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把换向式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92793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推把换向式童车,前脚管上端与后篷管下端固定相连;推把管的侧管下部与后篷管下部铰接;后篷管铰接弧形连接条,连接条另端通过铆钉与滑套铰接,铆钉部分伸出滑套,滑套套于侧管外;推把管的侧管外套换向拉手,换向拉手连接拉杆的上端,拉杆的下端铰接换向锁定钩,换向锁定钩中部铰接定位座,定位座固定于推把管的侧管之外;换向锁定钩形成钩,推把管换向后,该钩钩于伸出滑套的铆钉;换向拉手内壁与推把管的外壁间置入一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上端顶于与推把管固定相连的凸出物,下端顶于拉杆;后篷管的上部固接推把锁定座,相对应的,换向拉手形成锁定孔;推把管处于正向时,后篷管的锁定座扣入换向拉手的锁定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童车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推把换向式童车
技术介绍
目前,童车的种类繁多,各类童车都有其优点。推把换向式童车既可以传统的童车 方式推行,也可以使推行者面对童车内的婴幼儿而推行,以此观察童车内的婴幼儿,或与其 玩耍等,具有较大的便利性。而目前的推把换向式童车存在着推把换向后定位不稳定的缺 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推把换向式童车,其推把换向后定位稳定,推行童车安全、可罪。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推把换向式童车,包括前脚 管、后脚管、推把管、后篷管,前脚管上端与后篷管下端固定相连;推把管包括两侧管,侧管 下部与后篷管下部转动连接;后篷管铰接一弧形连接条,弧形连接条的另一端通过铆钉与 一滑套铰接,铆钉的部分伸出滑套之外,滑套滑动式地外套于推把管的侧管之外;推把管的 侧管外套滑动式换向拉手,换向拉手处于所述滑套上部,换向拉手连接一拉杆的上端,拉杆 的下端铰接换向锁定钩,换向锁定钩中部铰接于一定位座,该定位座外套并固定于推把管 的侧管之外,定位座处于滑套之下;换向锁定钩形成钩,当推把管换向后,该钩钩于伸出滑 套的铆钉;换向拉手内壁与推把管的外壁间置入一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上端顶于与推把 管固定相连的凸出物,下端顶于所述拉杆的上端部;后篷管的上部固接推把锁定座,与此相 对应的,换向拉手形成锁定孔,该锁定孔与拉杆同向;推把管处于正向时,后篷管的锁定座 扣入换向拉手的锁定孔。优选的,铆钉外套一铜套,铜套顶于铆钉的端帽与滑套的侧壁之间。优选的,所述后篷管呈U型;所述前脚管的上端装有下关节,下关节与U型后篷管一端铰接。优选的,所述推把管呈U型,包括握手管及与握手管一体成型的所述两侧管。优选的,所述的后篷管上固接篷座,篷座与所述的后脚管固定连接,篷座与所述弧 形连接条的一端铰接。本专利技术童车的推把可以换向,推把换向后定位牢固,这样,在推行童车时,安全、可 靠,并且具有装配方便、结构简单、实用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童车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童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图5是图2的C-C剖视图。图6是图2的D-D剖视图。图7是图2的E-E剖视图。图8是图2的F-F剖视图。图9是童车状态一的侧视图。图10是童车状态一的后视图。图11是童车状态一的俯视图。图12是推把换向后童车的侧视图。图13是推把换向后童车的后视图。图14是推把换向后童车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如图1-14所示,童车包括前脚管16、后脚管14、推把管1、后篷管3,前脚管16、后 脚管14的下端部分别装有滚轮。前脚管16的上端装有下关节15,下关节15与U型后篷管 3的下端铰接,两侧的篷座8分别固接于U型后篷管3上。推把管1呈U型,其包括上部的握手管及与握手管一体成型的两侧管,侧管的下端 部装有端套11,铆钉22横穿装有端套段的侧管及后篷管3的下端部,从而推把管1便可相 对转动。后脚管14的上端与篷座8固定连接,篷座8与弧形连接条7的一端通过铆钉19 铰接,铆钉19还外套入一垫圈25。弧形连接条7的另一端通过铆钉18与滑套5铰接,铆钉 18外还套一铜套6,铜套6顶于铆钉18的端帽与滑套5的侧壁之间,从而使铆钉18的部分 伸出滑套5之外。滑套5滑动式地外套于推把管1的侧管之外。于滑套5上部的推把管1的侧管外套滑动式换向拉手2,换向拉手2通过镙钉M 连接拉杆12的上端,拉杆12的下端通过铆钉21及垫圈沈铰接于换向锁定钩9,换向锁定 钩9中部通过铆钉20铰接于推把管1的侧管及定位座10。定位座10外套并固定于推把 管1之外,定位座10处于滑套5之下。换向锁定钩9形成钩9-1,当推把管1换向后,该钩 9-1钩于伸出滑套5的铆钉18,而使滑套5无法滑动,参见图12。换向拉手2内壁与推把管1的外壁间置入一复位弹簧13,复位弹簧13的上端顶于 固定于推把管1且处于换向拉手2内的镙钉23,下端顶于拉杆12的上端部。后篷管3的上部通过铆钉17固接推把锁定座4,与此相对应的,换向拉手2形成锁 定孔,该锁定孔与拉杆12同向。推把管1处于正向(即未换向)时,参见图9-11,后篷管3 的锁定座4扣入换向拉手2的锁定孔,且由于复位弹簧13的弹力作用而将两者牢牢锁定, 推把管1便无法转动。此状态下,滑套5处于最上方,由换向拉手2顶住。而需将推把管1 换向时,首先,向上拉动换向拉手2,使其向上滑动时,将其锁定孔与锁定座4相分离,从而 推把管1便可转动;向前翻转推把管1到位后,滑套5向下滑动到位并由定位座10顶住,且 换向锁定钩的钩部9-1钩于伸出滑套5的铆钉18之外,而使滑套5无法滑动,进而使推把 管1无法转动,参见图12-14。此状态下,由于弧形连接条7的作用,推把管1定位牢固、稳定。若将推把管1回复至正向时,向上拉动换向拉手2,使其通过拉杆12带动下部的换向锁 定钩9转动,换向锁定钩9转动后,其钩部9-1便与伸出滑套5的铆钉18相脱离,滑套5解 除锁定,从而推把管1便可转动,回复至正向位置。 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 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思想,在本专利技术具体的实施方式和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这些 改变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推把换向式童车,包括前脚管、后脚管、推把管、后篷管,前脚管上端与后篷管下 端固定相连;推把管包括两侧管,侧管下部与后篷管下部转动连接;其特征是后篷管铰接 一弧形连接条,弧形连接条的另一端通过铆钉与一滑套铰接,铆钉的部分伸出滑套之外,滑 套滑动式地外套于推把管的侧管之外;推把管的侧管外套滑动式换向拉手,换向拉手处于所述滑套上部,换向拉手连接一拉 杆的上端,拉杆的下端铰接换向锁定钩,换向锁定钩中部铰接于一定位座,该定位座外套并 固定于推把管的侧管之外,定位座处于滑套之下;换向锁定钩形成钩,当推把管换向后,该 钩钩于伸出滑套的铆钉;换向拉手内壁与推把管的外壁间置入一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上 端顶于与推把管固定相连的凸出物,下端顶于所述拉杆的上端部;后篷管的上部固接推把锁定座,与此相对应的,换向拉手形成锁定孔,该锁定孔与拉杆 同向;推把管处于正向时,后篷管的锁定座扣入换向拉手的锁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把换向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的铆钉外套一铜套,铜套顶于 铆钉的端帽与滑套的侧壁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把换向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后篷管呈U型;所述前脚管的 上端装有下关节,下关节与U型后篷管一端铰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把换向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推把管呈U型,包括握手管及 与握手管一体成型的所述两侧管。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推把换向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后篷管上固接篷座,篷 座与所述的后脚管固定连接,篷座与所述弧形连接条的一端铰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推把换向式童车,前脚管上端与后篷管下端固定相连;推把管的侧管下部与后篷管下部铰接;后篷管铰接弧形连接条,连接条另端通过铆钉与滑套铰接,铆钉部分伸出滑套,滑套套于侧管外;推把管的侧管外套换向拉手,换向拉手连接拉杆的上端,拉杆的下端铰接换向锁定钩,换向锁定钩中部铰接定位座,定位座固定于推把管的侧管之外;换向锁定钩形成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推把换向式童车,包括前脚管、后脚管、推把管、后篷管,前脚管上端与后篷管下端固定相连;推把管包括两侧管,侧管下部与后篷管下部转动连接;其特征是:后篷管铰接一弧形连接条,弧形连接条的另一端通过铆钉与一滑套铰接,铆钉的部分伸出滑套之外,滑套滑动式地外套于推把管的侧管之外;推把管的侧管外套滑动式换向拉手,换向拉手处于所述滑套上部,换向拉手连接一拉杆的上端,拉杆的下端铰接换向锁定钩,换向锁定钩中部铰接于一定位座,该定位座外套并固定于推把管的侧管之外,定位座处于滑套之下;换向锁定钩形成钩,当推把管换向后,该钩钩于伸出滑套的铆钉;换向拉手内壁与推把管的外壁间置入一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上端顶于与推把管固定相连的凸出物,下端顶于所述拉杆的上端部;后篷管的上部固接推把锁定座,与此相对应的,换向拉手形成锁定孔,该锁定孔与拉杆同向;推把管处于正向时,后篷管的锁定座扣入换向拉手的锁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银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神马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