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分子塑料涌流发生器改良结构,其包括有结合在一起的喷管与涌流管,所述喷管的结构,是在一管壁设有系列出水孔的进水管外表面结合一金属强化管套,但不使该金属强化管套遮蔽该些出水孔,藉以强化进水管的强度;所述涌流管的上方设有开放的内空间,其下方设有涌流出口,该涌流管的上方结合固定于所述进水管的外表面,使该些出水孔对应该涌流管之内空间的开口,涌流管的内空间则安装一设有复数洞孔的分流板,使该分流板位于所述出水孔与涌流出口之间,藉由分流板得以缓冲液体流速及压力,让涌流更为均匀。(*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湿式制程设备的高分子塑料涌流发生器的结构。
技术介绍
涌流发生器是一种使用于诸如印刷电路板、IXD面板等板件湿制程的组件,其被安装于湿制程机台的上、下方,板件由输送机输送通该上、下方的涌流发生器时,由涌流发生器所涌出的水幕或化学液体得以全面地扩及板件各处,达到彻底清洗或蚀洗的目的。习知的涌流发生器,其结构包含有相互结合固定的一喷管与一涌流管,该喷管的一端为进水口,其管壁设有系列出水孔;所述涌流管固定于该喷管的外表面,使涌流管上方的开口对应喷管的该些出水孔,让液体从喷管的出水口流至涌流管的内空间后,再从涌流管的线状涌流出口流出,以形成一水幕。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24253号(申请案号88202203号)所述的习知涌流发生器,是采用PVC材料分段射出成型,再以黏着剂黏结制成,使得涌流管内具有能够容纳液体的内空间,液体从喷管流出后直接进入该内空间,然后直接从涌流出口流出,因此,其涌流出来的均勻性不佳;此外,其喷管的强度也较不足,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受到工作场所环境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形,一旦变形,便可能影响板件的输送,甚至造成板件被卡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应用于板件湿制程的习知涌流发生器,在液体流出时较不均勻,且高分子塑料制成的喷管强度不足的缺失。本技术的一个特征,在于将喷管结合另一组件,藉以强化喷管的强度,避免受到工作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形,以致于可能造成板件在输送时被卡住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特征,是在高分子塑料涌流发生器的涌流管内空间设置一分流板,使得从喷管进入涌流管内的液体受到该分流板缓冲并分流,藉以降低液体流速后再从涌流管的涌流出口均勻地流出。基于此,本技术的技术手段,系将高分子塑料制作的喷管与涌流管分别制造后再将两者焊接结合为一体,其中,制造该喷管的技术手段,系提供一管壁设有系列出水孔的进水管,以及一断面概呈C形的金属强化管套,将该金属强化管套结合于进水管的外径表面,藉以强化进水管的强度,该进水管的一端则以塞头予以封闭,相对的另一端则为开放的进水口 ;该金属强化管套结合于进水管后,其C形的槽缝对应于该些出水孔的位置,避免该些出水孔被遮蔽。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所述涌流管的内空间相对两侧,设有沿着该涌流管长度方向延伸且对应的沟槽,所述具有复数洞孔的分流板两侧边则沿着该两侧的沟槽滑入组合,使该分流板位于进水管的出水孔与涌流管的涌流出口之间。本技术的再一技术手段,可以在金属强化管套结合于进水管后,再于该金属强化管套的外表面进一步结合适当厚度的高分子塑料做为外表层,藉以构成一喷管;所述金属强化管套的外径表面可以形成复数适当的凹槽,藉以能将该外表层牢牢地结合于金属强化管套,以防止金属强化套管受到化学液体时,可以利用该金属强化套管强固高分子塑料制成的涌流发生器的刚性和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高分子塑料涌流发生器改良结构可使应用于板件湿制程的习知涌流发生器中,液体流出时较均勻,且高分子塑料制成的喷管强度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本技术涌流发生器的成品外观图。图2为显示本技术在制造喷管时,先将塞头组合于进水管一端的实施例立体图。图3为显示本技术在进水管外结合金属强化管套的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4为第三图之组件组合后之形态的立体图。图5为显示本技术将已结合金属强化管套的进水管与涌流管组合关系的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6为第五图组件组合后之形态的立体图。图7为显示在进水管的金属强化管套外表面进一步结合外表层,且进一步组合分流板的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8为显示第七图之组件组合后之形态的立体图。图9为显示在第八图的涌流管两端再组合封板的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10为第九图之组件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图式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更详细的说明,俾使任何熟习该项技艺者在研读本专利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图1为显示本技术涌流发生器1的成品外观结构,其通常系成对地安装于湿制程机体的上、下方,让板件通过上、下方的涌流发生器1之间。所述涌流发生器1的结构包含有结合在一起的一喷管11与一涌流管12,该喷管11的一端封闭,另一端的进水口设置用于配合安装在机体的喷管插头115 ;相对于喷管11的涌流管12 —侧端则设置沟缝状或孔状的涌流出口 121,水或化学液体从喷管11的进水口流入喷管内,再从喷管流入涌流管 12中,最后从涌流出口 121流出。本技术的制造方式,首先如图2所示,系先提供一适当长度与管径的进水管 111,将进水管111的一端设置一塞头112形成密封,相对的另一端则为开放的进水口 1110, 在进水管111的管壁则设置系列贯穿的出水孔1111 ;然后如图3所示,将一断面概呈C形的金属强化管套113套置结合于进水管111的外表面,并使该金属强化管套113的C形开口对应该些出水孔1111的位置,以避免出水孔1111被金属强化管套113遮蔽;其结合后构成的喷管11形态请参阅图4。所述金属强化管套113的外径表面还可以成型出复数轴向延伸的鸠尾槽1131,或是任何可以结合下述外表层114材料的凹槽结构。图5则显示另外成型制造的涌流管12与前述喷管11的结合;其中,涌流管12是采用可塑性材料一体成型制造,使该涌流管12的上方具有开放的内空间123,而下方设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沟缝状或孔状涌流出口 121,同时,在该内空间123的相对两侧壁设有沿着该涌流管12长度方向延伸且对应的沟槽124。本技术乃利用焊接技术将该涌流管12的两侧壁上边与进水管111结合固定,使涌流管12与喷管进水管111结合为一体 (如图6所示)。本技术另外提供有一分流板122(参图7),藉以在进水管111与涌流管12结合后,将该分流板122组合于涌流管12的内空间123中;所述分流板122为一长条形的板体,沿着其长度方向分布有系列贯穿的洞孔1221,该分流板122与涌流管12的组合方式,是直接将分流板122的两侧长边沿着涌流管12两侧壁的沟槽IM滑入而组合,使分流板122 位于喷管11的出水孔1111与涌流管12的涌流出口 121之间(参图8),最后,再将两个封板125套合于涌流管12的两端,并予以焊接而将涌流管12的两端密封(参图9及图10)。又如图6及图7所示,本技术在将结合了金属强化管套113的进水管111再焊接涌流管12后,未安装分流板122之前,再利用模具套射技术,将高分子塑料结合于该金属强化管套113的表面,同时受到所述鸠尾槽1131的咬合而牢牢地固定,以形成一外表层 114,藉由该高分子塑料耐腐蚀的特性,其包覆金属强化管套113后,得以延长涌流发生器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技术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技术意图保护的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高分子塑料涌流发生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涌流发生器改良结构包括一喷管,其具有一进水管,以及设在该进水管外表面的金属强化管套,该金属强化管套的外表面结合一外表层,该进水管的一端被封闭,另一端为进水口,且该进水管的侧壁设有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分子塑料涌流发生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涌流发生器改良结构包括:一喷管,其具有一进水管,以及设在该进水管外表面的金属强化管套,该金属强化管套的外表面结合一外表层,该进水管的一端被封闭,另一端为进水口,且该进水管的侧壁设有系列出水孔,所述金属强化管套不遮蔽所述出水孔;一涌流管,其上方设有开放的内空间,其下方设有涌流出口,该涌流管的上方结合固定于所述进水管的外表面,所述出水孔对应该涌流管的内空间的开口;一分流板,其上设有复数洞孔,该分流板被安装于该涌流管的内空间,并位于所述出水孔与涌流出口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品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创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