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热管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25257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整体式热管热交换器,其包括外壳体、收容于外壳体内的热管换热器装置及至少与外壳体固定连接的隔板。热管换热器装置包括蒸发端及冷凝端。隔板与外壳体共同将整体式热管热交换器分隔成内循环换热系统及外循环换热系统。所述热管换热器装置具有沿与水平方向倾斜一定角度延伸形成的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冷凝端及蒸发端并被隔板穿过从而分隔形成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上述蒸发端共同位于内循环换热系统内,第二连接部与上述冷凝端共同位于外循环换热系统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式热管热交换器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流体阻损小,功热比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热交换器,属于制冷设备技术 领域。
技术介绍
在电力、通讯或电气等行业,广泛使用到控制机柜。为了防止潮气、灰尘或有害气 体进入机柜,机柜通常对外封闭。在运行中,因机柜中器件自身发出热量或者户外阳光照 射,机柜中温度会不断升高,如不及时散热势必会影响机柜中器件的正常运行。因此,在这 些行业中应用的控制机柜中需配置专门的换热器对机柜内空气散热。在目前换热器中,从性能上能满足以上使用场合要求的产品有板翅式换热器、错 流板式换热器以及热管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制作工艺复杂,耗材多,重量又重,制作成本 高导致售价高。而错流板式换热器具有质轻、体积小、生产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的优势,但 是其具有温度梯度的损失,其换热效率仍有限,并且它需要在热交换双方有一定温差的条 件下才能正常工作。如果夏天室外温度高达45摄氏度,而控制机柜中温度在50摄氏度,则 错流板式换热器就不能正常工作了。热管是一种具有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其当量传热量是最优良的金属如银、铜、 铝等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因此有“近超导热体”之称。它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壳内工质 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具有极高的导热性、良好的等温性、冷热两侧的传热面积可任意 改变、可远距离传热、可控制温度等一系列优点。因此近年来,热管在各领域都得到了很大 的应用。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热管技术的热管热交换器以实现对机柜的控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式热管热交换器,其传热效率高,流体热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整体式热管热交换器,其包括外壳体、收 容于外壳体内的热管换热器装置及至少与外壳体固定连接的隔板。热管换热器装置包括蒸 发端及冷凝端。隔板与外壳体共同将整体式热管热交换器分隔成内循环换热系统及外循环 换热系统。所述热管换热器装置具有沿与水平方向倾斜一定角度延伸形成的连接部。该连 接部连接冷凝端及蒸发端并被隔板穿过从而分隔形成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 连接部与上述蒸发端共同位于内循环换热系统内,第二连接部与上述冷凝端共同位于外循 环换热系统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1°至89° 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管换热器装置的冷凝端及蒸发端相互平 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形成有若干镂空通槽,其中隔板包括 分别穿过镂空通槽并封闭镂空通槽的上隔板及下隔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隔板下端及下隔板上端分别形成有若干齿 状分隔片,每一上隔板的齿状分隔片与每一下隔板的齿状分隔片互相重叠并共同穿过镂空 通槽而封闭该镂空通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隔板及下隔板为阶梯状,上隔板具有与冷 凝端平行的第一安装部、与第一安装部大致平行并形成有上述齿状分隔片的第一间隔部、 及倾斜延伸并分别连接上述第一安装部及第一间隔部的第一延伸部;下隔板具有与蒸发端 平行的第二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大致平行并形成有上述齿状分隔片的第二间隔部、及倾 斜延伸并分别连接上述第二安装部及第二间隔部的第二延伸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具有安装于上述第一安装部的蒸发风机及安装 于上述第二安装部的冷凝风机,其中冷凝风机与冷凝端对正并共同位于外循环换热系统 内,蒸发风机与蒸发端对正并共同位于内循环换热系统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具有风机固定板,所述蒸发风机及冷凝风机分 别安装于风机固定板后固定于第一、第二安装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管换热器装置包括位于冷凝端顶部的上集 流管、位于蒸发端底部的下集流管、分别与上集流管及下集流管连通且中部可流通流体介 质的扁管,其中每一扁管呈Z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管换热器装置还包括分布于相邻扁管之间 的散热翅片,其中连接部处未设置散热翅片,从而形成上述镂空通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整体式热管交换器结构,传热效率高,流体阻损小,功 热比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式热管热交换器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式热管热交换器另一角度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整体式热管热交换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结构的部分组装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结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热管作为换热装置的整体式热管热交换器100。热管是 一种具有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它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壳内工质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 量,具有极高的导热性、良好的等温性、冷热两侧的传热面积可任意改变、可远距离传热、可 控制温度等一系列优点。由热管组成的热管热交换器具有传热效率高、流体阻损小、功热比 大等优点。而且,热管热交换器不需要压缩机,不需要氟利昂工质,其结构紧凑,质量和外形 较小。热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流体介质的蒸发与冷凝来传递热量。热管的流体介质根据成分和比例的不同,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等几类热管,较为常见的流体介质有氨、水、丙酮 及甲醇等。热管两端分别为蒸发端(加热端)和冷凝端(散热端),两端之间根据需要采取绝 热措施。热管蒸发端受热时,管内流体介质汽化,从热源吸收汽化热,汽化后蒸汽向另一侧 冷凝端流动并遇冷凝结向散热区放出潜热。冷凝液借毛细力或重力的作用回流,继续受热 汽化,这样热管内热量通过工质的相变过程进行的往复循环传导,将大量热量从加热区传 递到散热区。请参阅图1至图4,于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整体式热管热交换 器100用于为机柜、蓄电池保温柜等装置调节温度。整体式热管热交换器100包括拼装式 外壳体3、收容在外壳体3内的热管换热器装置2、蒸发风机5、冷凝风机8及电气控制系统 1。本技术整体式热管热交换器100还包括与外壳体3共同将整体式热管热交换器100 分隔成相互隔绝的内循环换热系统及外循环换热系统的隔板4。上述热管换热器装置2被 隔板4分隔后分别位于内循环换热系统及外循环换热系统中。外壳体3包括分别于其上部及下部开设有柜内侧进风口 311及柜内侧出风口 312 的后盖板31、一对侧板35、底座34、顶盖33及分别于其上部及下部开设有柜外侧出风口 322及柜外侧进风口 321的前盖板32。这些组件互相螺锁或者铆接连接成为外壳体3。热管换热器装置2整体呈Z字形,其包括位于上、下两端的上、下集流管24、与上、 下集流管M连通的中部可流通流体介质的若干扁管25及与相邻扁管25钎焊连接的若干 散热翅片(未标号)。位于下方的热管换热器装置2构成本技术整体式热管热交换器 100的蒸发端21,位于上方并与蒸发端21平行的热管热交换器装置2构成本技术整体 式热管热交换器100的冷凝端22。热管换热器装置2还具有位于中部的倾斜延伸形成并分 别与蒸发端21及冷凝端22连接的连接部23。其中,位于中部的连接部23的扁管25之间 并没有焊接连接有散热翅片,因此连接部23的相邻两扁管25之间形成有若干沿竖直方向 贯通的镂空通槽230。蒸发端21位于内循环换热系统内,而冷凝端22位于外循环换热系 统内,连接部23沿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倾斜延伸从而连接冷凝端22下端及蒸发端21上 端。连接部23的与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体式热管热交换器,其包括外壳体、收容于外壳体内的热管换热器装置及至少与外壳体固定连接的隔板;热管换热器装置包括蒸发端及冷凝端;隔板与外壳体共同将整体式热管热交换器分隔成内循环换热系统及外循环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换热器装置具有沿与水平方向倾斜一定角度延伸形成的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冷凝端及蒸发端并被隔板穿过从而分隔形成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与上述蒸发端共同位于内循环换热系统内,第二连接部与上述冷凝端共同位于外循环换热系统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昆拓热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