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塑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两部分,上模包括第一加热板和压板,压板通过螺杆连接于第一加热板的下方,第一加热板的四个角下方设有竖直设置的导杆,压板的下方通过螺杆连接有半圆柱,下模包括出模上底板、出模下底板、第二加热板,出模上底板与出模下底板的两侧设有竖直设置的垫块,第二加热板上设有型腔垫板,型腔垫板与出模下底板之间设有三个顶杆,第二加热板与出模下底板之间还设有导向杆,型腔垫板的上方设有型腔室,型腔室与型腔垫板通过分模导向杆连接,型腔室的内部设有半圆槽,型腔垫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分模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排出物料中的气体、减少成本、提高物料的成品率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塑成型模具。技术背景物料在模腔中会放出向相当数量的水蒸气、低分子挥发物气体,如果这些气体不 能充分排出,除了影响压制成型过程中的物料传热和延长固化时间之外,制件表面还很容 易出现烧糊、烧焦、气泡和分层现象,同时表面光泽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排出物料中的气 体、减少成本、提高物料的成品率的压塑成型模具。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压塑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 模两部分,上模包括第一加热板和压板,压板通过螺杆连接于第一加热板的下方,第一加热 板的四个角下方设有竖直设置的导杆,压板的下方通过螺杆连接有半圆柱,下模包括出模 上底板、出模下底板、第二加热板,出模上底板与出模下底板通过螺杆上下并排连接,出模 上底板与出模下底板的两侧设有竖直设置的垫块,两个垫块的上端与第二加热板的端部连 接,第二加热板上设有型腔垫板,型腔垫板与出模下底板之间设有三个顶杆,第二加热板与 出模下底板之间还设有导向杆,型腔垫板的上方设有型腔室,型腔室与型腔垫板通过分模 导向杆连接,型腔室的内部设有半圆槽,型腔垫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分模限位块。上模的 半圆柱与下模的半圆槽相互配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它结构合理、排出物料中的气体、减少 成本、提高物料的成品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模的俯视图;图3为下模的俯视图;图中标号1-上模、2-下模、3-第一加热板、4-压板、5-导杆、6_半圆柱、7_出模 上底板、8-出模下底板、9-第二加热板、10-型腔垫板、11-顶杆、12-导向杆、13-型腔室、 14-分模导向杆、15-半圆槽、16-分模限位块、17-垫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 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示出了本技术压塑成型模具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两 部分,上模1包括第一加热板3和压板4,压板4通过螺杆连接于第一加热板3的下方,第一加热板3的四个角下方设有竖直设置的导杆5,压板4的下方通过螺杆连接有半圆柱6,下 模2包括出模上底板7、出模下底板8、第二加热板9,出模上底板7与出模下底板8通过螺 杆上下并排连接,出模上底板7与出模下底板8的两侧设有竖直设置的垫块17,两个垫块 17的上端与第二加热板9的端部连接,第二加热板9上设有型腔垫板10,型腔垫板10与出 模下底板8之间设有三个顶杆11,第二加热板9与出模下底板8之间还设有导向杆12,型 腔垫板10的上方设有型腔室13,型腔室13与型腔垫板10通过分模导向杆14连接,型腔 室13的内部设有半圆槽15,型腔垫板1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分模限位块16。上模1的半 圆柱6与下模2的半圆槽15相互配合。 此模具采用的材料为Crl2MoV,因物料在型腔室13中会放出相当数量的水蒸气、 低分子挥发物气体,如果这些气体不能充分排出,除了影响压制成型过程中的物料传热和 延长固化时间之外,制件表面还很容易出现烧糊、烧焦、气泡和分层现象,同时表面光泽不 好,为了能够充分排出型腔室13中的气体,此模具使用分模导向杆14和分模限位块16,使 型腔室13与型腔垫板10限位分离,从而能够使物料排出所以气体。本技术具有结构 合理、排出物料中的气体、减少成本、提高物料的成品率的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压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两部分,所述上模(1)包 括第一加热板(3)和压板(4),所述压板(4)通过螺杆连接于所述第一加热板(3)的下方,所 述第一加热板(3)的四个角下方设有竖直设置的导杆(5),所述压板(4)的下方通过螺杆连 接有半圆柱(6),所述下模(2)包括出模上底板(7)、出模下底板(8)、第二加热板(9),所述 出模上底板(7)与所述出模下底板(8)通过螺杆上下并排连接,所述出模上底板(7)与所述 出模下底板(8)的两侧设有竖直设置的垫块(17),两个所述垫块(17)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加 热板(9 )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加热板(9 )上设有型腔垫板(10 ),所述型腔垫板(10 )与所述 出模下底板(8)之间设有三个顶杆(11),所述第二加热板(9)与所述出模下底板(8)之间还 设有导向杆(12),所述型腔垫板(10)的上方设有型腔室(13),所述型腔室(13)与所述型腔 垫板(10)通过分模导向杆(14)连接,所述型腔室(13)的内部设有半圆槽(15),所述型腔垫 板(1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分模限位块(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压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的所述半圆柱 (6)与所述下模(2)的所述半圆槽(15)相互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塑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两部分,上模包括第一加热板和压板,压板通过螺杆连接于第一加热板的下方,第一加热板的四个角下方设有竖直设置的导杆,压板的下方通过螺杆连接有半圆柱,下模包括出模上底板、出模下底板、第二加热板,出模上底板与出模下底板的两侧设有竖直设置的垫块,第二加热板上设有型腔垫板,型腔垫板与出模下底板之间设有三个顶杆,第二加热板与出模下底板之间还设有导向杆,型腔垫板的上方设有型腔室,型腔室与型腔垫板通过分模导向杆连接,型腔室的内部设有半圆槽,型腔垫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分模限位块。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排出物料中的气体、减少成本、提高物料的成品率的优点。文档编号B29C51/40GK201931611SQ20112000518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0日专利技术者张跃进, 谢汉宪, 赵沭通 申请人:中格复合材料(南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两部分,所述上模(1)包括第一加热板(3)和压板(4),所述压板(4)通过螺杆连接于所述第一加热板(3)的下方,所述第一加热板(3)的四个角下方设有竖直设置的导杆(5),所述压板(4)的下方通过螺杆连接有半圆柱(6),所述下模(2)包括出模上底板(7)、出模下底板(8)、第二加热板(9),所述出模上底板(7)与所述出模下底板(8)通过螺杆上下并排连接,所述出模上底板(7)与所述出模下底板(8)的两侧设有竖直设置的垫块(17),两个所述垫块(17)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加热板(9)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加热板(9)上设有型腔垫板(10),所述型腔垫板(10)与所述出模下底板(8)之间设有三个顶杆(11),所述第二加热板(9)与所述出模下底板(8)之间还设有导向杆(12),所述型腔垫板(10)的上方设有型腔室(13),所述型腔室(13)与所述型腔垫板(10)通过分模导向杆(14)连接,所述型腔室(13)的内部设有半圆槽(15),所述型腔垫板(1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分模限位块(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沭通,谢汉宪,张跃进,
申请(专利权)人:中格复合材料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