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控制电源智能通断的装置及电源插座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014389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控制电源智能通断的装置及电源插座。其中,控制电源智能通断的装置包括主电源输出接口、从电源输出接口以及供电接口;当供电接口通过所述主电源输出接口向与主电源输出接口连接的外接设备供电时产生电位差信号的电位差产生单元;对供电接口输出的交流电进行降压整流并输出直流电压信号的降压整流单元;根据所述降压整流单元输出的直流电压信号以及所述电位差产生单元产生的电位差信号控制所述与从电源输出接口相连的外接设备向所述供电接口的取电有效的感应开关单元,实现了与从电源输出接口相连的设备的供电与否以与主电源输出接口相连的设备的供电与否为前提的功能,可应用性强。(*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电源智能通断的装置及电源插座
技术介绍
目前带有两个电源接口的电源插座,其与外接设备连接工作时,两个电源接口独 立工作,市电分别向两个电源接口提供电能。当该电源插座同时连接两台设备,且一 台设备 的供电与否需要以另一台设备的供电与否为前提时,这种电源插座不能提供此种功能,应 用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电源智能通断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带有两 个电源接口的电源插座同时连接两台设备,且一台设备的供电与否需要以另一台设备的供 电与否为前提时,不能提供此种功能,应用性不佳的问题。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电源智能通断的装置,包括主电源输出 接口 、从电源输出接口以及通过所述主电源输出接口和从电源输出接口向与其连接的外接 设备供电的供电接口 ,且所述供电接口的正极端通过第一 自恢复保险电阻连接所述主电源 输出接口的正极端,所述供电接口的负极端连接所述从电源输出接口的负极端,所述装置 进一步包括 连接于所述供电接口以及所述主电源输出接口之间的、当所述供电接口通过所述 主电源输出接口向与所述主电源输出接口连接的外接设备供电时产生电位差信号的电位 差产生单元; 与所述供电接口相连的、对所述供电接口输出的交流电进行降压整流并输出直流 电压信号的降压整流单元; 连接于所述供电接口以及所述从电源输出接口之间的、根据所述降压整流单元输 出的直流电压信号以及所述电位差产生单元产生的电位差信号控制所述与从电源输出接 口相连的外接设备向所述供电接口的取电有效的感应开关单元。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插座,包括一控制电源智能通断的装 置,所述控制电源智能通断的装置采用如上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供电接口为市电输入接□。 本技术中,电位差产生单元在供电接口向主电源输出接口输出电能时产生电 位差信号,降压整流单元产生直流电压信号,感应开关根据该电位差信号以及直流电压信 号控制从电源输出接口向供电接口的取电有效,此时,如果从电源输出接口外接设备,则此 外接设备可以从供电接口取电,实现了与从电源输出接口相连的设备的供电与否以与主电 源输出接口相连的设备的供电与否为前提的功能,可应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控制电源智能通断的装置的原理结构图; 图2是图1的具体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本技术中,电位差产生单元在供电接口向主电源输出接口输出电能时产生电 位差信号,降压整流单元产生直流电压信号,感应开关根据该电位差信号以及直流电压信 号控制从电源输出接口向供电接口的取电有效。 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控制电源智能通断的装置的原理结构。 供电接口 11用于通过主电源输出接口 12以及从电源输出接口 15向外接设备供 电。当主电源输出接口 12向与其连接的外接设备供电时,连接于供电接口 11以及主电源输 出接口 12之间的电位差产生单元13产生电位差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送给感应开关单元14。 与供电接口 11相连的降压整流电源16对供电接口 ll输出的交流电进行降压整流后,输出 直流电压信号给感应开关单元14。感应开关单元14连接于供电接口 11以及从电源输出接 口 15之间,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位差信号以及直流电压信号,控制与从电源输出接口 15相 连的外接设备向供电接口 11的取电有效。 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降压整流单元16以及感应开关单元14之间,还可以连接一 稳压单元17,用于稳定降压整流单元16产生的直流电压信号。 图2示出了图1的具体电路。 电位差产生单元13中,第一二极管D1以及第二二极管D2反向并联,形成一交流 开关后,一并联端连接供电接口 11的负极端,另一并联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 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主电源输出接口 12的负极端。供电接口 11的正极端通过第一自恢复 保险电阻P2连接主电源输出接口 12的正极端,第一自恢复保险电阻P2起到过载保护的作 用。 降压整流单元16中,整流电路为一由第三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D5、第五二极管 D6以及第六二极管D7组成的整流桥。其中,第三二极管D4以及第五二极管D6组成一桥 臂,第四二极管D5以及第六二极管D7组成一另桥臂,且第三二极管D4的阳极以及第六二 极管D7的阴极相连的接合点连接供电接口 11的负极端;第五二极管D6的阴极以及第四二 极管D5的阳极相连的接合点连接第二电阻R6的一端。第四二极管D5的阴极和第三二极 管D4的阴极的接合点为直流电压正输出端,第五二极管D6的阳极和第六二极管D7的阳极 的接合点为直流电压负输出端。第二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3的一端,第一电容 C3的另一端连接供电接口 11的正极端,其中,第二电阻R6以及第一电容C3构成降压电路。 稳压单元17中,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四二极管D5的阴极以及第三二极管 D4的阴极的接合点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五二极管D6的阳极以及第六二极管 D7的阳极的接合点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二偏置电阻R5与第五二极管D6的 阳极以及第六二极管D7的阳极的接合点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同时通过稳压二极管5D3与第四二极管D5的阴极以及第三二极管D4的阴极的接合点相连,其中,稳压二极管D3 的阳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 感应开关单元14中,光电耦合器PC1的发光二极管与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 D2以及第一电阻R1组成的电位差产生单元13并联,其阴极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2连接主 电源输出接口 12的负极端,其阳极连接供电接口 11的负极端。光电耦合器PC1的光敏三 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限流电阻R3连接第四二极管D5的阴极和第三二极管D4的阴极的 接合点;其发射极通过第二电容C2连接第五二极管D6的阳极和第六二极管D7的阳极的接 合点;其发射极同时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同时通过第一偏置 电阻R4与第五二极管D6的阳极和第六二极管D7的阳极的接合点相连;第一三极管Ql的 发射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6的阳极和第六二极管D7的阳极的接合点;第一三极管Ql的集 电极连接继电器JK1的线圈的一端,继电器JK1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5的阴极 和第三二极管D4的阴极的接合点。继电器JK1的开关的一端通过第二自恢复保险电阻P1 与供电接口 11的正极端相连;继电器JK1的开关的另一端连接从电源输出接口 15的正极 端。从电源输出接口 15的负极端与供电接口 11的负极端相连。为了滤除交流电引入的峰 值电压,获得更加稳定的直流电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感应开关单元14还可以包括一滤波 电容C1,其一端连接第五二极管D6的阳极和第六二极管D7的阳极的接合点,其另一端连接 第四二极管D5的阴极和第三二极管D4的阴极的接合点。 另外,为了实现用户对是否启用电源智能通断的控制,具体实现时,感应开关单元 14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并联于继电器JK1的开关两端的切换开关Kl。 下面结合图l,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电源智能通断的装置,包括主电源输出接口、从电源输出接口以及通过所述主电源输出接口和从电源输出接口向与其连接的外接设备供电的供电接口,且所述供电接口的正极端通过第一自恢复保险电阻连接所述主电源输出接口的正极端,所述供电接口的负极端连接所述从电源输出接口的负极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连接于所述供电接口以及所述主电源输出接口之间的、当所述供电接口通过所述主电源输出接口向与所述主电源输出接口连接的外接设备供电时产生电位差信号的电位差产生单元;    与所述供电接口相连的、对所述供电接口输出的交流电进行降压整流并输出直流电压信号的降压整流单元;    连接于所述供电接口以及所述从电源输出接口之间的、根据所述降压整流单元输出的直流电压信号以及所述电位差产生单元产生的电位差信号控制所述与从电源输出接口相连的外接设备向所述供电接口的取电有效的感应开关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兴华江志添邓秉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