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动介入式缓速系统,包括由制动踏板驱动的微动开关Ⅰ、由加速踏板驱动的微动开关Ⅱ、手动控制机构、延时继电器、电控气阀、储气筒、气室、液压机、能量转换器、储气瓶、热交换器、气动马达、蓄电设备和液压马达Ⅰ;微动开关Ⅰ通过延时继电器使液压机的离合器啮合,微动开关Ⅱ通过延时继电器使液压机的离合器分离。踏下制动踏板时液压机上的离合器啮合,使车辆的传动轴带动的负荷增大,达到快速减速;在不工作时,液压机上的离合器分离,对发动机功率无消耗;踏下加速踏板,液压机上的离合器松开,能量转换器转化的能量通过液压马达,气动马达和电机向车辆行走系统提供动力;在静止时,拉下手控阀的手柄,便可达到驻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辅助缓速制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的主动介入式缓速系统。
技术介绍
制动系统可分为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应急制动系统及辅助制动系统等。 通常衡量车辆制动能力有三个指标一是制动效能,也就是短距离内刹车的能力(俗称最 短刹车距离);二是制动稳定性,也就是车辆在制动过程中车身方向控制的能力,也就是侧 滑量大小;三是热衰退性(也叫制动恒定性),也就是长时间制动后高温状态下制动力矩的 保持能力。据测量,一般卡车额定载荷下在7%的坡度上下坡3分钟后其制动鼓的温度可达 700°C左右,此时制动器摩擦系数急剧降低为正常值的1/3左右,如遇危险需要紧急刹车, 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操作规范的司机也无法准确而有预见性地在与前方车辆或障碍物的安 全距离内把车刹住,如果有超载和路面狭窄的情况出现,危险将不期而至。为此山区的司机 们早已在车顶加装水箱,专门用于长途过程中制动鼓降温来保持一定的制动力。但长期应 用下来,其效能和可靠性值得怀疑,并非一个治本之策。传统的液力缓速器缓速制动反应时间较长,由于缓速器缓速制动时是给油槽中施 加压缩空气把工作液压入工作腔,这就要求液压系统必须具有很大的流量和较快的动态 响应能力。电涡流缓速器的制动反应时间在40ms左右,液力缓速器制动反应时间是电涡流 缓速器的20倍。在电力消耗方面,电涡流缓速器因为有电磁线圈,而电磁线圈相对于电控 系统消耗电能要大得多,增加了蓄电池的负荷;电涡流和液力缓速器都只能是车辆减速而 不能使车辆停止;它们均为辅助制动系,需和行车制动系配合使用。电涡流和液力缓速器在非缓速的车辆行使状态下,转子随传动轴空转均消耗一定 的发动机功率。液力缓速器当工作腔内没有充入工作液时,不产生制动转矩,但是由于 动轮与车辆的传动系统相连,动轮始终在旋转,定轮和动轮带动工作腔内的空气产生循 环流动,造成一定的能量损失,该损失称为鼓风损失,其中液力缓速器的空转大约消耗 发动机所传递功率的4%左右,电涡流缓速器空转大约为1%左右。电涡流缓速器还需采用 风冷辐射散热,大扭矩满档位工作时转子温度可达650°C左右,安装电涡流缓速器时需要对 非耐温的管路采取隔热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不工作时对发动机功率无消 耗,且在待命状态下的制动反应速度快,长时间工作无热衰减、低速乃至静止有很好制动 力,制动扭矩大的主动介入式缓速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主动介入式缓速系统,包括设置在制动踏板的一侧并由制动踏板驱 动的微动开关I、设置在加速踏板的一侧并由加速踏板驱动的微动开关II、手动控制机构、 延时继电器、电控气阀、储气筒、活塞式结构的气室、液压机、液压油箱、流量控制阀、能量转 换器、储气瓶、热交换器、气动马达、蓄电设备和液压马达I ;所述微动开关I通过二极管D2与延时继电器的常开开关Kl连接;所述微动开关II与 延时继电器的常闭线圈绕组连接,延时继电器的常闭开关K2与电控气阀连接,电控气阀安 装在储气筒上,电控气阀通过气管与气室的内腔连通;所述液压机包括空心轴、密封机壳、压力轴承、离合器主动摩擦盘、离合器从动摩擦盘、 离合器滑动齿套、斜盘、柱塞、杠杆和预拉弹簧;所述空心轴的两端穿出密封机壳,并通过 轴承套装在车辆的传动轴上;所述离合器滑动齿套套在传动轴上并与其径向固定轴向滑动 配合,所述离合器主动摩擦盘通过花键安装在离合器滑动齿套上,压力轴承固定设置在离 合器滑动齿套上,并位于离合器主动盘外端面侧;所述离合器从动摩擦盘固定套在空心轴 的伸出端上,并与离合器主动摩擦盘的内端面对应;所述离合器滑动齿套的外圆上沿轴向 设置外齿,所述离合器从动摩擦盘的内圆上沿轴向设有与离合器滑动齿套的外齿配合的内 齿;所述斜盘斜向固定设置在空心轴上,斜盘的圆周面与密封机壳内壁密封滑动配合;所 述柱塞至少为两个,与空心轴的轴线平行并相对斜盘均布设置,柱塞杆通过滑鞋与斜盘滑 动配合;所述杠杆位于压力轴承的外侧,一端铰接在密封机壳上,另一端铰接在气室的推杆 上;所述预拉弹簧的一端与密封机壳连接,另一端拉在杠杆上;所述能量转换器包括液压马达II、发电机、空调机和空气压缩机,所述发电机、空调机 和空气压缩机均由液压马达II的动力输出轴驱动;所述液压马达II的出油口通过油管与液 压油箱连接;所述液压油箱通过油管与柱塞缸的进口连通,所述柱塞缸的出口通过高压油管与流量 控制阀连接,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出油口通过油管与液压马达II的进油口连接;所述高压油 管上设有溢流阀,所述溢流阀通过油管与液压油箱连接;所述发电机的电能输出端连接蓄电设备,所述蓄电设备连接驱动车辆行走系统的电机;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出口与储气瓶连接,储气瓶通过气管与内燃机排气管连接 的热交换器连接,热交换器的空气输出端与驱动车辆行走系统的气动马达连接;所述手动控制机构包括一端连接在手控阀的手柄上并由手柄控制的拉线和设置在手 控阀的一侧并由手控阀的手柄控制的微动开关πι ;所述微动开关m连接电控气阀,所述拉 线的另一端连接流量控制阀的流量调节部件。进一步,还包括由车辆的ABS控制系统控制的ABS电磁控制阀;所述ABS电磁 控制阀安装在高压油管上,并位于溢流阀与流量控制阀之间。进一步,还包括分流控制阀和液压储能器;所述分流控制阀安装在高压油管 上,并位于ABS电磁控制阀与流量控制阀之间;所述液压储能器与分流控制阀连接。进一步,还包括滤波器、压力表和制动灯传感器,所述滤波器、压力表和制动灯传 感器依次设置在高压油管上,并位于ABS电磁控制阀与分流控制阀之间。进一步,还包括压力缓冲器、过滤器和散热器;所述压力缓冲器、过滤器和散热器 依次设置在液压马达II与液压油箱连接的油管上。进一步,还包括压力感应塞,所述压力感应塞设置在储气筒上,所述压力感应塞的 控制信号连接电控气阀。进一步,还包括一端设置在制动踏板的一侧并由制动踏板控制的刹车制动拉线, 所述刹车制动拉线的另一端连接流量控制阀的流量调节部件。进一步,还包括可控式气控阀,所述可控式气控阀安装在储气瓶与热交换器连接 的气管上。进一步,还包括控制电机和可控式气控阀的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设置在加速 踏板的一侧并由加速踏板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主动介入式缓速系统具有如下优点1、踏下制动踏板,液压机上的离合器啮合,使车辆的传动轴带动的负荷增大,达到快速 减速;在不工作时,液压机上的离合器分离,对发动机功率无消耗;踏下加速踏板,液压机 上的离合器松开,能量转换器转化的能量通过液压(气动)马达和电机向车辆行走系统提供 动力;也可以在不启动内燃机的情况下给车辆各耗能设施供能;在静止时,拉下手控阀的 手柄,便可达到驻车的目的。2、高压油管上的ABS电磁控制阀与车辆上ABS控制系统相结合,实现ABS控制系 统同步控制,响应时间短,绝对制动力比摩擦式大。3、本专利技术的主动介入式缓速系统采用密闭式循环工作环境,利于能量回收,散热 效果好,无污染。同时通过液力马达转化为电能、压缩空气能和空调动能等,能量回收效率 高,将储存能量向车辆行走系统供能,行驶中合并供能或者独立供能。改善了汽车动力性, 降低油耗、节省燃油费用开支、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减少因制动过频或制动时间过长而产生 的轮毂和轮辋温度过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动介入式缓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制动踏板(1)的一侧并由制动踏板(1)驱动的微动开关Ⅰ(2)、设置在加速踏板(3)的一侧并由加速踏板(3)驱动的微动开关Ⅱ(4)、手动控制机构、延时继电器(6)、电控气阀(7)、储气筒(8)、活塞式结构的气室(9)、液压机(10)、液压油箱(11)、流量控制阀(12)、能量转换器(13)、储气瓶(14)、热交换器(15)、气动马达(16)、蓄电设备(17)和液压马达Ⅰ(18); 所述微动开关Ⅰ(2)通过二极管D2与延时继电器(6)的常开开关K1连接;所述微动开关Ⅱ(4)与延时继电器(6)的常闭线圈绕组连接,延时继电器(6)的常闭开关K2与电控气阀(7)连接,电控气阀(7)安装在储气筒(9)上,电控气阀(7)通过气管与气室(9)的内腔连通; 所述液压机(10)包括空心轴(19)、密封机壳(20)、压力轴承(21)、离合器主动摩擦盘(22)、离合器从动摩擦盘(23)、离合器滑动齿套(24)、斜盘(25)、柱塞(26)、杠杆(27)和预拉弹簧(28);所述空心轴(19)的两端穿出密封机壳(20),并通过轴承套装在车辆的传动轴(29)上;所述离合器滑动齿套(24)套在传动轴(29)上并与其径向固定轴向滑动配合,所述离合器主动摩擦盘(22)通过花键安装在离合器滑动齿套(24)上,压力轴承(21)固定设置在离合器滑动齿套(24)上,并位于离合器主动盘(22)外端面侧;所述离合器从动摩擦盘(23)固定套在空心轴(19)的伸出端上,并与离合器主动摩擦盘(22)的内端面对应;所述离合器滑动齿套(24)的外圆上沿轴向设置外齿,所述离合器从动摩擦盘(23)的内圆上沿轴向设有与离合器滑动齿套(24)的外齿配合的内齿;所述斜盘(25)斜向固定设置在空心轴(19)上,斜盘(25)的圆周面与密封机壳(20)内壁密封滑动配合;所述柱塞(26)至少为两个,与空心轴(19)的轴线平行并相对斜盘(25)均布设置,柱塞杆通过滑鞋(30)与斜盘(25)滑动配合;所述杠杆(27)位于压力轴承(21)的外侧,一端铰接在密封机壳(20)上,另一端铰接在气室(9)的推杆上;所述预拉弹簧(28)的一端与密封机壳(20)连接,另一端拉在杠杆(27)上; 所述能量转换器(13)包括液压马达Ⅱ(31)、发电机(32)、空调机(33)和空气压缩机(34),所述发电机(32)、空调机(33)和空气压缩机(34)均由液压马达Ⅱ(31)的动力输出轴驱动;所述液压马达Ⅱ(31)的出油口通过油管与液压油箱(11)连接; 所述液压油箱(11)通过油管与柱塞缸的进口连通,所述柱塞缸的出口通过高压油管与流量控制阀(12)连接,所述流量控制阀(12)的出油口通过油管与液压马达Ⅱ(31)的进油口连接;所述高压油管上设有溢流阀(36),所述溢流阀(36)通过油管与液压油箱(11)连接;所述发电机(32)的电能输出端连接蓄电设备(17),所述蓄电设备(17)连接驱动车辆行走系统(53)的电机(38); 所述空气压缩机(34)的压缩空气出口与储气瓶(14)连接,储气瓶(14)通过气管与内燃机排气管连接的热交换器(15)连接,热交换器(15)的空气输出端与驱动车辆行走系统(37)的气动马达(16)连接; 所述手动控制机构包括一端连接在手控阀(5)的手柄(40)上并由手柄(40)控制的拉线(39)和设置在手控阀(5)的一侧并由手控阀(5)的手柄(40)控制的微动开关Ш(41);所述微动开关Ш(41)连接电控气阀(7),所述拉线(39)的另一端连接流量控制阀(12)的流量调节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陵波,
申请(专利权)人:谢陵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