性树脂填充于整个凹部,则电路元器件所放出的热量会传导至电路基板内,使电路基板变形。因此,电路元器件的周围存在空洞。因此,在凹部内,电路元器件未牢固地固定于电路基板上。其结果是,在混合模块中,来自外部的冲击会导致电路基板与电路元器件之间发生断线。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平11-2202 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散热性、并能将电子元器件(电路元器件)牢固地固定于电路基板上的电路模块。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模块的特征在于,包括主面设有凹部的电路基板;安装于所述凹部内的电子元器件;被填充以对所述凹部进行填埋的绝缘性树脂; 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性树脂的通孔导体,所述通孔导体的一端从所述绝缘性树脂露出,所述通孔导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子元器件相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优异的散热性,并且能将电子元器件(电路元器件)牢固地固定于电路基板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模块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电路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图1的电路模块的A-A的截面构造图。图4是电路模块的电路基板的分解立体图。标号说明G 凹部S1、S2 主面Vl V5通孔导体10电路模块12电路基板13基板主体14 IC 芯片16绝缘性树脂18接地电极20连接盘22外部电极24片状元器件30 IC 基板32 凸点34接地电极40a 40f陶瓷生片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模块进行说明。(电路模块的结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模块1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 的电路模块1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图1的电路模块10的A-A的截面构造图。在图1 或图3中,将电路模块10的法线方向定义为ζ轴方向。另外,在沿ζ轴方向俯视时,将电路模块10的长边方向定义为χ轴方向,将电路模块10的短边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电路模块10例如安装于未图示的母板等上,是用作为移动电话的发送电路的一部分的高频模块。如图1及图2所示,电路模块10包括电路基板12、IC芯片(电子元器件)14、绝缘性树脂16、接地电极18、片状元器件24、以及通孔导体Vl V5。电路基板12 例如是LTCC (低温烧结陶瓷(Low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基板。电路基板12 包含基板主体13、连接盘20、以及外部电极22。基板主体13是具有主面Si、S2的板状多层基板,内部包含未图示的电路。主面Sl是位于比主面S2更靠近ζ轴方向的正方向一侧的面。如图2所示,基板主体13的主面S2上设有凹部G。在从ζ轴方向的负方向一侧俯视时,凹部G是呈长方形的凹处,如图2所示,具有底面B。连接盘20是多个设置于主面Sl上的安装电极。在主面S2上,外部电极22是多个沿各边排列设置的安装电极。外部电极22在电路模块10安装于母板上时,焊接于母板的连接盘上。此外,在图1至图3中,只对代表性的连接盘20及外部电极22标注了参考标号。IC芯片14例如是移动电话的发送电路的功率放大器等。如图2及图3所示,IC 芯片14安装于凹部G内,包含IC基板30、凸点32、以及接地电极34。IC基板30是板状的半导体基板,内部包含集成电路。凸点32是多个设置于IC基板30的ζ轴方向的正方向一侧的主面上的焊球。IC芯片14经由凸点32,安装于设置于凹部G的底面B上的连接盘(未图示)上。接地电极34是设置于IC基板30的ζ轴方向的负方向一侧的主面上的电极,被施加了接地电位。如图3所示,具有上述结构的IC芯片14收纳于凹部G内而不超出凹部 G0绝缘性树脂16例如由环氧树脂构成,被填充以对凹部G进行填埋。S卩,在凹部G 内填充绝缘性树脂16,使基板主体13与IC芯片14之间不产生间隙。而且,如图3所示, 使绝缘性树脂16的ζ轴方向的负方向一侧的面与主面S2的凹部G以外的部分成为一个平面。绝缘性树脂16例如具有低于基板主体13的导热性。接地电极18是被设置为覆盖填充有绝缘性树脂16的凹部G的、长方形的电极。 即,在从ζ轴方向的负方向一侧俯视时,接地电极18遮盖了凹部G。接地电极18在IC芯片 14安装于母板上时,焊接于母板的接地电极上。通孔导体Vl V5设置于绝缘性树脂16,更具体而言,如图2及图3所示,是沿ζ 轴方向对绝缘性树脂16进行贯通的连接导体。通孔导体Vl V5采用对沿ζ轴方向贯通绝缘性树脂16的通孔填充导电性材料的结构。该导电性材料具有高于绝缘性树脂16的导热性。通孔导体Vl V5的ζ轴方向的正方向一侧的端部与IC芯片14相接触,更准确而言,是与IC芯片14的接地电极34相接触。通孔导体Vl V5的ζ轴方向的负方向一侧的端部从绝缘性树脂露出,更准确而言,是与接地电极18相接触。据此,接地电极18与接地电极34电连接。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通孔导体Vl V5具有以下形状即,随着其从ζ轴方向的正方向一侧向负方向一侧延伸,其直径变大。即,在沿ζ轴方向(即,通孔导体Vl V5 的延伸方向)俯视时,通孔导体Vl V5的ζ轴方向的负方向一侧的端部的面积大于通孔导体Vl V5的ζ轴方向的正方向一侧的端部的面积。而且,通孔导体Vl V5的ζ轴方向的负方向一侧的端部由多种面积所形成。即,通孔导体Vl V5存在多种直径。在电路模块10中,通孔导体V3的直径大于通孔导体V1、V2、V4、V5的直径。片状元器件M是片状线圈或片状电容器等电子元器件,如图1(a)所示,利用焊接等安装于电路基板12的连接盘20上。片状元器件24、IC芯片14、以及外部电极22利用设置于基板主体13内的电路相互电连接。(电路模块的制造方法)下面,参照附图对电路模块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4是电路模块10的电路基板12的分解立体图。此外,以下只制作了一块电路基板12,但实际上将同时制作多块电路基板12。首先,如图4所示,准备陶瓷生片40a 40f。在陶瓷生片40d 40f中,设有成为凹部G的空白区域Rl R3。空白区域Rl R3通过对陶瓷生片40d 40f进行穿孔加工来形成。接着,对陶瓷生片40a 40f形成未图示的通孔导体。通孔导体构成设置于基板主体13内的电路的一部分。通孔导体按照以下步骤形成。对陶瓷生片40a 40f的规定位置照射激光束,以形成通孔。接着,对通孔填充导电性材料。接着,对陶瓷生片40a 40f形成连接盘20及导体层。导体层构成设置于基板主体13内的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层及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路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面设有凹部的电路基板;安装于所述凹部内的电子元器件;被填充以对所述凹部进行填埋的绝缘性树脂;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性树脂的通孔导体,所述通孔导体的一端从所述绝缘性树脂露出,所述通孔导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子元器件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松佑二降谷孝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