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潜转驳运载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11737 阅读:3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提供一种重量轻、吃水浅、运输平稳的半潜转驳运载平台,该半潜转驳运载平台能在潮间带4m以下的水域将施工机械以及风机设备等重型机械从海域锚地转驳至施工地点。该平台包括浮力基板、锁紧件以及若干个浮体单元,所述浮力基板上表面的两侧设置有若干立杆,所述浮体单元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穿孔,该浮体单元通过所述穿孔挂载于立杆上并通过所述锁紧件锁紧,通过打开所述锁紧件来增加或减少所述立杆上所挂载的浮体单元的数量,改变所挂载的浮体单元的数量可以调节该平台的吃水深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运输方式中无法突破在0-4m水深的浅潮间带区域运输的技术瓶颈,且在运输时该平台半潜于水中,受气象条件等恶劣环境影响较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半潜转驳运载平台
技术介绍
现今全球海上风电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2009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689MW,同 比增长100%,远高于30. 1%的陆上风电增长速度。事实上,由于陆地上经济可开发的风资源 越来越少,全球风电场建设已出现从陆地向近海和潮间带发展的趋势,海上风电已经成为 未来风电开发的主战场。近年来,国家加快了沿海地区大型风电基地的建设,推出了江苏沿 海地区千万千瓦级海上和潮间带风电基地建设的规划,并开始了多个海上风电场建设的前 期准备工作。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500 — 2000万kW。 2010年后平均每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50万kW。目前,潮间带风电施工环节存在诸多世界级难题。在中国,东部沿海特有的面积达 数千平方公里的广阔潮间带是建设风电场的理想区域,但是在这样的区域,现有风电场的 施工机械却无法发挥作用,海上的施工船只进不来,陆地机械也无法进入并施工,对于从海 上进行水工作业,采用半潜驳或沉箱坐底方式进行施工,例如申请号为2009100488M. 5的 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潮间带风力发电机设备施工吊装方法,首先在一平板驳船的固定设置 起重设备;在高潮位时,利用外力乘潮将平板驳船牵引至风力发电机基础位置;平板驳船 就位后打开进出水阀门,使压水仓进水直至平板驳船坐滩;其后根据吊装进度,利用浅水运 输驳船将风力发电机的组件依次运输至平板驳船;以坐滩后的平板驳船为吊装施工平台, 完成一台风力发电机的吊装;然后在低潮位时,将压水仓中的水排出并关闭进出水阀门。本 方案充分利用了潮间带区域的水文特性,在船舱配备进出水阀门,采用船舱进水压舱的方 法,保持平板驳船的平稳停放,实现在潮间带区域对风力发电机设备的施工吊装。上述这种 方式存在实施难度大,工程造价高,工作效率低,受气象条件影响严重等缺点,特别是无法 突破0_^!水深的浅潮间带区域,这也成为大规模开发潮间带风电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重量轻、吃水 浅、运输平稳的半潜转驳运载平台,该半潜转驳运载平台能在潮间带細以下的水域将施工 机械以及风机设备从海域锚地转驳至施工地点。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半潜转驳运载平台,包括浮力基 板、锁紧件以及若干个浮体单元,所述浮力基板上表面的两侧设置有若干立杆,所述浮体单 元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立杆的穿孔,所述立杆通过所述穿孔将浮体单元组装于浮 力基板上,所述锁紧件锁紧固定所述立杆与浮体单元,所述浮体单元的数量可由载重的重 量需要调整,浮体单元的拆卸和安装都非常方便。进一步,所述立杆与浮力基板之间转动连接,在不挂载浮体单元时所述立杆打倒 放置于所述浮力基板上,方便运输。进一步,在所述浮体单元上设置两个穿孔,与每个浮体单元相对应在浮力基板设 置有两个立杆,可防止浮体单元相对立杆发生位移或者相对转动。上述的两个立杆在长度方向不位于同一直线上,二者沿长度方向水平放置互不干 扰。所述锁紧件可为扣接或者其他锁紧方式,更加具体的为一插销,在立杆上设置垂 直长度方向的插孔,所述插销插入插孔内将浮体单元锁紧。针对插销锁紧件,在上述立杆上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插孔,针对挂载不同数 目的浮体单元时使用。进一步,在所述浮力基板的两侧壁上向外伸出若干用于挂载浮体单元的挂杆,相 对应还设置有将所述浮体单元锁紧的锁紧件,使半潜平台具有平衡扩展功能。上述的挂杆与所述浮力基板的侧壁之间转动连接。进一步,在所述浮力基板的底表面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凸出的导轨,可在浅滩和 淤泥带漂浮、拖拽,具有冲滩功能。进一步,在所述浮力基板上表面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形状与所运输的风机设 备形状相适配,例如在运输风机的圆形桩体时,将底座设计成半圆形槽来放置圆形桩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包括浮力基板、锁紧件以及若干个浮 体单元组合形成,浮体单元均为实芯结构,相比注水式浮力调节来说永不丧失浮力,永不沉 没,通过增加或者减少浮力单元的数量能部分下潜调节重心位置,提高稳性,适应较差海 况,提高安全性。此平台一般在水域漂浮状态下可用小型船艇拖拽前进,由于在所述浮力基 板的底表面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凸出的导轨,在施工地点附近遇到浅滩和淤泥带时可由工 程车拖拽到达目的地,具有冲滩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半潜转驳运载平台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的浮体单元、立杆及锁紧件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的立杆打倒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半潜转驳运载平台的底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半潜转驳运载平台,包括浮力基板1、锁紧件以及若 干个浮体单元2,所述浮力基板1上表面的两侧设置有若干立杆3,所述浮体单元2上设置 有穿孔,所述立杆3通过所述穿孔将浮体单元挂载于立杆3上,所述锁紧件锁紧固定所述立 杆3与浮体单元2。浮力基板1基本长度为^m,宽度为8. 8m,高度为1. 85m,整个平台泛水 面积228. 8 Hl2,最大吃水深度1. 2m,在接地时压力为0. 4 kg /m3,所述立杆3与浮力基板1之 间转动连接(图3),在不挂载浮体单元2时所述立杆3打倒放置于所述浮力基板1上,为了 防止浮体单元2相对立杆3转动,在所述浮体单元2上设置两个穿孔,与每个浮体单元2相 对应在浮力基板1设置有两个立杆3,这样浮体单元2就被两立杆3牢牢固定,不会发生任 何位移。所述立杆3除了上述的转动连接固定在浮力基板1上以外,还可为插接或卡接可 拆卸式固定安装于所述浮力基板1上,平时单独存放,在使用时即可安装于上。在所述浮力基板1上表面中间部位固定有底座9,所述底座9的形状与所运输的风机设备形状相适配, 例如在图1中运输风机的圆形桩体6时,底座9设计成一个圆弧形的槽,将圆形桩体6放于 槽内半潜于水中,稳性安全性好,可适应较差海况。此处的底座9可随运输设备形状做变化 设计,也可以拆卸移除。如图3所示,考虑到上述的两立杆3在打倒时不相冲突,将两个立杆3设置成在长 度方向不位于同一直线上,二者沿长度方向水平放置互不干扰。如图2,上述锁紧件可为扣 接或者其他锁紧方式,本实施例中为一插销7,在立杆3上设置垂直长度方向的插孔,首先 将浮体单元2挂载于立杆3上,将压板8穿于立杆3上压住浮体单元2,然后所述插销7插 入插孔内将浮体单元2锁紧,在所述立杆3上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插孔,针对挂载不同 数目的浮体单元2时来使用。此外,如图4所示,在所述浮力基板1的底表面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凸出的导轨5, 可在浅滩和淤泥带拖拽,具有冲滩功能;在所述浮力基板1的两侧壁上向外伸出若干用于 挂载浮体单元2的挂杆4,相对应的还设置有将所述浮体单元2锁紧的锁紧件,锁紧方式与 上述相同,使半潜平台具有平衡扩展功能,所述挂杆4还可替换成承载环,用于挂载浮力单 元2。所述挂杆4与所述浮力基板1的侧壁之间转动连接,同图3中的结构类似,在运输途 中可收拢节省空间。在实际运输中,对于全水域,大船装载吊车、施工机械至施工海域锚地,然后由半 潜运载平台转驳吊车、施工机械至指定施工位置,吊车及施工机械就位;接着平台转驳风机 设备各部件至吊车回旋半径内卸载,由吊车进行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潜转驳运载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力基板、锁紧件以及若干个浮体单元,所述浮力基板上表面的两侧设置有若干立杆,所述浮体单元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立杆的穿孔,该浮体单元通过所述穿孔组装于所述浮力基板上并通过所述锁紧件锁紧,通过打开所述锁紧件来增加或减少所述立杆上所挂载的浮体单元的数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学刚宋薇瞿续州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