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极限环境管道维修的宏-微机器人遥控焊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31424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极限环境管道维修的宏-微机器人遥控焊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工具转换接口和气动夹紧模块完成宏机器人与微机器人的自主快速连接;在宏机器人与微机器人之间加入六维力觉传感器,使宏-微的机器人遥操作中具有主动柔顺性;对微机器人进行重力进行补偿,按照管道自适应装配策略,实现了远端环境中的管道抓取、装配;通过弧压传感控制,实现焊接质量可控的遥控焊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各种复杂环境及多种姿态的管道抓取和装配,大大节省了焊前准备时间,提高装配精度;微机器人重量轻、易抓取、操作灵活,可通过编程控制,适应多种形式的焊缝及焊缝形状;同时配有弧压传感系统,焊接过程可控,提高焊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遥控焊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核电以其清洁环保,高效节能的特点成为我国大力发展的新能源形式。核电站运行过程的维护工作中,管道裂纹检测和焊接修复是主要任务,但是在这种人无法进入的极限环境中,只能采用遥控焊接的方式。遥控焊接是指人在离开现场的安全环境中根据从现场发来的各种传感信息对焊接设备和焊接过程进行远程监视和控制,从而完成完整的焊接操作。目前大部分方案是针对特定任务开发专用设备和系统,或者使用机器人携带管道全位置焊接机构,但这些设备和系统不但开发周期长、成本高,而且仅限于所针对的特定维修任务。机器人携带全位置管道焊接机构的智能化程度不高,不能有效控制焊接质量,机器人末端持重易超标,不适用于复杂环境的管道维修任务。因此,开发一种结构简单、轻便、灵活的遥控焊接系统,并使其具有较高的智能化程度,以适应复杂环境和进行焊接质量控制,对解决核环境管道焊接维修任务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宏_微机器人遥控焊接方法,用以完成复杂环境的管道维修任务,其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参考全位置管道焊接设备特点,开发了具有重量轻、易抓取、操作灵活特点的微机器人,可以实现对焊接路径的准确控制。通过工具转换接口和气动夹紧模块完成宏机器人与微机器人的快速连接。另外在系统中增加了弧长调节控制系统,提高了焊接质量。在宏机器人与微机器人之间加入了六维力觉传感器,构成宏-微机器人系统, 使系统具有主动柔顺性。执行管道装配任务过程中,通过微机器人重力补偿与人机共享的管道装配策略,来完成自主的管道抓取和装配。在实现焊接弧长控制、工具重力补偿、管道装配策略的基础上,实现了这种用宏_微结构的机器人通过遥操作进行管道遥控焊接的技术。较佳的,上述的微机器人具有3个自由度,可通过编程控制,分别由三个步进电机控制机器人的周向、横向、径向运动。电机的步距角为1.8°,驱动器可以提供2到200的细分数,从而达到较高的控制精度。该微机器人功能上具备全自动化装卸,焊接速度可调、焊接顺序和焊接位置可控。较佳的,上述的弧长控制系统主要由一台工控机、数据采集卡、PC-6501D光隔离脉冲计数定时接口卡等组成。利用数据采集卡实时采集电弧电压,然后通过计算机VC++编程根据电弧电压提供驱动器的信号,按照需要输出一定频率的脉冲信号CP,方向信号DIR以及使能信号EN,进而实现对步进电机的启动、停止以及速度,从而控制弧长。较佳的,上述的管道装配策略是通过人机共享控制算法实现的,人机共享控制技术包括自主控制系统、直接控制系统及直接控制和自主控制的融合算法,本专利技术所用的自主控制系统是基于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的自主控制系统,直接控制系统是基于手动操纵杆的直接控制系统,实现共享控制的融合算法是控制权分配算法。控制权分配算法是指根据力觉传感器测量到的实际接触力的大小和形式,由中央控制器做出决策,将控制权交给人进行直接控制或交给机器人进行自主调整。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全位置管道焊接设备特点,开发了具有重量轻、 易抓取、操作灵活特点的微机器人,可以实现对焊接路径的准确控制。通过人机共享控制策略完成了替换用新管的抓取和焊前管道装配。另外在系统中增加了弧长调节控制器,提高了焊接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遥控焊接方法流程图;图2为采用人机共享控制模式进行管道装配与手动遥操作进行管道装配消耗时间对比图;图3为宏-微机器人遥控焊接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遥控焊接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其包括以下步骤S102,通过本地端的操纵杆遥控远端的宏机器人接近微机器人,通过快速连接接口使宏机器人与微机器人自主连接为宏_微机器人;S104,通过本地端的操纵杆遥控宏-微机器人接近替换用新管,在人机共享控制模式下使微机器人不断接近新管直到微机器人与新管紧密接触,完成新管抓取;S106,通过本地端的操纵杆遥控宏-微机器人运动,将新管带至待修补管道环境中,根据人机共享的管道装配策略,快速完成管道的焊前准确装配;S108,操作者通过本地端操作界面控制微机器人上的横向及径向电机来调节焊枪的焊缝对中,通过数据采集卡实时采集电弧电压,根据电弧电压控制微机器人上径向电机调节焊枪的位置来控制弧长,开始对新管进行第一道焊缝焊接;S1010,通过本地端的操纵杆遥控宏-微机器人离开管道,根据人机共享的管道装配策略,根据第二道焊缝位置,快速完成管道的第二次装配;S1012,操作者通过本地端操作界面控制微机器人上的横向及径向电机来调节焊枪的焊缝对中,然后进行第二道焊缝的焊接;S1014,通过本地端的操纵杆遥控宏-微机器人离开管道,将微机器人送回原处, 宏机器人与微机器人分离,焊接任务完成。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根据全位置管道焊接设备特点,开发了具有重量轻、易抓取、操作灵活特点的微机器人,可以实现对焊接路径的准确控制。通过工具转换接口和气动夹紧模块完成宏机器人与微机器人的快速连接。另外在系统中增加了弧长调节控制器,提高了焊接质量。 例如,在宏机器人与微机器人之间加入了六维力觉传感器,构成宏-微机器人系统,使系统具有主动柔顺性。执行管道装配任务过程中,通过微机器人重力补偿与人机共享的管道装配策略,完成了自主的管道抓取和装配。在实现焊接弧长控制、工具重力补偿、管道装配策略的基础上,实现了这种用宏_微结构的机器人通过遥操作进行管道遥控焊接的技术。其中,微机器人具有3个自由度,分别由三个步进电机控制机器人的周向、横向、 径向运动。电机的步距角为1.8°,驱动器可以提供2到200的细分数,从而达到较高的控制精度。该微机器人功能上具备全自动化装卸,焊接速度可调、焊接顺序和焊接位置可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弧长控制系统主要由一台工控机、数据采集卡、PC-6501D光隔离脉冲计数定时接口卡等组成。利用数据采集卡实时采集电弧电压,然后通过计算机VC++ 编程根据电弧电压提供驱动器的信号,按照需要输出一定频率的脉冲信号CP,方向信号 DIR以及使能信号EN,进而实现对步进电机的启动、停止以及速度,从而控制弧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管道装配策略是通过人机共享控制算法实现的,人机共享控制技术包括自主控制系统、直接控制系统及直接控制和自主控制的融合算法,其中自主控制系统是基于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的自主控制系统,直接控制系统是基于手动操纵杆的直接控制系统,实现共享控制的融合算法是控制权分配算法。控制权分配算法是指根据力觉传感器测量到的实际接触力的大小和形式,由中央控制器做出决策,将控制权交给人进行直接控制或交给机器人进行自主调整。例如,在上述遥控焊接方法中,通过操纵杆遥控远端的宏机器人接近微机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极限环境管道维修的宏-微机器人遥控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工具转换接口(7)和气动夹紧模块完成宏机器人(8)与微机器人(9)的快速连接;在宏机器人(8)与微机器人(9)之间加入六维力觉传感器(6),使宏-微的机器人遥操作具有主动柔顺性;对微机器人重力进行补偿,实时获取实际接触力信息,按照人机共享的管道装配策略,实现远端环境中的管道抓取、装配,通过弧压传感控制,使焊接过程中弧长保持一致,控制焊接质量,对管道进行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超高洪明杜爱国陈洪堂张广军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