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0200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前上设置有组合灯的结构中提高了从车辆左右一侧对另一侧的方向指示灯的视认性的跨骑型车辆的前部结构。这种跨骑型车辆的前部结构中,在前大灯(41)的透镜(41B)上设置有向车辆后方侧凹陷的透镜侧凹部(51),该透镜侧凹部(51)形成为在方向指示灯(43)的前方且车宽方向内侧向车辆后方凹陷并且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跨骑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技术介绍
机动二轮车中已知有一种具备设有左右一对前大灯的前罩,且在该前罩的上部设 有向后上方延伸的风挡玻璃(wind screen)的带风挡(screen)的车辆。在这种车辆中公 开了如下的导风结构在前罩的左右一对前大灯之间夹着的区域(前罩的中央部)中,在风 挡玻璃下缘与前罩之间具备导风口,经由该导风口向前罩与风挡玻璃之间的间隙中引导行 驶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将一部分行驶风导入风挡玻璃里侧而 使前罩里侧形成负压的情况,能够抑制行驶风的卷入(卷t込* )。另外,已知一种在前罩上设有组合灯的机动二轮车,该组合灯中将前照灯、方向指 示灯、在前照灯和方向指示灯的前方连续的透镜一体配置。在这种组合灯中,存在在比前照 灯靠左右的上方的位置配置方向指示灯,将前侧的各照明装置配置得紧凑的结构(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 特开2008-265625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2009-2;34479号公报然而,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结构中存在如下问题当在前罩中央部形成导风结 构时,产生前大灯的发光面积由于导风结构而减少的情况和前大灯的形状和布置受到导风 结构制约的情况。因此,不能避免前大灯的制约而进行充分地导风。然而,专利文献2所述的以往结构中,前罩具有从车身前方朝向后方向车宽方向 外侧扩大的形状,方向指示灯沿着该前罩配置在前大灯的左右,因此左右的方向指示灯比 前大灯的透镜部分和前大灯周围的罩部分更位于里侧。因而,从车辆的右斜前方观察时,左侧的方向指示灯被透镜部分、罩部分等遮挡而 很难看见,当从车辆的左斜前方观察时,右侧的方向指示灯很难看见。人们更希望从右或左 观察车辆时,都能够视认其相反侧的方向指示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前罩设置有组合灯的结构中 提高从车辆的左右一侧向另一侧的方向指示灯的视认性的跨骑型车辆的前部结构。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跨骑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配置在车辆的前 部,并且具备组合灯,该组合灯具有前照灯42、方向指示灯43、在该前照灯42和方向指示灯 43的前方连续的透镜41B,所述跨骑型车辆的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透镜41B上的所 述方向指示灯43的前方且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有向车辆后方凹陷并且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凹 条51。根据该结构,在透镜上的方向指示灯的前方且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有向车辆后方凹 陷并且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条,因此能够在前罩上设置组合灯的结构中提高从车辆左右一侧对另一侧的方向指示灯的视认性。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凹条51可以跨收容所述方向指示灯43的方向指示灯室43A 的整个上下宽度而设置。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方向指示灯的发光面尽可能地纵长,能够进一 步提高视认性。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构成为,所述凹条51随着朝向车辆后方而形成窄幅,在 车身后方最靠里的最里部51A偏向车宽方向外侧而设置。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凹部的车宽 方向外侧部分尽量向车宽方向内侧倾斜,能够更进一步提高从左右一侧对另一侧的方向指 示灯的视认性。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在所述凹条51的后方设置位置灯44。根据该结构,能够 有效利用凹部后方的死区空间(日语原文〒” K ^《一 ^ )。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跨骑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具备覆盖车辆的前部的前罩31 和组合灯,该组合灯配置在该前罩31上,具有前照灯42、方向指示灯43和使前罩31在前照 灯42和方向指示灯43之间露出并覆盖各灯的透镜41B,所述跨骑型车辆的前部结构的特征 在于,通过在所述前照灯42和所述方向指示灯43之间露出的前罩31和覆盖所述方向指示 灯43的透镜41B,在所述方向指示灯43前方且车宽方向内侧设置向车辆后方凹陷并且向上 下方向延伸的凹条51。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前照灯和方向指示灯之间露出的前罩和覆盖方向指示灯的透 镜,在方向指示灯前方且车宽方向内侧设置向车辆后方凹陷并且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条, 因此能够提高从车辆左右一侧向另一侧的方向指示灯的视认性。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在透镜上的方向指示灯的前方且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有向车辆后方凹陷 并且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条,因此,在前罩上设置组合灯的结构中能够提高从车辆左右一 侧对另一侧的方向指示灯的视认性。另外,若凹条跨收容方向指示灯的方向指示灯室的整个上下宽度而设置,则能够 使方向指示灯的发光面尽可能地纵长,能够进一步提高视认性。另外,若凹条随着朝向车辆后方而形成窄幅,且在车身后方最靠里的最里部偏向 车宽方向外侧而设置,则能够使凹部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尽量向车宽方向内侧倾斜,能够 进一步提高从左右一侧向另一侧的方向指示灯的视认性。另外,若在凹条的后方设置位置灯,则能够有效利用凹部后方的死区空间。另外,通过在前照灯和方向指示灯之间露出的前罩和覆盖方向指示灯的透镜,在 方向指示灯前方且车宽方向内侧设置向车辆后方凹陷并且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条,因此能 够提高从车辆左右一侧对另一侧的方向指示灯的视认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跨骑型车辆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前部侧视图。图2是同时表示前罩与周边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图4是同时表示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前罩与周边结构的主视图。图5是图2的V-V剖视图。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前部侧视图。图7是同时表示前罩与周边结构的主视图。图8是图7的A-A剖视图。图9是图7的B-B剖视图。图10是同时表示前罩与周边结构的立体图。图11是同时表示用于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前罩与周边结构的主视图。符号说明1机动二轮车(跨骑型车辆)2 车架11车身罩31 前罩31L、31R 前盖部35风挡玻璃41前大灯41A、142、143 壳体4IB 透镜41L、41R 隔壁42前照灯(灯体)42A前照灯室43方向指示灯(灯体)43A方向指示灯室44位置灯(灯体)51、51L、51R透镜侧凹部(凹条)51A最里部61、61L、61R、71L、71R 罩侧凹部6IY下侧开放端部81、82 肋(脱水肋)251L、251R 凹部(凹条)。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说明中,前后左右及上下 这些方向的叙述若没有特别说明,则与相对于车身的方向相同。<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跨骑型车辆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前部的侧视图。该 机动二轮车1具备车架2、在车架2的头管20上支承为操纵自如的左右一对的前叉3、安装 在所述前叉3的上端部且位于车身前部的上部的操纵用的车把4、支承在前叉3上的旋转自 如的前轮5、覆盖前轮5上方的前挡泥板6、覆盖车身的车身罩(也称为壳体)11。此外,车架2上的前轮5后方位置支承有发动机,在发动机后方经由摆臂(也称为 后叉)支承有作为驱动轮的后轮。另外,在车把4后方设有支承在车架2上的乘客用座椅,驾驶员就坐在该乘客用座椅上,从而能够进行车把操纵等驾驶操作。车身罩11通过将合成树脂等具有刚性的材料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该车身罩11 具备覆盖车架2前部的前罩31,前罩31经由罩托架(未图示)支承在头管20上。该前罩31配设成覆盖头管20的前方,在前罩31前表面的车宽方向中央位置设置 有前大灯41,并且,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骑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配置在车辆的前部,并且具备组合灯,该组合灯具有前照灯(42)、方向指示灯(43)、在该前照灯(42)和方向指示灯(43)的前方连续的透镜(41B),所述跨骑型车辆的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透镜(41B)上的所述方向指示灯(43)的前方且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有向车辆后方凹陷并且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条(51)。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一仁上野浩嗣津久井浩明市川学小山隆博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