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或其衍生物与阿莫地喹或其衍生物的制剂及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0246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青蒿素或其衍生物与阿莫地喹或其衍生物的制剂及制法,是由活性组分和医药学上可接受的固体添加剂组成。所说的活性组分为青蒿素或其衍生物与阿莫地喹或其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青蒿素或其衍生物与阿莫地喹或其衍生物的复方制剂,将青蒿素或其衍生物与阿莫地喹或其衍生物混合在一起,同时,添加了各种辅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服用方便,不容易发生服药错误,尤其适宜于老人和儿童的服用。本处方比例的研究,是考虑到青蒿素类衍生物具有速效高效和阿莫地喹具有持久杀灭疟原虫的优点,同时避免两种药物单独使用缺点。组成的新复方的特点为低毒、高效、方便使用、用药疗程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或其衍生物与阿莫地喹的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疟疾是热带、亚热带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全球近100个国家流行疟疾,有25亿多人生活在疟疾高发区,每年疟疾发病人数3至5亿人,每年新感染200~300万人,全世界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估计有100~300万人。当前更为严峻的是恶性疟原虫已借基因突变或适应能力对常用抗疟药产生了耐药性并在全球各个疟区以极高的速度蔓延,以东南亚地区更为严重。虽然各国都在研制防治抗药性虫株的抗疟新药,但是疟原虫对新药产生抗药性的速度远比研制新药的速度快,以致新药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青蒿素或其衍生物,包括从黄花蒿分离提取出来的青蒿素以及半合成衍生物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和双氢青蒿素,均为同一类含有过氧基团倍半萜酯的新结构,是疟原虫内裂殖体(无性体)的杀灭剂。该类化合物的抗疟特点是①对耐氯喹恶性疟疾有效;②对疟原虫红内期无性体杀灭速度快,因此控制疟疾症状快;③有增效抗疟作用价值(与阿莫地喹伍用有明显的增效抗疟作用)。其缺点是在一般治疗剂量和短疗程(3天)时杀虫不彻底,原虫复燃率高(达50%以上),需加大剂量和延长疗程(6~7天)才能彻底杀灭疟原虫而提高治愈率,但是往往由于剂量的增加和疗程的延长而导致药物毒性的增加,其中最主要的为神经毒性和一过网织红细胞减少症状,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阿莫地喹及其盐属4-氨基喹啉类抗疟药物,其结构与作用类似于同为4-氨基喹啉类的氯喹,对红外期与配子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可有效控制疟疾复发和传播。该类化合物的抗疟特点是①对耐氯喹恶性疟疾有效;②对血内各种疟原虫的无性体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可迅速控制临床症状,对间日疟、卵形疟和三日疟原虫的配子体和未成熟的恶性疟原虫配子体亦有杀灭作用;③有增效抗疟作用价值(与其他抗疟药、尤其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如青蒿琥酯)伍用有明显的增效抗疟作用)。其缺点是阿莫地喹的毒性比其他抗疟药大,每日剂量超过52.8mg时,易发生疲乏、头昏、恶心、呕吐、腹痛、发绀、药热等,少数红细胞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病人,用药后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因此WHO曾一度阻止将其作为治疗疟疾的药物。目前,WHO推荐采用阿莫地喹与青蒿素类药物联合用药,但是,由于将青蒿素或其衍生物与阿莫地喹或其衍生物分别制备成为片剂,因此,十分容易发生服药错误,尤其不适宜于老人和儿童的服用,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青蒿素或其衍生物与阿莫地喹或其衍生物的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青蒿素或其衍生物与阿莫地喹联合用药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青蒿素或其衍生物与阿莫地喹的复方制剂,是由活性组分和医药学上可接受的固体添加剂组成。所说的活性组分为青蒿素或其衍生物与阿莫地喹或其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所说的青蒿素衍生物包括青蒿素、双氢青蒿素、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青蒿琥酯钠或蒿醚林酸等;所说的阿莫地喹衍生物包括阿莫地喹的盐或阿莫地喹的游离碱;阿莫地喹的盐选自阿莫地喹的盐酸盐或药物上可以接受的其他的盐,如硫酸盐、磷酸盐等。其中青蒿素或其衍生物与阿莫地喹或其衍生物的重量比为青蒿素或其衍生物∶阿莫地喹或其衍生物=1~10∶10~1,最佳比例为1~3∶3~1;所说的固体添加剂包括填充剂或/和粘合剂或/和增溶剂或/和崩解剂或/和助流剂或/和防粘着剂或/和润滑剂或/和着色剂;本专利技术的复方制剂为口服制剂,包括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所说的片剂选自普通片剂或包衣片,如糖衣、明胶衣、肠衣、薄膜衣、双包衣或多层包衣。按照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以复方制剂总重量计,组分含量如下青蒿素或其衍生物1~60%阿莫地喹或阿莫地喹衍生物5~90%填充剂 1~65%粘合剂 1~20%增溶剂 0.1~5%崩解剂 1~50%助流剂 0~10%防粘着剂0~10%润滑剂 0~10%着色剂 0.01~2%所说的填充剂选自一种或多种能提供获得期望的制剂体积或重量的化合物,优选的填充剂选自淀粉、糊精、蔗糖或乳糖、纤维素或纤维素的衍生物等;所说的粘合剂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海藻酸、海藻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明胶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说的增溶剂选自吐温-80或十二烷基硫酸钠等;所说的崩解剂选自能促进组合物制备的制剂与水介质接触时崩解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优选的崩解剂是微晶纤维素、粉状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或交联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等;所说的助流剂选自能改善颗粒流动性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如微粉硅胶等。所说的防粘着剂可以是能防止压片原料粘附于冲头或冲模表面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优选的防粘着剂是滑石粉等。所说的润滑剂选自脂肪酸或脂肪酸衍生物,例如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等。所说的着色剂系用于改变制剂的颜色,使其有悦目的外观,使病人或儿童乐于接受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优选自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靛蓝等上述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处方量的原、辅料粉碎、过筛,混合,以粘合剂制备颗粒、干燥后按制剂常规操作方法制成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或将处方量的各种原、辅料粉碎、过筛,混合均匀,按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片剂或粉末直接灌装胶囊制备胶囊剂。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证明,本专利技术的青蒿素或其衍生物与阿莫地喹或其衍生物的复方制剂,具有较好的疗效。本专利技术处方比例的研究,是考虑到青蒿素类衍生物具有速效高效和阿莫地喹具有持久杀灭疟原虫的优点,同时避免两种药物单独使用缺点(青蒿素类衍生物复燃率高、使用不方便、短期内大量使用毒副作用明显;阿莫地喹起效慢、大量使用毒副作用明显),降低各自单独使用的毒副作用、提高起效速度、降低复燃率、提高药物使用方便程度、适当降低药物成本。组成新复方的特点为低毒、高效、方便使用、用药疗程短。本专利技术的青蒿素或其衍生物与阿莫地喹或其衍生物的复方制剂,将青蒿素或其衍生物与阿莫地喹或其衍生物混合在一起,同时,添加了各种辅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服用方便,不容易发生服药错误,尤其适宜于老人和儿童的服用。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制备复方制剂中的片剂1.处方 2.制备方法(1)将I部分处方量的原、辅料经粉碎后过80目筛后,混合均匀,过40目筛,加入含1%吐温-80(增溶剂)的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粘合剂)制软材,过16目筛制粒,于50~60℃干燥,16目筛整粒;(2)将II部分处方量的原、辅料经粉碎后过80目筛后,混合均匀,过40目筛,加入含1%吐温-80(增溶剂)的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粘合剂)制软材,过16目筛制粒,于50~60℃干燥,16目筛整粒;(3)将上述两部分颗粒混合,加入III部分处方量的辅料混合均匀;(4)压片,每片重约0.4克;(5)用胃溶性丙烯酸树脂按常规包衣法进行包衣处理,即得约1000片。实施例2 制备复方制剂中的片剂1.处方 2.制备方法(1)将I部分处方量的原、辅料经粉碎后过80目筛后,混合均匀,过40目筛,加入含1%吐温-80(增溶剂)的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粘合剂)制软材,过16目筛制粒,于50~60℃干燥,16目筛整粒;(2)将II部分处方量的原、辅料经粉碎后过80目筛后,混合均匀,过40目筛,加入含1%吐温-80(增溶剂)的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粘合剂)制软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青蒿素或其衍生物与阿莫地喹或其衍生物的制剂,其特征在于,由活性组分和医药学上可接受的固体添加剂组成;所说的活性组分为青蒿素或其衍生物与阿莫地喹或其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青蒿素或其衍生物与阿莫地喹或其衍生物的制剂,其特征在于,由活性组分和医药学上可接受的固体添加剂组成;所说的活性组分为青蒿素或其衍生物与阿莫地喹或其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青蒿素衍生物包括青蒿素、双氢青蒿素、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青蒿琥酯钠或蒿醚林酸;所说的阿莫地喹衍生物包括阿莫地喹的盐或阿莫地喹的游离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阿莫地喹的盐选自阿莫地喹的盐酸盐或药物上可以接受的其他的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青蒿素或其衍生物与阿莫地喹或其衍生物的重量比为青蒿素或其衍生物∶阿莫地喹或其衍生物=1~10∶10~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青蒿素或其衍生物与阿莫地喹或其衍生物的重量比为1~3∶3~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固体添加剂包括填充剂或/和粘合剂或/和增溶剂或/和崩解剂或/和助流剂或/和防粘着剂或/和润滑剂或/和着色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为口服制剂,包括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片剂选自普通片剂或包衣片。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以制剂总重量计,组分含量如下青蒿素或其衍生物1~60%阿莫地喹或阿莫地喹衍生物5~90%填充剂 1~65%粘合剂 1~20%增溶剂 0.1~5%崩解剂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啸华郑清四龚秋燕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