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单组份预涂型厌氧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预涂厌氧胶技术领域。它主要是解决现有双组份预涂厌氧胶存在混合后不稳定、混胶不均等的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包含:(A)35%~50%Wt含有至少1个乙烯基封端的不饱和单体;(B)35%~60%Wt水;(C)3~10%Wt水溶性增稠剂;(E)0.01%~3%Wt聚合反应促进剂;(F)0.5%~2%Wt颜料;(G)3%~15%Wt填料;(H)1%~5%Wt成膜助剂;(I)0.5%~5%Wt微胶囊引发剂。方法:将(A)、(B)、(C)投入反应釜搅拌均匀;加入(E)、(F)、(G)搅拌均匀;加入(H)搅拌;加入(I)低速搅拌,使(I)混合均匀;抽真空-0.09MPa左右;包装避光贮存。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单组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工业螺纹紧固件的锁固和密封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预涂厌氧胶
,具体涉及一种单组份预涂型厌氧胶,可厌氧固 化,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工业螺纹紧固件的锁固和密封,以及螺纹管的防松动和密封。
技术介绍
预涂型厌氧胶是在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厌氧胶,这类胶一般是将引发 剂微胶囊化,作为A组份,其他的成分混合在一起作为B组份,使用时将A、B先混合,然后 涂在紧固件螺纹上,经过一定烘干(也可自然风干)后就会形成一层干性胶膜附着在螺纹 上,装配时由于螺纹挤压,微胶囊破裂,释放出引发剂,引发不饱和单体聚合而固化,起到紧 固和密封的作用。因此也称微胶囊厌氧胶,有人称之为第四代厌氧胶。目前机械装配领域 广泛使用的液态厌氧胶,需现用现涂,工作效率不高,且存在着滴胶现象,容易污染工件,同 时也存在着较大的浪费。并且随着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化工厂对车间 现场管理,以及工人劳动环境不断提升,液态厌氧胶已无法满足这种快节奏的生产方式。而 预涂型厌氧胶的出现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预涂型厌氧胶可以将所有工序中的紧固件集 中起来预涂,完成后可现用,也可以集中打包存放随用随取。因此避免了现涂的滴胶、浪费、 效率低等难题,同时由于此类胶为水基胶,十分环保,极大地改善了工人劳动环境。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预涂厌氧胶品牌主要有乐泰204,回天2041、天山1204等,虽 然这类预涂胶基本能够满足现代化生产需求,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进。第一,现行 的此类预涂厌氧胶皆为双组份,使用前才可以混合,由于设备限制目前工厂多采用手工混 合,这样十分容易造成A、B混合不均勻,进而影响到紧固件装配后,紧固力矩差异很大,有 的甚至还不符合装配要求,给被装配产品埋下了严重的质量隐患。第二,现在的双组份预涂 胶在A、B混合后室温下的存放时间比较短,一般约在他左右,时间稍长则容易出现凝胶结 团等现象,因此A、B混合后必须短时间内用完。这样就会给生产带来了些不便,稍不注意也 会造成浪费。双组份预涂厌氧胶A、B混合存贮的时间长短主要与微胶囊包覆引发剂的效果有 关,引发剂在微胶囊中如果包覆不好,即A组份中存在着大量的未被壁材包住或半包状态 的游离引发剂,当它与B组份接触后,将使B组份中的不饱和单体发生部分聚合,时间稍长 就会出现凝胶。熟知了造成A、B组份混合后不稳定的原因,重点工作就是要提高微胶囊的包覆 率,尽可能大的降低甚至完全消除A组份中的游离引发剂,那么双组份预涂厌氧胶A、B混合 存贮时间短的问题就迎刃而解,若解决了预涂厌氧胶A、B混合后存贮稳定性的问题,那么 完全可能将双组份预涂厌氧胶做成单组份,随之混胶不均、施工现场混合胶液可能造成的 各种问题也就得到解决,如混胶不勻造成的紧固件锁固密封性能的个体间差异大、现场混 合造成的施工时间延长等问题。国内外也有一些关于预涂型厌氧胶的专利,如日本三键公司的CN1233638、 US006025074,广州化学研究所的CN93118855.5。但这些都是关于双组份的预涂型厌氧胶的专利,单组份的预涂型厌氧胶都未曾提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目的就是针对以上提出的双组份预涂型厌氧胶不足之处而提出的 一种单组份预涂型厌氧胶。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单组份预涂型厌氧胶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单组份预涂型厌氧胶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单组份预涂型厌氧胶,其特 征在于它的组成包含(A) 35% 50% Wt含有至少1个乙烯基封端的不饱和单体;(B);35% 60% Wt 水;(C) 3 10 % Wt水溶性增稠剂;(E)O. 01% 3% Wt聚合反应促进剂;(F) 0. 5 % 2 % Wt 颜料;(G) 3 % 15 % Wt 填料;(H) 1 % 5 % Wt 成膜助剂;(1)0. 5% 5% Wt微胶囊引发剂。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说的含有至少1个乙烯基封端的不饱和单体可以是单 丙烯酸酯单体、单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二丙烯酸酯单体、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三甲基丙烯 酸酯单体或其混合物,如乙氧化双酚A 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200 二甲基丙烯酸酯。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说的水可以是经过灭菌或去离子处理过的水。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说的水溶性增稠剂可以是高分子水溶性增稠剂、丙烯酸 酯乳液或其混合物,如高分子量纤维素、丙烯酸酯乳液。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说的聚合反应促进剂可以是有机茂金属盐,如二茂铁。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说的填料可以是粉末状无机粉料,如重质碳酸钙、轻质 碳酸钙、纳米碳酸钙、硅微粉、云母粉、蒙脱土、沉淀白炭黑等或其混合物。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说的成膜助剂可以是一种苯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三 元共聚物的可溶性金属盐溶液,如苯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氢氧化钠溶液、苯乙 烯-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碳酸氢钠溶液。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说的颜料可以是油溶红颜料、氖红颜料类等有机颜料或 其混合物,也可根据需要调整为其他颜色。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说的微胶囊引发剂是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1)微胶囊 壳材预聚物的制备(IOOg)取甲醛溶液(37% 40(%)728,脲27.78,三乙醇胺0.38与三口 烧瓶中,加上冷凝装置,于65°C 85°C搅拌反应60mim 120min后取出备用;(2)微胶囊 引发剂的包覆取过氧化苯甲酰(BP0)20g,去离子水300g,混合后用高剪切乳化机(3000r/ min)剪切破碎IOmin 30min,将过氧化苯甲酰细化到合适的粒径。取出后再加入15gNaCl、 700g去离子水,置于双行星动力混合机中(也可使用其他反应容器,但一定要避免在搅拌 的过程中涡流的产生,必要时可在反应器侧壁上加入侧板)并以盐酸调节PH值至2左右, 控制温度在30°C 40°C之间,将之前制备的IOOg微胶囊壳材预聚物分成3步等量加入,在 45min内加完,每次加入前后都要以盐酸调节PH值,将PH值保持在2左右。维持反应温度在30°C 40°C之间继续反应4h 他后,停止搅拌,取出,以饮用自来水或去离子水反复洗 涤,离心过滤,烘干,过筛(100目)即可得到本文中要求的微胶囊化引发剂。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说的一种单组份预涂型厌氧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A) 35% 50% Wt含有至少1个乙烯基封端的不饱和单体、(B) 35% 60% Wt水、(C) 3 10% Wt水溶性增稠剂投入反应釜中,在5°C 35°C下低速搅拌30min 70min,混合均勻;2、向反应釜中加入(E) 0. 01 % 1 % Wt聚合反应促进剂、(F) 0. 5 % 2 % Wt颜料、 (G) 3% 15% Wt填料,在5°C :35°C下快速搅拌20mim 40min,使粉料混合均勻;3、向反应釜中加入(H)l% 5% Wt成膜助剂,在5°C 35°C下低速搅拌IOmim 30min ;4、向反应釜中加入(1)0. 5% 5% Wt微胶囊化引发剂,在5°C 35°C下低速搅拌 20mim 30min,使微胶囊化引发剂混合均勻;5、将以上混合均勻的胶抽真空IOmin 50mim除去胶中气泡,真空压力控制 在-0. 09MPa左右;6、将以上抽完真空的混合物灌装到低密度聚乙烯瓶包装中,避光贮存,待用。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组份预涂型厌氧胶,其特征在于它的组成包含:(A)35%~50%Wt含有至少1个乙烯基封端的不饱和单体;(B)35%~60%Wt水;(C)3~10%Wt水溶性增稠剂;(E)0.01%~3%Wt聚合反应促进剂;(F)0.5%~2%Wt颜料;(G)3%~15%Wt填料;(H)1%~5%Wt成膜助剂;(I)0.5%~5%Wt微胶囊引发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胜利,艾少华,李伟红,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回天胶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